辽宁省近日以网上挂牌方式集中出让今年首批29宗战略性矿产资源探矿权,成交总价约8.8亿元。此次出让以铁、金、硼、铜、锰等矿产资源为主攻方向,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市场化公开出让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矿业市场活力,推动全省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批探矿权的出让涵盖了多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对于辽宁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和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查马屯铁矿的详查探矿权成为了此次出让中的焦点。该探矿权在经过长达196轮的激烈竞价后,最终以3.065亿元的高价成交,这一价格不仅刷新了辽宁省探矿权出让金额的历史纪录。
内蒙古武川县奎素外围岩金矿完成探矿权转采矿权新立登记工作,标志着该矿区正式进入开采阶段。该矿区累计查明岩金矿石量57万吨,金属量5.331吨,年建设规模6万吨,属于中型矿山。这是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办理的首宗探转采新立事项。
2025年3月23日,智慧农业的控股子公司中凯矿业宣布,其持有的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龙玛拉铅锌矿采矿许可证已成功获得延续。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已批准其延续申请,中凯矿业已取得新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25年1月19日至2030年1月19日。这一延续不仅确保了中凯矿业在铅锌矿开采业务上的持续运营,也为智慧农业在矿业领域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
辽宁省2025年首批探矿权竞拍近日圆满结束,其中建平县深井镇磷铁矿普查探矿权以8564万元成交,创下该省探矿权出让史的新纪录。此次竞拍采用线上方式,吸引了众多省内外企业参与,展现了辽宁矿业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近日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优选探矿权出让计划,共涉及58个区块,涵盖锂、铷、锑、铜、铅、锌、金、锰、萤石、重晶石等多个矿种。此举旨在激发矿业权市场活力,推动矿产资源快速增储上产,助力湖南矿业高质量发展。
科伯德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200万美元用于勘查,并在协议签署后的前一年半内至少投入100万美元。作为回报,科伯德公司将获得里斯蒂项目75%的股权。该项目目前由奥里昂公司全资拥有,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
本矿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街头镇驻地,矿区现海拔位200米以上,储备量可观,矿区面积3万平方米(西侧另有相当面积的山林,若在可以另行办理好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则有扩大矿区生产的可能),露天开采方式,主要产品为五莲花,平均品位优质,采矿证、安监证、环评等齐备,目前生产正常。另有全套生产工具及办公房、生活附房等打包在内,股权转让方式。
铜熔炼及电解行业的新产品及新技术探讨,中国瑞林,彭宏道,江西瑞林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有色冶炼非标设备的研发、成套供货和技术服务。
陈宗宁,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免热处理铝合金开发等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横纵向项目。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声材料科学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电磁冶金与强磁场材料科学分会委员、《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首届青年编委等。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袁汉华,化学成分在线检测助力湿法冶金智能工厂建设,发展定位: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助力实现科学仪器的“中国梦”‘,主营业务:重大科学仪器的产品研制和产业化创新应用,聚焦领域:先进工业、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应急安全、医疗诊断、生命科学等
朱琳,教授、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千人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特聘专家,核废物资源化与污染治理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化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共6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攀枝花学院钒钛学院,徐众,非金属矿在低温有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当中的应用,相变储热背景 ;相变储热原理;材料研究进展;个人研究进展;材料应用领域;
长期从事核燃料和材料研发设计工作,国家能源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中心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理事、上海市核学会理事、上海市核学会核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评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奖银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燕山期花岗岩(r52)遍布全矿区,出露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丁刚强,太阳能电池废旧组件绿色回收和循环利用,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贵金属材料事业部。 自2008年从事硝酸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经营以来,逐渐构建白银深加工产业链,于2017年成立中船重工黄冈贵金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59亿元。
吴艳,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核环保分会理事,《TOXCIS》期刊编委。研究方向为放射性三废处理,功能型材料开发,湿法冶金。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等20项多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7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撰写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最新核燃料循环》。获得2018年《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高被引论文奖。
采矿许可证面积达8.4887平方公里,其中第一金矿6.4913K㎡,第二金矿1.195K㎡(一采区0.104km2,二采区0.084km2,三采区0.225km2,四采区0.782km2),第三座金矿0.8024km2。公司综合采选800吨/日,其中第一金矿浮选厂500吨/日,第二金矿浮选厂300吨/日,并分别建有库容40万立方米的尾矿库。
刘敏,博士,副教授,先后在中科院上海应物所及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工作,长期从事核能材料的服役性能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ripta Mater、Corros Sci等核材料领域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现任“Nuclear Analysis”等期刊青年编委以及中国能源学会核能专家组委员。
据政府颁发的采矿证许可范围可采渣石(可生产为水洗砂)、毛石,实方为500万方,合虚方为750万方。按纯利润10元计可实现利润7500万元。
王殳凹教授,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从事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的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1)、Nat. Commun. (8)、J. Am. Chem. Soc. (15)、Angew. Chem. Int. Ed. (15)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25项。
张连民,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乏燃料后处理关键材料腐蚀评价技术及腐蚀机理研究。承担乏燃料后处理专项(两项)、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及中核青年英才项目等10余项。在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等腐蚀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20余件。2020年入选中核“启明星”人才;2023-2024赴PSL University 开展访问研究,期间赴CEA开展学术交流。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核能研究所教授,研究聚焦于离子辐照材料所导致的原子尺度上微观结构演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宏观性能改变。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核反应堆强辐照环境下材料稳定性;(2)锕系高放核废物固化体辐照损伤等。承担了自然基金、科技部课题等国家项目。目前已在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该矿区总面积11.57平方千米。该矿区已于2012年完成所有风险勘探,该探矿权勘查时间为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截止到2012年9月14日共施工166个钻控,完成物探工作量140822.80米,物探完成勘查剖面32条,共1715点。
近五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云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等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优秀)。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大类一区TOP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影响因子=4.947),发表论文 2 篇;通讯作者在《Fuel》(影响因子=7.4)、《Renewable energy》(影响因子=8.7)、《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影响因子=8.4)等中科院大区分类一/二区期刊发表论文32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