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发布,深入剖析了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现状与未来趋势。全球储能市场自2017年以来装机持续高增,2024年新增装机约188.5GWh,同比增长80%,中国、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增长区域。美国储能市场以大储为主,受政策推动保持高发展态势。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在“十四五”后期增长迅猛,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超预期,电网侧储能是新增装机主力。新疆、内蒙古、江苏等地新增装机领先。预计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为144.3GWh,占全球新增装机的50%以上。
2025年3月27日,云南楚雄州大姚县300MW/600MWh集中共享储能建设项目在南山坝工业园区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总投资5.89亿元,计划于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充电量约1.33亿千瓦时,年均放电量约1.14亿千瓦时,将显著提升当地电网的储能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近日,国家能源局通报了全国全面实现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目标的名单,湖南祁阳市成功入选。自2021年试点以来,祁阳市在地方政府和能源部门的组织下,经过3年开发建设,实现了试点目标。未来,湖南能源监管办将继续支持其他未完成试点目标的地区,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
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其为飞行汽车定点项目提供的高压动力电池采用了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成为飞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质量保障、研发技术与生产实力,孚能科技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其下一代原理样机的高压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低压连接器供应商。这一进展将助力孚能科技拓展低空经济市场,巩固其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
2025年3月26日,广东明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孙文艺。该公司由明阳电气等共同持股,业务涵盖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以及技术进出口等。这标志着明阳电气正式进军氢能领域,进一步拓展其在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布局。
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白皮书指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为上游固态电解质材料带来巨大市场机会。2024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约0.17万吨,主要来自中国市场。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解质出货量将达到21万吨,市场规模达到366.2亿元。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占比将逐步提升,预计到2030年其总体出货量占比将达到29.5%,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自去年12月氧化铝现货价格达到每吨逾800美元的峰值后,市场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氧化铝的现货价格已经跌至每吨400美元以下,这种急剧的价格下降速度超出了瑞银之前的预测。市场正在从去年的供应短缺状态转变为今年的预期过剩,这一转变对于氧化铝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两笔贷款的落地,标志着广西铝业集团在绿色金融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碳足迹挂钩贷款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其利率与企业的碳足迹减少幅度及实际碳排放量直接挂钩。这意味着,企业如果能够降低碳足迹,就能享受到更低的融资成本,从而形成一个“减排-降本-增收”的良性循环。
长安福特计划投资6.2亿元人民币改造C系列新能源车生产线,目标年产能达到40万辆。新车型CX810预计将基于长安EPA架构打造,并可能采用比亚迪的三元锂电池技术。整个项目周期预计为6个月,旨在进一步拓展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举措标志着福特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未来10-30年,新能源技术革命将催生五个10万亿级大产业,涵盖新能源基础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交通全面电动化、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以及绿色氢能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瑞浦兰钧能源副总裁侯敏透露,公司最新研发的310Wh/kg半固态电池即将在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该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0Wh/L,功率性能和内阻接近液态电池,热失控时间超过30分钟,循环寿命预期大于1200周。此外,公司还在深入研究800-850Wh/L高体积能量密度电芯,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这标志着瑞浦兰钧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近日强调,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协同发展。他指出,固液混合电池的研发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提高了电池安全性并降低了有机电解液用量。未来,需加快突破成本、环境适应性和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推动其系统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需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此外,还需加强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豪美新材同样表现出色。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了15.50%,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营收的增长,也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05亿元,同比增长14.02%,进一步证明了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透露,容百科技聚焦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已进入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同时,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中试验证将在今年完成,并计划于明年建成量产线。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容百科技在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大中矿业全资孙公司郴州市城泰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锂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通过了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审查。该矿区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折合碳酸锂当量达324.43万吨。此次审查通过标志着项目开发进入新阶段,将为我国锂资源供应提供重要保障。
江苏华盛联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近日取得显著进展。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旨在提升锂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长期循环性能,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向高端化转型。一期工程计划于5月试生产,年底前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投产后,将为市场提供包括人造石墨负极、硅氧负极、硅碳负极在内的多种高性能负极材料。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改性人造石墨材料取得重大突破。该材料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碳复合层包裹,显著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并提升了电池容量和压实密度。这一创新成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金徽股份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实现了在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背景下的逆势上扬。总资产增至64.74亿元,同比增长14.81%,彰显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公司注重技术创新,2024年研发投入达4649万元,占营收比例的3.02%,同比增长10.08%。
协鑫光电作为协鑫集团旗下的光伏技术先锋,始终致力于推动下一代高效光伏技术的突破。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果,1mx2m钙钛矿单结组件的转化效率已达到19.04%,并成功获得TÜV莱茵IEC 61215和IEC 61730的安全及可靠性认证。
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由中化西南院承建,每天可生产15吨纯度高达99.999%的氢气,年产能达到5100吨,为广州、佛山、香港等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稳定的高品质氢气供应。
山西省印发《氢能产业链2025年行动方案》,计划在太原构建高纯度工业副产氢生产基地,推进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利用工业副产氢优势,通过先进提纯技术实现规模化制氢,优化成本,构建就近消纳体系。同时,推动氢能产业重点示范开发区的“链主”“链核”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引进培育关键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吉林市高新区近日启动了一项总投资6.6亿元的人造石墨负极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该项目利用高新区已建成的专项债厂房,分两期建设,旨在实现3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并推进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吉林市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印尼曼帕瓦氧化铝厂SGAR项目一期100万吨氧化铝产能于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投产,标志着印尼在氧化铝生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由印尼矿业子公司Inalum与ANTAM联合运营,旨在通过两期项目实现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印尼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的精炼铜产量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4-25财年的精炼铜产量增长了7.1%,总量达到了49.7万吨。除铝、铜和铁矿石外,其他关键矿产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锰矿产量增长了12.8%,达到340万吨;铝土矿产量增长了3.6%,总量为2270万吨;铅精矿产量也增长了3.5%,达到了35.2万吨。
2025年3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联动,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63个城市,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活动通过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电量50万度,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此次实测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16省区30个V2G项目纳入国家首批试点,推动车网互动技术规模化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
青海海南州塔拉滩光伏园区2024年发电量达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作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集群,该园区采用先进铝合金支架系统和高效逆变器,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为西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标志着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由潍柴与比亚迪强强联合,位于烟台福山区,占地面积约17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潍柴弗迪电池建设项目和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分别具备20GWh/年电芯产能和电池PACK产能。产品采用刀片电池技术,具备高安全性、快充能力、高能量密度等优势,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
2025年3月28日,新风光1GWh储能直流侧、1GWh储能电芯及储能工业空调、消防系统、水冷系统等框采开标,33家企业入围。储能直流侧系统平均报价0.3931元/Wh,电芯平均报价0.2791元/Wh。入围企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中车株洲所、鹏辉能源、宁德时代等。此次集采推动了储能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提升了市场透明度与公平竞争,助力储能项目落地实施,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2025年3月29日,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项目位于山南市曲松县加娃村,装机规模250兆瓦,配置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夜间可连续4小时输出20万千瓦时电量,年均发电量约3.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56万吨。项目在高寒、低压、缺氧的环境下完成建设,吸纳当地农牧民务工1000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3月29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在成都展示全球首款本征安全的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该技术采用“固液分离”模式,实现全链条本征安全,破解大容量长时储能安全难题。历经13年技术攻关,项目在成都完成产业化关键一跃。目前,产品已通过本征安全测试,示范应用与商业推广同步推进,采用“1+N+M”产业布局,获市场认可,计划在成都及周边建设升级版商业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