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陆电子专注于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化学储能两大核心业务。根据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31亿元,同比增长5.5%。尽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64亿元,但同比已减亏6470.95万元。其中,储能业务收入达到14.56亿元,同比增长1.51%,智能电网业务收入则实现了28.65亿元,同比增长10.61%。
中国镍铁进口市场在2025年初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其中印尼作为主要的供应国,其镍铁生产的恢复对中国进口规模产生了显著影响。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1月,中国镍铁进口总量达到92.9万吨,较上月略有下降6.6万吨,降幅为6.7%,但相比去年同期则增加了3.9万吨,增幅达到4.4%。
西部黄金(601069.SH)全资子公司哈密金矿因加强金矿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开发利用,于2023年3月开始停产。经过近两年的补充勘查及资源储量核实,已取得相关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哈密金矿将于2025年7月份进行矿山基建工作,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即可恢复生产。这一举措将显著提升西部黄金的黄金生产能力,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紫金矿业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铜、金等主要矿产品资源量、产量和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公司市值攀升至全球金属矿业第4位,凸显出强大的发展韧劲和穿越周期能力。紫金矿业通过独创的“矿石流五环归一”管理模式,推动世界级铜、金增量集群产量大幅增长,资源储量大幅增长,一批世界级铜矿、金矿产能正在加速爬坡,为公司跻身世界一流聚集强劲动能。
2024年,招金矿业(01818.HK)营业收入达115.51亿元,同比增长37.12%,净利润飙升至18.51亿元,同比激增120.81%,远超市场预期。受益于金价上涨与销量增加,公司金矿业务表现卓越,资源储备大幅提升。公司同日公告与紫金投资签订增资协议,为海域金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公司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2025年3月11日,深圳市货充充新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玉琦,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节能管理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蓄电池租赁、机动车充电销售以及充电桩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黑芝麻旗下深圳市黑芝麻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黄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货充充新能源的成立标志着黑芝麻在新能源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旨在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充电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2025年3月11日,陕西省发改委发布了陕西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清单显示,2025年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共计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其中,储能项目合计规模达7.03GWh,涵盖构网型储能、压缩空气、源网荷储等多种技术类型。电站类项目共有7个,总规模3.53GWh;产能类项目有3个,已知规模3.5GWh。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陕西省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3月19日,信义玻璃宣布计划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投资7亿美元建设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工厂。该项目将分两期进行,预计每年生产150万吨太阳能光伏玻璃和110万吨高纯度石英砂。大部分产品将用于出口,支持区域和国际太阳能市场的发展。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对该项目表示大力支持,并指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以加快工厂建设并确保其快速投入运营。
2025年3月24日,钧达股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2024年海外销售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4.69%大幅增长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钧达股份指出,海外市场电池价格普遍优于国内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溢价。当前海外光伏需求持续火热,新兴市场正逐步兴起并保持较高增速。受制于光伏电池高技术壁垒及对人才、研发要求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钧达股份预计,未来海外高效光伏电池供给仍将处于紧缺状况,海外市场电池价格相较国内市场仍将保持盈利优势。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与埃及阿拉曼硅业公司正式签署4.5万吨/年工业硅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标志着中国化学在非洲新能源材料和硅基新材料工程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该项目作为埃及绿色能源战略转型的“开山之作”,将填补其光伏发电产业链和硅基新材料产业链上游空白,推动埃及实现工业硅本土化生产,加速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完整光伏产业链,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逾百万吨。
2025年3月21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洛阳市伊滨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宁德时代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打造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也是其全球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项目总投资320亿元,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已于2024年12月投产,二期将于2025年6月投产。此次开工的三期、四期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计划于2026年10月底建成投用。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近日,大唐发布《(福建分公司)大唐漳州诏安A-2区3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可研及前期相关专题中标候选人公示》的公告,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298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000万元。与此同时,华润集团电子招标采购平台发布华润盐城射阳北区H2#4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相关专题咨询技术服务招标公告。这两个项目总规模达750MW,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瑞泰新材在新型电池材料领域持续发力,已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尽管目前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销售收入占比较小,但瑞泰新材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显示出其对电池技术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前瞻性。
山西省印发了《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2025年行动计划》,聚焦铝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由省工信厅牵头,盘活闲置产能,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发展再生金属,形成“原生+再生”协同格局。同时推动铝镁产业上下游联动,提高铝液协作配套率,推广节能技术和短流程工艺,提升电解铝能效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此外,探索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实施综合利用项目,推动赤泥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
2025年3月23日,吉电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玉峰在上海与伊藤忠商事执行董事、东亚区总裁石桥忠开展会谈,双方就深化绿色氢基能源产业合作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伊藤忠商事高度关注绿色氢基能源产业的发展,希望与吉电股份在国内外市场强化多维度战略合作。吉电股份正全力打造绿色氢基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布局,双方将在既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持续推动多领域深化合作,携手拓展国内外发展空间和销售市场。
哥本哈根基础设施合作伙伴(CIP)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为默奇森绿色氢能项目提供的首轮融资,金额达8.14亿澳元。该项目位于西澳大利亚,由6GW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设施驱动,预计年产180万吨绿色氨能,主要出口亚洲。它是全球领先的商业级绿色氢能项目之一,标志着澳大利亚绿色氢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截至2025年2月,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分布式光伏用户累计达3.36万户,装机容量达104.37万千瓦。作为国家能源局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区县之一,赣榆区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优越的屋顶条件,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然而,分布式光伏的“西多东少”发展特点与电网资源配置呈逆向分布。为此,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创新研发“110千伏城头变程控”系统,通过深度分析和优化调度,解决主变负载问题,实现保供、保绿双赢目标。
近日,大连太平湾风电新型材料制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运达股份携手招商局太平湾公司共同打造,旨在完善太平湾风电产业生态,推动“主机+叶片+塔筒+电缆”全链条、集群式发展格局。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6年6月竣工,规划建设4条大兆瓦叶片生产线,投产后可年产200套150米级大兆瓦风电叶片,适配海上高风速、大容量需求,助力太平湾打造深远海风电母港产业园。项目将推动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链集链成群,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核心装备支撑。
法国可再生能源企业Qair在蒙彼利埃获得批准,将在贝济耶建设首个加氢站,预计2025年底启用。该站日输送能力达600公斤,主要服务重型车辆和公交车队,对法国南部脱碳战略意义重大。它也是H2奥克西塔尼走廊的关键部分,该走廊获多方资助,旨在实现交通路线零排放。同时,Hyd'Occ装置首期产能20兆瓦,年产2700吨可再生氢气,今年末运营,未来计划扩产至40MW,年产氢气5400吨,助力交通走廊零排放目标。
融捷能源的314Ah储能电池通过了GB/T 36276-2023新国标型式试验,成为国内率先达标的企业之一。该试验是电力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权威测试,涵盖电化学性能、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多方面。融捷能源从设计初期就针对热失控测试要求进行材料和结构筛选,确保热稳定性,电池循环次数可达10000+次。目前,其储能电池已应用于荷兰、瑞典等多国项目,凭借“高安全、高效率、高可靠性”三大核心价值,技术跻身行业前列,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销售增速有所放缓。尽管如此,汽车制造商仍在推动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2024年,美国传统燃油车销售占比首次降至80%以下。然而,特朗普政府试图削减对电动汽车的联邦补贴,导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不确定性。根据NEVI计划,美国计划到2030年部署50万个高速电动汽车充电桩,但目前该计划已被冻结,引发了行业和市场的担忧。尽管如此,电动汽车充电行业仍在努力应对挑战,部分企业通过其他资金渠道继续推进充电桩建设。
智利国家发展机构Corfo为推动电解器制造,资助了中国公司Hygreen和Guofu以及西班牙的Joltech Solutions在智利建电解槽生产设施。这三家公司共获2560万美元投资,预计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其中,Hygreen的“Hygreen BioBío H2v”项目将组装2.5MW和5MW碱性电解槽,生产本地部件并进口专用部件,由CONMETAL等合作开发,计划2026年中期运营,建设期创造50个直接岗位,最终将创造100个直接岗位和280多个间接岗位。
贵州省盘州市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近日取得重要进展。该基地位于六盘水市盘州市,拟建风电装机100万千瓦,总投资约60亿元。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5200公顷。项目的实施将带动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建贵阳院将发挥其在山区风电设计与开发建设的技术优势,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为贵州省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安孚科技参股的合孚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销售收入达41,186.26万元,较2023年增长32.5%;净利润达1,290.19万元,较2023年增长3,327.71%。合孚能源在储能项目推进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功落地国内单体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厂159.6MW/319.2MWh储能项目,并在化工领域及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展现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3月20日,五粮液发布“酒糟制氢”产学研合作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要求一年内完成实验研究,两年内申请发明专利并发表SCI论文。该项目是五粮液在氢能领域的战略布局,旨在利用酒糟这一酿酒副产品制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此前,五粮液已与中石油、隆基绿能合作,布局新能源产业,预计酒糟制氢项目与绿氢+生物质制甲醇相关,展现了五粮液在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3月21日,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洛阳市伊滨区正式开工,总投资1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预计2026年10月底建成投用。该项目是宁德时代全球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按照“灯塔工厂”标准打造,旨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超2000亿元,助力河南省形成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3月21日,中煤绿能四平新能源制氢合成氨项目在吉林省成功备案,总投资29.2亿元。该项目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2万平方米,购置了空分装置、电解水制氢装置、合成氨装置等设备,制氢规模达75200Nm³/h,年产氨12.2万吨。项目计划2025年12月开工,2027年12月底竣工,建成后将推动新能源制氢合成氨产业发展。
近日,三一氢能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一体化绿氢加氢站,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进入新阶段。氟达氢能作为其合作伙伴,提供了关键的碱性电解水制氢密封垫片,助力加氢站高效稳定运行。三一氢能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打造了2000公斤级制氢加氢一体站,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氟达氢能则在电解槽技术研发上不断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制氢技术普及。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进步,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3月21日,日播时尚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远宇投资等10名交易对方持有的茵地乐71%股权,交易总价为14.2亿元。交易完成后,茵地乐将成为日播时尚的控股子公司。此次收购旨在跨界进入锂电池粘结剂行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茵地乐是行业首家主营PAA类锂电池水性粘结剂的企业,2024年市场占有率高达49%,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和2.04亿元。
连云港市赣榆区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由海克森能源参与投资建设,现已正式开工。该项目采用海克森能源的磷酸铁锂储能系统,配备先进BMS和高效液冷温控系统,保障安全运行。建成后,年平均放电量约11011.53MWh,可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提升供电可靠性。该项目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江苏省电网侧储能发展,推动区域能源低碳转型,为连云港市的绿色未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