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云南两省相继公布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11GWh,显示出两省对储能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为储能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陕西:多元储能技术齐发展
陕西发改委公布的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共616个,涵盖文旅、公共建筑、电力工程、工业制造业及新能源等多领域。其中,储能行业相关项目达43个,包括储能电站、储能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电池材料、输变电工程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7个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涵盖压缩空气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等前沿技术,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合计3894MWh,这不仅将提升陕西的储能能力,也将推动相关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陕西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云南:聚焦大规模储能建设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云南省2025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重中之重”项目清单》中,“重中之重”项目共76个,其中能源工业项目11个。楚雄州1.2G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和3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列其中,凸显了云南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布局决心。此外,云南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共计1775个项目,包含17个储能电站,储能规模合计超过7GWh。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增强云南的储能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云南向绿色能源大省迈进。
储能产业的深度价值与未来展望
储能项目的大量列入重点建设,不仅是对当前能源转型需求的响应,更是对未来能源结构的前瞻性布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削峰填谷、应急备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陕西和云南的这些项目,将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为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实践平台。
从长远来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储能产业链的完善,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如储能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将促进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降低,为储能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奠定基础。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陕西和云南的储能项目建设,将为我国乃至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