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国内首个立体确权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滨州投运

国内首个立体确权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滨州投运

2025-04-15 21:57: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9        0
简介:华能滨州85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近日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是我国首个采用立体确权模式的光伏用海项目。项目创新采用"渔光互补""盐光互补"模式,实现海域空间多层次开发利用。
山东滨州海域近日迎来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突破。华能集团投资建设的85万千瓦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全容量并网,标志着我国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开创了海域空间立体开发的新模式,为沿海地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项目选址滨州市沿海滩涂区域,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在技术方案上,创新采用高强度镀钢支架系统,确保在海洋腐蚀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光伏板架设高度经过精确测算,既保证发电效率,又为下方海水养殖和晒盐作业留出充足空间。

"这个项目实现了海域资源的三维利用。"项目负责人介绍,上层空间用于光伏发电,中层水域开展海产品养殖,底层滩涂继续用于传统晒盐作业。这种立体开发模式使单位海域面积的经济产出提升三倍以上。项目特别选用耐腐蚀合金边框组件,配合特殊防污涂层,有效应对海洋高湿高盐环境。

在电力输送方面,项目配套建设了110千伏升压站和海底电缆系统。考虑到潮汐变化影响,输电线路采用防水密封设计,关键连接部位使用不锈钢紧固件,确保系统在恶劣海况下的可靠性。并网后,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约6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滨州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为沿海地区新能源开发探索出新路径。通过立体确权制度,明确了不同层海域的使用权属,解决了传统用海项目功能单一的局限。项目运行后,将持续监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后续类似项目积累数据。

业内专家指出,海上光伏相比陆地项目具有不占用土地、发电效率高等优势。随着镀锌钢支架、耐腐蚀组件等技术的成熟,海上光伏的经济性逐步显现。该项目采用的"光伏+"综合开发模式,有效提高了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据了解,山东省正在制定沿海光伏发展规划,计划到2026年建成300万千瓦海上光伏装机容量。滨州项目作为先行示范,其建设和运营经验将为后续项目提供重要参考。项目方表示,未来还将探索与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业态的协同发展,打造多能互补的海洋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