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宣布,比亚迪计划在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量产上车。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比亚迪的这一布局不仅将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2025年2月13日,成都锦兴世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昆玉经开区在昆玉市创新创业中心举行了0.6GW光伏发电制氢合成绿氨建设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30亿元,涵盖光伏发电制氢合成绿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两大领域。这一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成都锦兴在推动昆玉经开区经济发展和深化产业链布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区域绿色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
2025年2月15日,快可电子发布2024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根据报告,本次发行对象拟认购金额合计为18,615.4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光伏接线盒旁路保护模块建设项目和光储连接器及线束生产项目。两个项目均计划建设期为2年,旨在提升公司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光伏和储能领域的业务布局。
近日,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2.5%。作为海南省“十四五”首批重点海上风电项目之一,华能临高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预计每年提供清洁电力约18.5亿千瓦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一成就展现了中国华能在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5日,天洋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公司拟终止“昆山天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5亿平方米光伏膜项目”的后续投入,并将剩余募集资金3,454.2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此次变更旨在应对光伏行业市场变化,提升公司利润水平和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3日,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Fluence Energy, Inc.宣布推出其最新储能系统——Smartstack™。该系统基于交流电,采用高密度模块化设计,集成300Ah发电电池,能量密度高达7.5MWh,比现有市场产品高出约30%。Smartstack™通过创新的模块化架构和智能管理系统,解决了运输、安装和维护中的关键挑战,为全球储能市场带来了新的突破。
复旦大学张波团队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铱/铈嵌入式催化剂,攻克了PEM电解水制氢的核心瓶颈。该催化剂成本降低85%,能效提升65%,寿命长达15年。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小吃“麻球”,通过熟化诱导技术实现催化剂的高效稳定。这一成果有望大幅提升国内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市场份额,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在零碳制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两项成果,分别聚焦催化剂稳定性和零碳排放制氢路径。团队开发出高活性产氢催化剂,大幅提升催化剂寿命和产氢效率;同时提出乙醇重整零碳排放制氢技术,实现氢气和乙酸联产。这些成果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2月12日,星源材质披露固态电池领域最新进展。其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量产,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处于小批量供应阶段。公司还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推动半固态电池隔膜研发及全固态电解质膜产品落地。星源材质凭借技术研发与合作优势,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新能源助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王德平透露,自2014年起,一汽便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研发,以整车需求为导向,计划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欧莱新材子公司欧莱高纯近日宣布,将投资1.08亿元建设“欧莱明月湖半导体高纯材料项目”。该项目作为“欧莱明月湖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项目”的二期工程,主要生产高纯无氧铜锭和高纯钴锭,以满足半导体行业对高纯材料的需求。
沪硅产业近日宣布,其子公司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与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电子级多晶硅采购框架合同,合同总金额预计为10.54亿元,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这一合作将有力保障半导体材料供应链的稳定性。
近日,赣锋锂电位于麻涌新沙南的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正式吹响开工集结号,参建人员陆续到岗,建设加速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325.5亩,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将研发生产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储能系统等前沿产品。项目计划2025年4月首批厂房竣工验收,2026年全面投产,预计年产值达110亿元。赣锋锂电秉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为地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芬兰P2X Solutions公司位于哈尔亚瓦尔塔的绿色氢能工厂于2月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产能达20兆瓦。这是芬兰首个商业化绿色氢能项目,标志着该国氢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工厂生产的氢气主要用于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公司还计划在芬兰东部和北部建设两座新工厂,逐步将总产能提升至140兆瓦。这一项目不仅推动了芬兰的能源转型,也为全球绿色氢能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日,云南政协提出大力发展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产业的提案,强调其在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提案建议将其纳入省级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新路径。
近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民政府县长贺敬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考察国祥世纪新能源,就固态电池产业投资落地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国祥世纪新能源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创新企业,展示了其研发中心和生产车间,并介绍了技术进展与市场前景。贺敬县长对企业的技术实力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清涧县政府将全力支持项目落地,提供政策、土地和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此次考察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有望推动清涧县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在清涧县落地生根。
2025年2月13日,贵州志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全钒液流储能设备生产基地在遵义综合保税区奠基。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全部项目预计五年内完成。项目拟建设1GWh至8GWh全钒液流储能设备生产基地,包括电堆生产线、全氟离子膜生产线及储能研究院等。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进出口额20亿元,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志喜科技已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并与中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进步。遵义市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助力新蒲新区打造“钒储能之都”。
德国Neumünster 26MW储能电站由SMA Solar Technology AG子公司SMA Altenso承建,自2024年5月投入运营。项目配备8台SMA MVPS中压逆变一体机,集成SMA Sunny Central Storage集中式储能逆变器和智能管理系统,采用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该系统不仅能稳定提供辅助服务,还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动态变化,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MVPS中压逆变一体机集成化设计,易于运输和调试,广泛应用于全球大型储能电站。该项目的成功运营为全球储能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推动能源转型和电网现代化发展。
2025年1月18日,内蒙古能源集团达拉特旗100万千瓦矿区光伏+储能项目顺利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自治区能源转型助力。该项目配套两座220千伏升压站,建设303个光伏发电单元,预计每年提供19亿千瓦时绿色电量。项目契合国家沙漠、戈壁、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建设战略,将光伏组件铺设在沙漠地带,有效遏制沙丘迁移,助力生态修复。在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全力推进下,项目顺利并网,为地区电网结构完善和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年2月14日,鹏辉能源发布2025年重磅储能柜新品“擎天520”,能效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该产品通过结构与温控技术创新,显著提高生产交付效率,适配多种工商业储能场景。擎天520采用全新工业设计,单门设计更纤细,体积能量密度提升32.5%。其研发充分考虑智慧能源全场景应用需求,具备强大的硬件和软件升级能力。鹏辉能源凭借技术创新,2023年进入工商储赛道后迅速跻身行业前三,2024年出货量大幅增长。此次新品发布,有望进一步搅动2025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2025年2月14日,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储能光伏组件”专利(CN 222441659 U)。该专利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储能电池整合到光伏组件边框内,利用边框安装槽实现储能电池的固定,减少了额外支架和布线需求,显著降低了安装成本和施工难度。英利能源成立于2021年,位于保定市,注册资本11.11亿元人民币,拥有330项专利和42项商标。此次专利成果不仅提升了英利能源在光伏储能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也为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2025年2月10日,山东曲阜市成功签约锂电池主控板及锂电储能系统项目,总投资10.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BMS保护板50万片、智能充电器50万套、锂电池储能系统10吉瓦时,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该项目是曲阜市2025年首个重大签约项目,填补了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空白,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助力打造区域性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的落地体现了曲阜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决心,为实现工业经济迈向500亿级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近日,中国电子院成功承接嘉庚创新实验室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由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和火炬集团联合推动,选址厦门科学城核心区。项目一期占地60亩,计划2027年上半年投入运营,建成后将填补我国智慧储能领域专用科研基础设施的空白,实现福建省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中国电子院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为项目提供完整、专业的设计成果,并将持续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打造行业标杆,助力储能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近日,浙江西储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承建的宁波诚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00kW/1505kWh用户侧储能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并网。该项目采用先进电池技术,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并搭载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削峰填谷和需量管理,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数万元电费并减少碳排放。浙江西储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高质量交付和稳定运行。宁波诚美材料作为高性能材料企业,通过该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为用户侧储能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案例。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名单,共涉及611个项目,涵盖产业转型、能源革命、科教人才、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五大领域。其中,能源革命类项目达65项,包含7项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为1.7GW/2.8GWh,如潞城仁和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等。产业转型类项目共277项,包括11项新型储能产业链项目,如山西瑞君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项目等。这些项目将加速山西省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5年2月14日,科林电气与敬业集团旗下敬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林产业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新能源领域深度合作。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展开合作,联合研发高效、可持续的新型储能产品,加速规模化储能项目落地。科林电气在智能电网和光储充一体化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敬业新能源依托集团资源深耕储能技术。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技术与市场资源,推动储能技术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亿纬锂能在储能电池领域异军突起,全球排名跃居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其与海博思创签署的50GWh储能电芯订单总价值约200亿元,标志着其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此外,亿纬锂能还与多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总规模达19GWh,并在海外布局多个项目。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推出Mr旗舰系列产品,628Ah储能电芯及系统率先实现大规模出货。产能扩张上,其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一期投产,马来西亚项目投资32.77亿元。2025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目标为101GWh,海外业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近日,国能(雄安)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冯尚辉。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燃气汽车加气经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以及储能技术服务等多元领域。该公司由国家能源集团雄安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打造综合性能源服务平台,助力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为我国能源企业在区域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提供新范例。
据外电2月13日消息,全球知名贸易公司丸红商事(Marubeni Corp)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日本横滨、名古屋和大阪三大港口的铝库存增至324,700吨,较上月增加约0.3%。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市场整体供需趋于平稳,但铝库存仍在小幅增长,反映出当前市场对铝的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微妙平衡。
津巴布韦国有矿业公司Kuvimba Mining House在政府完全控制一年后,计划启动一系列项目,寻求筹集9.5亿美元用于开发锂、铂和黄金资产。公司正与开发银行、矿业公司和贸易商合作,推动包括Sandawana锂项目和Darwendale铂金项目在内的多个重要项目。此次计划不仅将提升津巴布韦在全球矿业市场的地位,还将为国家经济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