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广西桂林市恭城县举行恭城海博思创储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奠基仪式。该项目规划总投资20亿元,旨在建设西南区域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全的储能产业示范基地。一期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2GWh储能智能制造工厂,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近10亿元,税收1亿元。这一项目的奠基标志着海博思创在储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五粮液集团在光伏领域再迎新进展。2025年2月,宜宾英发德睿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该公司由五粮液集团、隆基绿能等共同持股,业务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太阳能热利用装备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制造等领域。此次合作标志着五粮液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2025年2月18日,宁德时代与滴滴出行合资成立的时代小桔(厦门)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3.3亿元。该公司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的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蓄电池租赁及电池销售等业务。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大行业巨头在换电领域的深度布局,旨在通过技术与运营优势,推动换电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各区(市)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总量达338.31万千瓦。其中,成都高新区可开放容量最大,为43.32万千瓦。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成都分布式光伏的巨大潜力,也为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5年初,中和储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长时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成功交付欧洲重点项目,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此次交付标志着中国液流储能技术在国际高端市场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已与欧洲能源集团签订战略协议,预计2025年订单规模突破300MWh,并计划在东欧设立研发生产中心。中和储能还将深化亚太、美洲等国际市场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储能网络,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消息,2024年广西的锂离子蓄电池、载人机动车、移动通信基站等产品出口额达5.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其中,老挝成为主要市场之一。这一增长不仅展现了广西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了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深化。广西的锂电池等高科技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和性价比,正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新宠,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月12日,MSCI公布2025年2月指数季度调整结果,将于2月28日生效。本次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8只股票,包括阿特斯、湖南裕能、四川长虹等储能相关企业,同时剔除20只股票。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新增7只股票,剔除10只股票。此次调整意味着纳入企业将进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吸引更多被动资金关注。储能企业的纳入反映了行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市场潜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河北保定满城区市头村储能电站完成PCS、EMS等关键设备调试,正式并网投运。该电站容量达10万千瓦,本期实现全容量一次性投运,为后续不低于65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提供重要支撑。这一项目的成功投运,不仅增强了区域电网稳定性,还推动了新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转型,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力。
2月13日,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聚焦储能集装箱、液冷管路、线束等核心产品及直流侧、EPC储能项目,致力于推动储能技术革新与深度融合。签约仪式上,双方高层表达了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的意愿。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储能领域迈入新阶段,为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球能源低碳化趋势提供积极助力。
2月16日,上海宝龙安庆药业1MW/2.33MWh储能电站项目在安徽安庆正式开工,由安徽汉星能源承建。该项目采用10台汉星能源自主研发的100kW/233kWh工商业储能液冷一体机,通过削峰填谷策略,在谷电和平电时段储存电能,峰电时段释放,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预计未来20年,企业收益超百万元,投资方收益近千万元。项目的成功将为当地绿色能源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2025年2月10日,文丰集团几内亚GICⅡ期铝土矿项目首船铝土矿正式启航,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运营阶段。项目达产后,年出口量将超1000万干吨,并拥有自主运输道路和出口港口设施。
神火股份近日公布了2025年度生产计划,计划生产铝产品170万吨,同时还将生产商品煤、炭素产品、铝箔、冷轧产品等,并实现自供电量98亿度,确保产销平衡。
在酒钢集团公司2025年矿产资源工作会议上,东兴铝业被要求高效盘活牙买加铝土矿资源,并推动阿尔帕特氧化铝厂改造项目启动。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铝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彩虹铝业近日宣布,其挤压车间6300吨生产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可满足550毫米以上宽度的大截面高性能铝材生产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高端铝材市场的竞争力。
云南创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投产,两条铝棒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12万吨。作为云南省铝行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建成铸造车间及配套设施,二期计划新建铸轧车间,进一步扩大产能。
在2025年世界政府峰会期间,阿联酋环球铝业(EGA)与印尼国有铝业公司INALUM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将北苏门答腊冶炼厂产能提升至40万吨/年。此次合作旨在通过引入先进铝冶炼技术和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推动印尼铝产业的绿色转型。
2月12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复,由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四川省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该中心是四川省科技厅规划建设的首批十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旨在推动晶硅光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助力光伏产业技术升级。
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湖南恩捷首席科学家刘芳洋透露,公司硫化锂与固态电解质的开发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26年-2027年底实现千吨级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恩捷股份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
2月14日,湘潭电化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营业总收入19.05亿元,同比下降11.94%;净利润3.11亿元,同比下降11.86%。主要受碳酸锂价格下降及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影响,锰酸锂业务产能利用率提升但销售价格下降。
2月15日,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中节能第十二师50万千瓦光伏EPC项目在二二一团四连正式复工。该项目总投资15.45亿元,计划于今年12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预计年均发电量达85316万kW·h,将有效促进新疆能源电力结构优化调整。
2月13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高质量招商引资推介会,集中签约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28.69亿元。其中,5GW数字智能化高性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备受关注,标志着东营在新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多元布局海外资源项目,提升产品绿色设计和回收利用水平。
2024年,我国锂精矿进口量达到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国。与此同时,碳酸锂净进口量同比增长约55%,氢氧化锂净出口量略有减少,锂镍钴锰氧化物净出口量大幅增长。
川仕净工程厂务经理熊家亮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机电和消防施工的关键阶段,预计在3月28日将完成首片电池片下线的目标,而全线拉通投产则计划在6月30日实现。整个项目占地面积达897亩,旨在建设一座年产20GW高性能单晶硅片和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智能制造工厂,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6.8亿元,占地136亩,旨在建设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一旦投产,将填补国内在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领域的空白,并对推动上杭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广汽荻原数字化新工厂是广汽集团为实现高效生产而精心规划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2亿元。该项目将分阶段进行建设,旨在与广汽埃安、传祺等生产基地形成紧密的联动机制。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26年1月正式投产,届时将具备年产12.5万台电池壳、20万台钢铝副车架及13万台车身件的生产能力,全面满足广汽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的配套需求。
据相关资料显示,白银时代瑞象有着宏大的发展规划,计划分三期建设年产10万吨的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而此次即将试产的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是其一期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85亿元。
中伟股份正与摩根士丹利和华泰证券紧密合作,筹划在香港上市的相关事宜。预计募集资金规模将达到4亿至5亿美元,尽管具体细节仍在深入讨论中,但这一消息已足以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颇为亮眼。2024年,公司全年共生产新能源汽车90,808辆,同比增长高达240.76%;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860辆,同比增长23.53%。今年1月,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243辆,同比增长506.10%;销量达到7,219辆,同比增长383.85%。
据海目星公告,此次投资是基于对固态电池领域发展前景的看好,以及进一步加强在该领域的产业布局。峰智基金对欣界能源的估值为投前22亿元人民币,这一估值已全面考虑欣界能源的所有权益和资产,包括累计未分配利润、无形资产及未来可能获取的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