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宣布在中国启动第二期清洁能源基金,承诺投资最高人民币 7.2 亿元(约 9900 万美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电网新增约 55 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这一基金是苹果到 2030 年实现供应链 100% 可再生能源目标的一部分,旨在鼓励供应商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并在其苹果产品相关生产环节实现 100% 可再生能源使用。第一期基金已超额完成目标,在中国 14 个省份建设了超过 1GW 的新增风电和光伏项目。目前,苹果在华生产约 2/3 已由可再生能源供电,超过 100 家供应商参与了该计划。
3月26日,北京国际石油天然气展览会开幕,神开股份携瀚氢动力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及相关产品亮相。这款氢动力无人机凭借超长续航、零碳环保、智能巡检等优势,成为展会焦点,为石油管线巡检、油田安防等提供革命性解决方案。它突破传统电动无人机的续航限制,能在极端环境下作业,还配备AI监控安防系统,可快速换氢,运维成本低。其落地石油管线智能巡检、油田立体安防监控、应急响应与灾害评估三大场景,推动石油安防进入新纪元。
3月26日至28日,CEEC 2025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京举行,吸引了500多家企业参展。富德金煜作为固态储氢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展示了高性能氢化镁固态储氢材料及多款固态储氢移动电源等产品。其氢化镁产品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储氢密度高、纯度高、吸放氢温度低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氢能储运、氢交通、氢医疗等多个领域,解决了氢能“储运难、成本高”的痛点。富德金煜还展出了氢动力无人机,续航表现优异。
2025 年 3 月 28 日,华能蒙东新能源公司赤峰市 200 万千瓦基地翁牛特旗 120 万千瓦风电项目取得核准批复。该项目位于赤峰翁牛特旗境内,是国家第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同时也是华能蒙东公司及赤峰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集中式风电项目。项目总容量 120 万千瓦,拟建 120 台 10 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总投资约 63.53 亿元。此次核准批复为项目尽快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期存储芯片价格上涨,海外及国内企业纷纷上调报价。据集邦咨询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NAND Flash、3D NAND Wafers和Client SSD价格均将上涨。业内人士表示,本轮上涨速度快于预期,主要因AI浪潮下需求旺盛,国内AI产业发展强劲,企业加大布局,拉动存储产品需求。供给端NAND Flash原厂减产,也为价格上涨奠定基础。存储行业是周期性行业,2025年,随着AI应用发展,下游领域对存储芯片需求持续旺盛,价格有望全面回升。我国企业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发展,技术实力提升,产品迈向行业前沿。
2025 年 3 月 28 日,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重大技术突破,全球首发的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宣告新能源汽车正式迈入“电池、电机、电控、电悬架”四电时代。该系统采用悬浮电机直驱技术,具备 50kW 峰值功率、10 微米探测精度及 5 毫秒全链路响应速度,开创垂向控制技术新标杆,带来“无预瞄也能调”的平稳驾乘体验。这一创新技术由比亚迪历时 7 年、自研团队超万人打造,是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的一次颠覆式创新。
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铝资源保障能力增强,国内铝土矿资源量增长3%—5%,再生铝产量超1500万吨。产业结构优化,铝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提高。绿色发展方面,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超30%,新增赤泥资源综合利用率超15%。
2025 年 3 月 28 日,中科海钠科技在安徽阜阳举办的“商用车动力电池技术突破与价值重构”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新能源商用车钠离子电池解决方案。该方案展示了四款产品型号“海星 K150/K210/K280/K350”,分别面向短倒运输与物流场景,标志着钠电技术在商用车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该解决方案电芯能量密度突破 165Wh/kg,支持 20-25 分钟内 100% 快充,循环寿命超 8000 次,电量测算精度控制在 ±2%,快充温升 ≤10℃,具备 -40℃至 45℃宽温放电性能,显著提升整车运行效率。
3月26日,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承建的武宣东乡风电场110kV升压站正式开工,标志着项目进入建设阶段。该项目位于来宾市武宣县山地区域,装机容量100兆瓦,计划安装16台风力发电机组。此次开工的升压站是风电场核心枢纽,将接入220kV升压站并配备相关设施,实现远程监控管理。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2亿千瓦时,为来宾市新能源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近,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京能电力蒙西区域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项目Ⅱ标段风电场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是自治区重点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518兆瓦,安装52台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15亿度绿电,节约标煤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万吨、烟尘45吨、二氧化硫159吨、氮氧化物226吨,能缓解当地电力调峰压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5 年 3 月 28 日,云南铜业针对冶炼加工费下降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公司从战略上布局“数智转型、做大资源、做精矿山、做优冶炼、做实再生(铜)、做细稀散(金属)”,加大城市矿山和稀散金属的提取。同时,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提升了主要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并加大了副产品硫酸、硒、碲、铂、钯、铼等的利润贡献度,提升了综合竞争力。2024 年,云南铜业生产阴极铜 120.6 万吨、黄金 12.71 吨,展现了其在行业内的强大实力。
2025年3月28日,韩国电池巨头三星SDI宣布将增加中国生产设备的采购比例。该公司副总裁Kim Ik-hyeon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中国设备商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且价格优于韩国本土竞争者。尽管中国企业暂未加入三星供应商联盟(SSP),但其在韩国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尤其在叠片(cyclers)领域表现突出。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中国设备商在技术上的进步,也为中韩两国在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2025 年 3 月 28 日,南都电源在杭州首次展示了其 30Ah 全固态电池。该款电池采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限域生长硅碳负极体系,实现了 350Wh/kg 的高能量密度。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南都电源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025 年 3 月 28 日,云南样本硅企周度产量为 1770 吨,周度开工率持稳在 21%。尽管样本选取偏差使得云南样本硅企开工率高于云南地区整体开工率,但周内开工率维持稳定。3 月 28 日缅甸地震暂未对当地硅企生产产生影响,不过西南地区部分硅企的硅石及木炭供应依赖缅甸地区,需关注后续原料供应的持续性。
2025 年 3 月 28 日,陕西银矿与红马科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年产 4800 吨硫酸镍项目建设。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硫酸镍生产领域的深度合作,旨在满足市场对硫酸镍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领域。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项目有望提升硫酸镍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相关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2025 年 3 月 28 日,圣元环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有序稳步推进氢能源业务各项工作,当前主要聚焦于技术研发储备和示范性产品开发。研发方向包括垃圾气化制氢和固态储氢装置及其车船氢动力装备总成等。公司已开发出氢能两轮电动车、氢能观光车、氢能叉车等示范性产品,并在研用于城市垃圾清扫车、垃圾运输车、工程车辆和船舶的固态储氢-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圣元环保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逐步推动固态储氢产品商业化,实现氢能在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025年3月27日,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左云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晋北基地首批开工的新能源项目,标志着“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资约62.8亿元,计划2026年底竣工投产,将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支持,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025 年 3 月 28 日,厚普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掌握钒基固态储氢技术,并通过参股公司成都集氢科技有限公司在固态储氢系统领域展开布局。目前,成都集氢科技在固态储氢氢能两轮车方面已有成功案例。厚普股份将根据市场情况合理规划产能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一战略布局不仅展示了厚普股份在氢能技术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公司在氢能交通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西文船重工钦州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南翼(一期)补充建设项目顺利竣工验收。该项目于2024年1月18日开工,12月31日完工投产,包括分段装焊车间二跨、倒班宿舍、总装堆场等设施,是在一期项目基础上补充单桩分段制作加工条件。建成后,与一期工程合计可形成年产80根3000吨级单桩的生产能力,最大单桩管径15米,壁厚170毫米,单根总桩最大长度135米,年加工钢材24万吨。该基地的建成投产,使国内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建造能力大幅提升,满足海上风电业务向深远海及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船舶集团应用产业布局。
特朗普政府近期频繁威胁对加拿大铝等商品加征关税,让加拿大经济界感到不安。加拿大铝业协会首席执行官西马尔德指出,美国关税的真正目的并非解决边境问题或逼迫加拿大重回贸易谈判,而是制造不确定性,阻碍对加拿大的投资。尽管目前加拿大商品很少真正面临关税,但持续的威胁和拖延已让加拿大各界担忧,认为这将抑制投资。此外,美国铝业协会也承认,美国自身电力资源有限,无法支撑足够的铝生产,仍需依赖加拿大铝进口。
2025年3月26日,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集团联合投资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迎来重大突破,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成功交付。该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集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合成氨于一体,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项目采用多项首创技术,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储运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氢能产业树立了标杆。
SMA Solar Technology AG推出新型储能逆变器Sunny Central Storage UP-S,功率最高达4600kVA,转换效率99%,具备短时过载能力和OptiCool™空气冷却系统,降低初始与维护成本。该产品在澳大利亚成功亮相后,已拓展至欧洲与美国市场,助力大型储能项目与电网稳定。SMA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其大型项目解决方案涵盖多款明星产品,持续深耕光储创新。
瑞典电池储能系统开发商Ingrid Capacity公司计划在芬兰部署70MW/140MWh电池储能系统,与北欧能源投资商Locus Energy合作,预计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将成为芬兰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超越Neoen公司2024年部署的56.4MW/112.9MWh项目。Ingrid Capacity拥有自主优化平台,提升储能系统对电网运营的支持能力。公司2024年收入和EBITDA均是2023年的三倍,计划在瑞典部署更多储能系统,推动北欧能源转型。
2025年3月26日,梅州市睿储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梅州综合保税区100MW/200MWh独立储能项目成功并网,进入商业化运营测试阶段。该项目由海南睿电新能源子公司主导,总投资5亿元,规划两期建设200MW/400MWh储能容量。项目采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集成智能液冷温控和多级安全防护体系,系统效率达89%以上。投运后年调峰电量超3000万度,可满足1GW新能源电站配储需求,预计年减少碳排放9.6万吨,助力梅州打造全产业链闭环。
星源能投在湖南湘潭和湖北钟祥的两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总容量达20MW/46.68MWh。湖南项目采用5MW/16.68M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助力企业优化用能成本,迈向零碳生产。湖北项目为15MW/30MWh储能系统,打造民爆领域最大规模用户侧储能项目,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两个项目均通过先进技术配置和优化策略,显著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推动绿色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5年3月25日,国网天津宁河公司开工建设宁河区东北片区共享储能电站220千伏电源线送出工程,新建0.46千米电缆线路,连接储能电站与服新22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项目建成后可为至少1000兆瓦新能源提供储能服务,满足天津电网调峰调压需求。宁河区风光资源丰富,春季新能源发电出力创历史新高。工程提前解决穿越河流、稻田等难点,加速审批和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5年3月25日,华钠芯能首批8台“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成功下线并具备交付条件。该直流舱由集成Pack电池、消防系统、温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构成,单舱容量2.13兆瓦时,是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工艺提升,获得9项软件著作权,掌握自主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预计今年上半年每月可生产8台舱,下半年提升至15台,初步建成年产1吉瓦时直流电池舱的储能集成车间。
2025年3月28日,北京绿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MW/2MWh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正式装车发货。该系统搭载100kW超高功率电堆,模组集成成本较传统降低25%,实现降本增效。全钒液流电池具备长时储能、高安全性、循环寿命长等优势,适用于风光电站、电网调峰、工商业储能等场景。北京绿钒凭借技术深耕,突破行业难题,助力客户实现低成本、高稳定的绿电消纳,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此次会议的具体时间已经确定为4月1日,地点则设在曼相政府办公室。这一消息得到了佤邦工业矿产管理局的正式通知,同时也得到了佤邦发言人Nyi Rang的证实。然而,尽管会议即将举行,但关于采矿活动何时能够真正恢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25年国际氢能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能源局副司长边广琦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各环节呈现积极发展态势。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50%,在新疆库车、宁夏宁东等地建成一批规模化项目。氢能作为绿色低碳能源,应用广泛,我国虽具潜力,但仍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制度滞后等挑战。专家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产业链布局,加速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