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海南省首个核准并获国家批复的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海南西北海域,规划总容量12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60万千瓦,布置67台9兆瓦风电机组。自2024年1月28日开工,经过一系列高效建设,于2025年1月22日完成首批机组并网,3月24日实现全容量并网。一期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9亿度,能满足10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有力推动海南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岛”建设。
中创新航成都基地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2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线,预计2026年二季度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使该基地总产能突破50GWh,助力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高地。
西藏珠峰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阿根廷安赫莱斯盐湖的碳酸锂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首批生产设备已运抵现场,项目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首期1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三季度试运行。
地质勘探团队在甘肃天水李子金矿深部发现两条新的近东西向蚀变带,为矿区资源接续提供重要找矿线索。该发现验证了"近东西向构造控矿"理论,有望进一步扩大这一老矿区的资源储量。
江铜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赫章鼎盛鑫矿业29.8%股权,双方将共同开发贵州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该矿床资源储量丰富,伴生锗、镓等贵金属,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矿石量将达198万吨。
佛山鸿迪铝业与汉恩铝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年底竣工投产。两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3万吨高端铝材产能,助力区域铝加工产业升级。
云铝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44.5亿元,同比增长27.61%,其中原铝产量达293.83万吨,同比增长22.45%,铝合金及铝加工产品产量同步提升,展现全产业链优势。
荣阳实业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整体收益同比下降11.5%,但电动车业务实现10.7%的增长,同时毛利率提升至17.9%,反映出产品结构优化成效。
兴发铝业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额同比增长8.7%,其中建筑铝型材业务表现突出,营业额实现17.7%的增长,销量突破67万吨。
重庆裕能新材料年产15万吨铝板带箔及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产品涵盖彩涂铝卷、铝镁锰屋面系统等高端铝制品,填补西南地区高端铝材生产空白。
河南开瑞铝业年产2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5月正式投产。该项目将重点生产高端铝材产品,完善中原地区铝加工产业链。
国家电投集团在几内亚启动年产120万吨氧化铝项目建设,项目包括铝土矿开采及配套工程,标志着中国企业在非洲铝产业链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恒邦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758亿元,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黄金产量达95.98吨,同比大增29.91%,成为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中国稀土集团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拿马商务和工业部表示,尚未批准第一量子公司组织参观已关闭的科布雷铜矿,强调任何第三方进入矿区均需遵循政府主导的独立审计程序,以确保环境评估的客观性。
金川集团精密铜材公司近期与德国Otto Junker及SMS集团展开技术交流,聚焦白铜熔炼设备升级与无氧铜产线改造,旨在提升高附加值铜合金产能,为高端市场布局奠定基础。
曼塔什指出,随着绿色技术如电池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传统行业如建筑业的持续发展,铬和锰合金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他强调,通过高水平的国内加工,这些关键矿产资源能够成为推动包容性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可持续就业的重要动力。
玻利维亚目前拥有两个重要的稀土矿床,分别位于科恰班巴的帕尔卡和圣克鲁斯的塞罗Manomó,总面积超过28500公顷。这些矿床富含钕、铕、镧等战略矿物,对现代科技产业,如电动汽车电池和医疗设备的制造至关重要。然而,全球稀土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其供应量约占全球的80%。玻利维亚希望通过工业化其稀土资源,而非简单出口原材料,来打破这种依赖。
在双方的共同见证下,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杨国安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此次反倾销税的征收源于日本国内石墨电极生产商的申诉。2024年2月,包括SEC Carbon、Nippon Carbon等在内的多家主要生产商向日本政府提出,中国石墨电极以异常低廉的价格涌入日本市场,这对日本本土的石墨电极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紫金山矿区东北矿段的铜矿勘探报告已成功通过福建省自然资源评审中心的评审备案。该矿段是福建省近20年来探获的最大斑岩型铜钼矿,累计探明的铜钼矿石量高达3.4亿吨,其中铜金属资源量达到133万吨,钼金属资源量也有9万吨。
在核电领域,湖南湘投金天研发的高品质钛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成为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重要支撑。这类核电用钛材对耐腐蚀性、强度和成型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该企业成功建立了完整的材料性能调控体系,使得产品得以通过行业鉴定并实现批量生产。
TMT82叶片的研发工作由时代新材的风电技术团队主导,并与上纬新材合作,采用了创新的可回收树脂方案。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时代新材在绿色材料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有望推动我国风电行业退役叶片循环利用技术的进步。
大洋电机重庆基地的厂房已顺利交付使用,总面积高达7万平方米。更为振奋人心的是,基地内的首条生产线已经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在2025年3月25日,这条生产线成功下线了首台驱动电机扁线定子PV样件,标志着大洋电机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研发制造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了前沿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所生产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以及低成本等显著优势。这些电池将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储能需求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珠海卫蓝半固态电池生产线依托北京卫蓝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技术,通过设备升级与工艺改造,成功将原有产线转型为半固态储能电池专用产线。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建设周期,还实现了技术、产能与市场的无缝衔接,为广东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海市交通委、经信委、发改委领导与宁德时代、上海芯时代、易能新源等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了上海首批六座骐骥换电站的建设。这些换电站将覆盖临港、外高桥、芦潮港、嘉定区、太仓等战略节点,形成高效换电网络,为包括港口运输在内的各行各业提供优质服务。
2025年3月26日,阳光氢能携2000Nm³/h数智化电解槽亮相北京国际氢能技术装备展览会。该产品采用新型催化剂和耐反向电流电极,电流密度达4kA/m²,搭载SMS数字化管理系统,具备安全管理、状态分析、运行优化功能,能实时感知并自主优化运行状态,适应风光发电波动。阳光氢能通过三场主题演讲,阐释数智化技术对氢能产业的驱动,展示其在绿氢规模化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该项目是华银铝业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通过构建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生产调度、设备监控、安全管理及应急指挥等多功能的统一管理和协同作业。该平台将打破专业、部门及层级壁垒,实现数据的深度整合与业务的高效协同。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国内首次35MPa车载氢系统碰撞试验。试验采用2×260L(35MPa)燃料电池轻卡用车载氢系统,模拟实际道路碰撞场景,从结构碰撞安全性、碰撞泄漏检测等维度分析氢系统安全性能,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此次试验是中国汽研三年三个“国内首次”技术攻坚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