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规划宏大,分为多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将新建一条2.4GW的异质结叠层高效电池生产线,以及一条100MW的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这两条生产线的建设,不仅将提升公司在光伏电池领域的产能,更将为其在高效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提供有力的支撑。
逸飞激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了其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据悉,公司已成功实现了固态电池电芯装配设备、模组PACK设备及整厂智慧物流成套系统对行业内头部客户的交付,标志着逸飞激光在固态电池关键工艺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晶科能源提供的Tiger Neo系列66版型光伏组件,基于先进的n型TOPCon技术,具有显著的低衰减率、低温度系数以及高可靠性等特点。这些组件即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如高辐射、高温差、沙尘暴等,仍能维持高效稳定的电力输出,从而确保RTC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阿联酋RTC项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大型太阳能与电池联合储能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项目包括总容量为19GWh的电池储能系统,以及装机容量达5.2GW的光伏发电设施。一旦建成,该项目将成为全球首个能够全天候持续供应1GW清洁电力的发电项目,为绿色能源的发展树立全新的全球标杆。
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包括自动化镍基高温材料产品生产线、科技研发大楼以及全性能检测中心。为了确保生产的高效与精准,项目方已购置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如真空感应炉、气氛保护电渣炉、真空自耗炉、压延机和高精度电阻炉等,同时还配备了车床、铣床等辅助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检验和检测设备。
Borkum Riffgrund 3海上风电项目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全球首个以零报价中标的大型海上风电场,每兆瓦时报价为0欧元,这一创举无疑为海上风电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该风电场位于Borkum岛53公里外的海域,装机容量高达913MW,由83台西门子歌美飒11MW海上风机组成,这些风机将源源不断地为德国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Inch Cape海上风电项目位于苏格兰北海,距离安格斯海岸约15公里,规划面积广阔,达到150平方公里。项目所在地水深在40米至60米之间,为海上风电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高达1100MW,计划安装72台维斯塔斯V236-15.0 MW海上风机。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规模宏大,包括新建一座500MW的风电场,并配套一座220kV升压站、一座制氢站(制氢规模达到48000Nm³/h,年产氢量约2万吨)以及一座合成氨场站(制氨规模为15万吨/年)。
鼎泰众鑫高端装备用高性能钛及钛合金结构件生产线项目,正在陕西高新区科技新城如火如荼地推进。该项目由陕西鼎泰众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斥资建设,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钛材加工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次增资符合德方创域的整体战略发展布局,有助于补充德方创域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加速德方创域在新能源先进材料领域的开拓,持续增强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促进其快速稳健发展,符合公司及德方创域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领益智造1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客户提供铜、不锈钢、纯钛、钢铜混合等不同材质的VC均热板散热方案。公司生产的石墨散热片、VC均热板、中板、中框等多种复合结构散热产品组合已经应用于主流品牌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散热解决方案,领益智造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散热性能,还增强了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绿色甲醇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甲醇产业,无疑是辽宁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他建议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整合各方资源,支持新能源直供的外延从氢基化工向柔性合成制绿色甲醇领域拓展。
1月17日,多伦大唐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制氢,替代传统“灰氢”,助力煤化工绿色转型。锡林郭勒供电公司投资1604万元建设配套电网,新建线路6.62公里,架设铁塔25基。项目投产后,年制氢量达7059万立方米,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93万吨,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示范。
普鲁士蓝正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钠离子电池则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等特点,正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尽管过去钠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低和技术成熟度不高而备受冷落,但随着锂离子电池所需金属成本的不断攀升,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愈发凸显。
1月17日,远景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杰特苏州的智能风机和智慧储能系统生产基地正式开工。该项目由远景能源与哈萨克斯坦公共事业公司联合打造,设计年产能为250台风机和100套储能系统,能够支撑2GW风电项目和1GWh储能项目。基地总投资4000万美元,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投产,60%产能服务本地市场,剩余产能面向全球。项目将为当地创造3000个工作岗位,推动哈萨克斯坦能源转型和人才发展。
1月17日,多伦科技与时代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无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领域迈入深度合作阶段。此次合作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工商业储能应用、人才培训及电池安全科技等领域展开。多伦科技凭借其丰富的线下设备产品线和广泛的客户服务网络,与时代智慧在电池服务和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安全检测的新模式。双方还将深度融合线上预警平台与线下检测设备,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全国机动车检测站推广应用。
华电(济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由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机动车充电销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及发电技术服务等。此次布局不仅体现了华电集团在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也标志着其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市场拓展上的重要一步,将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的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1月15日,中国石油在新疆库尔勒市上库高新区建设的13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是我国光伏治沙模式的重点工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占地3.5万亩,由光伏场区、升压站和储能电站组成。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替代6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1万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和沙漠治理树立了新标杆。
1月19日,阿联酋清洁能源企业马斯达尔在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上宣布,将携手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和宁德时代等企业,打造全球首个大规模全天候千兆级项目。该项目位于阿布扎比,将建设5.2吉瓦太阳能光伏电站和19吉瓦时电池储能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晶科和晶澳将提供光伏组件,宁德时代供应电池储能技术。项目旨在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助力阿联酋在2030年实现100吉瓦可再生能源目标,并成为绿色氢能主要生产商。
枣庄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在1月17日突破400万千瓦,占比达44.49%,与传统火电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标志着枣庄电网从火电独大向新能源转型,成为“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枣庄供电公司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助力风电、光伏项目在煤矿塌陷地、荒山等地落地,变废为宝。从2011年首个荒山光伏项目落户到如今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站等多点开花,枣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供电公司还主动承担能源转型使命,实施“清风暖阳”行动,建成新能源汇集站,启动扩建工程,探索“云储能”和“虚拟电厂”市场化交易,为全省新能源消纳提供经验。
近日,国家电投西藏公司有两个新能源项目全容量并网。一个是位于那曲市比如县的伯托1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海拔4300米,投产后年均发电量1.2亿千瓦时,能节约标煤5.9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23万吨。另一个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9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海拔4009米,这是西藏首个光伏治沙项目,年均发电量1.3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4.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2万吨,同时通过种植草木治理沙化土地,实现生态修复与光伏发展的双赢。
1月16日,天启鸿源承接的天津铭源嘉旺静海中旺镇100MW风力发电项目成功并网,这是其在天津的首个新能源项目,标志着公司在京津冀地区市场布局取得重要突破。项目于2022年获取指标,2023年开工,2024年与香港中华电力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项目包括100MW风电和15MW/30MWh储能,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约2.5亿kWh清洁电力,减少大量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与环境效益。同时,天启鸿源还与静海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储能装备制造及研发中心项目,进一步推动区域新能源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的巴德尔10GWh储能产业链项目近期有新进展。2号厂房已主体完工,1号厂房预计3月底完工,5月有望投产。该项目由巴基斯坦企业投资,是我国目前单体投资量最大的巴企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约45.5亿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GWh的PACK、集装箱储能柜及系统集成,二期计划建设10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线。
1月16日,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公示了风电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中选企业,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拿下。项目规模440MW,共1个标段,采用“整体竞配、分批实施”原则。配置指标有效期3年,要求2025年开工不少于150MW,2026年10月底前建成并网;2026年开工不少于150MW,2027年10月底前并网;2027年开工剩余规模,2028年12月底前全部建成并网。
1月17日,中交集团发布招标公告,计划建造2艘33米级高速双体铝合金风电运维船。该船为双体全铝合金结构,需满足近海航行安全技术要求,具备圆柱型和导管架型基础顶靠功能,确保人员安全上下平台,并配备防护措施防止碰撞损害。此外,运维船还具备输送柴油、淡水及回油功能。招标内容涵盖船舶设计、制造、试验及交付等完整工程,并提供1个月伴随服务。合同签约主体为中交海峰新能源科技(汕尾)有限公司。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作为一种将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新型技术,逐渐成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它不仅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能助力企业应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挑战。近期,一种新型柔性光伏晶硅材料问世,具有安装方便、半透明、不影响建筑美观等优点,应用潜力巨大。江苏科技大学研发的超薄单晶硅片组件,解决了传统晶硅电池易碎的缺陷,拓展了其应用范围。BIPV技术在建筑领域有多种应用场景,如屋顶、立面和建筑附属物等。
非洲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中非合作成果显著。非洲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能源短缺问题突出,多国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南非、埃及、摩洛哥等国光伏装机容量位居前列,南非累计装机容量达8.97吉瓦,埃及排名第二,摩洛哥也在积极推进大型项目。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光伏建设,中非合作装机容量已超1.5吉瓦,如肯尼亚加里萨电站、埃及10吉瓦项目等,为非洲提供清洁能源,助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申请了一项名为“电池装置、储能设备和电力系统”的专利,公开号为CN 119315077 A。该专利涉及一种新型电池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壳、盖板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电芯,通过独特的框架和包覆件设计,为电芯提供足够的预紧力。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厦门市,主要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注册资本超10亿元。据天眼查数据,公司已申请2420条专利,拥有134条商标信息,并参与了165次招投标项目,还对外投资了17家企业。
1月19日,江西首列出口商品汽车(JSQ)中亚班列从南昌国际陆港驶出,搭载290台“江西制造”新能源汽车,预计5天后经霍尔果斯口岸前往中亚国家。这是江西省首列开往中亚的JSQ专列,也是继俄罗斯线路后的第二条商品车运输通道。此次班列采用中铁特货公司设计的JSQ车型,可双层运输高尺寸小汽车,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稳定的特点。2025年,南昌市商务局将致力于打造全省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和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为班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瓜州昊华200MW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为当地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该项目位于瓜州县北大桥工业园区,距离市区12公里,海拔1244米,光照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合建设集中式电站。总投资约12亿元,总规模200MW,全部采用欧昊集团金刚光伏自主研发的高效异质结组件,实现了从组件研发到能源产出的一体化清洁能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