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阳光电源在ESIE 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现场举办“深耕场景×智慧赋能 工商业储能发展更优解”PhD Talk博士分享会。活动汇聚多位行业专家,围绕政策变革、技术创新、零碳园区实践等热点议题展开对话,共探工商业储能发展新路径。
储能行业正从政策红利期迈向价值深耕期,技术创新与场景化产品方案成为关键。2025年,新能源产业变革加速,政策改革、储能技术迭代、AI与能源电力系统融合重塑全球能源格局。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产品线总经理曹伟指出,电力市场化改革与新型储能政策推动工商业储能从“备用电源”转向“价值创造主体”,AI与储能融合催生万亿级市场增量空间。
WRI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项目研究专家宋婧分享海外零碳园区经验,强调“分布式能源 + 数字化管理”协同是关键。阳光慧碳总经理周文闻补充,国内零碳园区从试点迈向规模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与“能碳协同”是核心。
针对工商业绿色转型痛点,宋婧指出企业面临绿色转型、稳定用电、电价波动等挑战,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灵活配置是破局关键。曹伟强调“安全、高效、长期主义”是工商业储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阳光电源提出“一场景一方案”理念,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多样化产品方案,如工商业255CS系列、大工业800CS系列、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
周文闻以阳光产业园为例,解读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的路径,依托iCarbon能碳平台,实现“经济性 - 稳定性 - 低碳性”动态平衡。阳光电源通过储能 + 智慧碳管理,助力园区、工厂、医院等场景绿色低碳转型。
面向未来,工商业园区绿色转型需储能技术从经济性、系统可靠性、多能协同等维度全面升级。曹伟分析,随着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交易,用户对“储能 + 交易服务”需求激增,阳光电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覆盖多维场景。阳光电源将持续深耕工商业场景,深化全球化布局。
宋婧与周文闻强调,零碳园区发展需政策端明确碳核算标准、市场端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打通能源流、碳流、数据流。面对行业困境,现场嘉宾呼吁良性竞争驱动可持续产业生态。
阳光电源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场景深耕与安全引领,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形成差异化壁垒。其产品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全球超1000个项目,助力工商业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