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山西交口县国能中能100MW风力发电加储能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吊装完成。该项目位于吕梁市交口县温泉乡镇,包含16台风力发电机组、24公里外送线路、1座220kV升压站、38公里道路等配套设施,装机容量100MW,年上网电量约2.6亿度。它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也为后续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联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电池箔及配套坯料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公司已投产29条铸轧线、16条箔轧线、2条冷轧线、4条涂层线和25条电池箔生产线。此外,正在安装的1条箔轧线和2条铸轧线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实现投产。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能持续扩张,为满足市场对电池箔的快速增长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兴城市红崖子镇,中船风电兴城风电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28.43亿元,覆盖12个乡镇,分两期建设。一期2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3.6亿千瓦时,年产值1.35亿元;二期30万千瓦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和年产值分别可达3.6亿千瓦时和2.5亿元。项目全部完工后,年产值3.8亿,年税收8500万元,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将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4月25日,湘能楚天承建的华润电力东北新能源公司桦南300MW风电项目升压站成功完成倒送电任务。该项目位于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南县,地势平坦,海拔约146米,属于低山丘陵区,交通便利。项目安装了48台风力机组,单机容量6.25兆瓦,叶轮直径185米,轮毂中心高度110米,总容量300兆瓦,并新建了一座220kV预制舱变电站。此次成功送电为东北地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落实注入了新动能。
华中地区首个“飞轮+锂电”混合储能调频电站——天皓新能源孝感储能电站在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建成,配套110千伏升压站同步完工,预计6月30日并网。该项目是湖北省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试点规模达4万千瓦,综合调频性能(K值)超4.5,是火电的2-3倍。项目建成后,将为湖北电网提供调频辅助服务,预计年服务费超5000万元,显著提升电网安全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阳光电源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个位数,海外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尽管公司仍保持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领先地位,但行业需求增速回落及市场竞争加剧正对其业绩形成压力。
4月14日,贵阳综保二号加能站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标志着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渝黔桂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正式贯通。这条“氢走廊”全程约1200公里,横跨重庆、贵州、广西3省(市),沿途设有4座中国石化加氢站。贵阳综保二号加能站由正星氢电参与建设,设计规模为1000kg/12h,可满足30辆氢能重卡的加注需求,加氢时间与燃油车加油时间相仿,为西部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4月27日,宁夏银川市灵武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举行宝丰储能正极、负极、电解液厂暨宝丰能源四期烯烃新材料项目集中开工推进会。项目总投资310亿元,建成后年工业总产值达490亿元,解决就业近10000人。宝丰新型储能项目投资105亿元,推进2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5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17万吨电解液材料及100GWh锂电池储能系统建设,形成立足宁夏、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助力“源网荷储”新型能源系统构建。
近日,内蒙古通辽市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再生利用项目完成首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该项目将年梯次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1万吨、拆解破碎2万吨,并拆解2万台报废风电、光伏机组,配套建设储能项目。项目落地标志着内蒙古在锂电池回收领域的重要进展,符合自治区加强锂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回收制度和标准的政策导向,对推动地区环保事业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华阳股份钠电池项目已形成1GW生产能力,目前正满负荷生产,并重点推广高瓦斯矿井应急电源应用。通过与中科海钠深度合作,公司持续提升钠电池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
中国光伏行业近日发布首份《背接触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BC技术量产效率已达27%,较主流TOPCon电池领先1.6%,其理论效率极限接近晶硅电池理论天花板。
西部矿业最新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42亿元,同比增长50.74%,净利润达8.08亿元。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铜、铅及金锭等主要产品产销量的提升。
高诺铜业近日成功试运行年产15万吨无氧精铜杆智能生产线,该产线采用国内首创的“竖炉-平炉双联协同熔炼工艺”,实现核心设备国产化替代,产品可拉丝至0.08mm以下,为行业提供高效低耗的创新解决方案。
海亮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5.04亿元,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9.46%,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展现出铜加工业务的经营韧性。
鹏欣资源2024年营业收入51.33亿元,虽然净利润仍呈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明显收窄。公司黄金业务实现全流程突破,铜钴业务逐步恢复稳定生产。
鹏欣资源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30亿元,同比增长156.54%,净利润达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3.5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云南铜业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7.54亿元,同比增长19.71%,净利润达5.60亿元,同比增长23.97%,展现出铜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稳健发展态势。
4月25日,先惠技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于2024年7月与清陶能源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并签订框架协议。目前,双方合作的设备正在调试,进行技术参数及产品验证。先惠技术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明确将其作为未来产业链拓展的重点方向。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有助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将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锡业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3.08%,主要受益于锡产品市场价格回升。
4月25日,广汽集团与广州工控集团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国际化开拓及产业链合作等领域开展34项深入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双方还签署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揭牌新能源汽车联合创新平台,聚焦固态电池、轻量化材料及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4月26日,南都电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2024年业绩波动主要受废旧电池价格高位、政策不确定性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导致毛利率下降、亏损扩大。2025年Q1,公司业绩触底反弹,通过战略转型,从铅酸电池向锂电储能转型,推出783A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强。同时,公司与太蓝新能源、雅迪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应用与产业化,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4月26日,比亚迪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强劲表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81.72亿元,同比增长117.8%。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6.1%,但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依然稳健,显示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和持续增长潜力。
近日,内蒙古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试点示范项目在生态环境厅官网公示。该项目开发单位为包头市,总装机容量500MW风电,配套125MW/250MWh磷酸铁锂电池构网型储能系统。项目通过“风储协同互补+构网型储能技术”,在不增加电网消纳负担的前提下,提高供电能力,增强电网稳定性。构网型风机采用网状结构,提升发电效率,储能系统具备类似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支持更多新能源接入。该项目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科技创新样板。
4月26日,赣锋集团深圳易储能源在天津武清的200MW/4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正式开工,这是天津武清首座储能电站。项目位于京津产业新城武清开发区,总投资约6.3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31亩,预计年底投运。投运后,年购售电量可达2.2亿度,年产值9000万元,年纳税额约500万元。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采日能源自主研发的组串式PCS构网方案,针对传统集中式构网方案的弊端,采用“一簇一管理”设计,颠覆直流侧并联结构,实现分布式管理,有效提升储能系统效率与运维灵活性。通过虚拟同步机(VSG)算法,该方案具备惯量响应和阻尼控制能力,解决多机并联功率分配偏差问题,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它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电力系统运行逻辑的重构,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高韧性、自组织、可进化方向发展。
中国稀土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141.32%,净利润7261.81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驰宏锌锗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1.44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4.94亿元,同比增长1.4%。尽管铅锌精矿产量有所下降,但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布局,确保业绩稳定增长。
越南煤矿与矿产集团(TKV)近期宣布完成《TKV铝土矿-氧化铝-铝综合发展2030年规划及2045年愿景》的编制并提交审批。该规划提出将林同铝土矿-氧化铝-铝综合体的年产能从65万吨氧化铝提升至200万吨,并新建一座年产50万吨铝锭的电解铝厂。目前,TKV正积极筹备林同省铝土矿-铝联合企业扩建项目(新增120万吨/年氧化铝产能)的投资审批材料,预计投资30.676万亿越南盾(约11.78亿美元)。该扩建项目将分阶段实施,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总产能200万吨/年,跻身全球前十大氧化铝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