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探矿技术

> 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69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3-10-16 16:46:03

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运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管道混合器是使流体在管道内流过时,通过某一构件或混合元件的作用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是一种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的混合器。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被人们广泛使用。

3.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但是这些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使用起来多有不便,搅拌不均匀,液体中物质容易沉淀在管道内部,不能满足人们对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要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且主管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主管道的一边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圈,且主管道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液口,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液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所述主管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凹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接圈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料隔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主管道、电机、第一注液口、第二注液口、单向阀、转轴和搅拌杆,将不同的液体分别从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注入主管道的内部,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转轴的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对主管道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使两种液体进行

融合,单向阀可防止主管道内部液体进行回流,避免液体从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流出,防料隔膜可防止液体内含有的物质粘附在主管道的内部,避免影响液体流通,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14.2、通过转盘、旋转叶、固定杆、连接板和振动板,主管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转盘,当搅拌杆对主管道内部液体进行搅拌时,液体会产生波动,对转盘外侧的旋转叶进行作用力,使得旋转叶进行旋转,从而对主管道内部液体进行二次搅拌,从而提高液体的融合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17.图3为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18.图中:1、主管道;2、电机;3、第一注液口;4、第二注液口;5、外接圈;6、连接口;7、转轴;8、搅拌杆;9、凹槽;10、转盘;11、旋转叶;12、固定杆;13、防料隔膜;14、振动器;15、连接板;16、振动板;17、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且主管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6,主管道1的一边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圈5,且主管道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液口3,主管道1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液口4。

20.在图2中:电机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8,主管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凹槽9,凹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0,转盘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叶11,主管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料隔膜13,第一注液口3和第二注液口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7,将不同的液体分别从第一注液口3和第二注液口4注入主管道1的内部,在电机2的作用下,带动转轴7的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杆8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8对主管道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使两种液体进行融合。

21.在图3中:外接圈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器14,振动器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连接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16,在振动器14的作用下产生振动,通过振动器14对主管道1内壁进行振动,从而避免液体内含有的物质沉淀在主管道1的内部,避免影响液体流通。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不同的液体分别从第一注液口3和第二注液口4注入主管道1的内部,在电机2的作用下,带动转轴7的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杆8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8对主管道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使两种液体进行融合,单向阀17可防止主管道1内部液体进行回流,避免液体从第一注液口3和第二注液口4流出,防料隔膜13可防止液体内含有的物质粘附在主管道1的内部,避免影响液体流通,主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转盘10,当搅拌杆8对主管道1内部液体进行搅拌时,液体会产生波动,对转盘10外侧的旋转叶11进行作用力,使得旋转叶11进行旋转,从而对主管道1内部液体进行二次搅拌,从而提高液体的融合效率,在振动器14的作用下产生振动,通过振动器14对主管道1内壁进行振动,从而避

免液体内含有的物质沉淀在主管道1的内部,避免影响液体流通,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且主管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6),所述主管道(1)的一边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圈(5),且主管道(1)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液口(3),所述主管道(1)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液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杆(8),所述主管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凹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圈(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器(14),所述振动器(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振动板(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0),所述转盘(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叶(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料隔膜(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口(3)和第二注液口(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且主管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主管道的一边外侧固定连接有外接圈,且主管道的一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注液口,所述主管道的一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注液口,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管道、电机、第一注液口、第二注液口、单向阀、转轴和搅拌杆,将不同的液体分别从第一注液口和第二注液口注入主管道的内部,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转轴的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杆进行旋转,使得搅拌杆对主管道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使两种液体进行融合,方便了工作人员使用。方便了工作人员使用。方便了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宏 曹成超 黄家全 李洪明 高昭伟 赵洪涛 朱佰军 唐超尧 史政良 张海发 赵伟 刘立国 仲为年 郝文凯 张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3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声明:
“用于管道内液体均匀混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