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当地下室施工时,必须逐步拆除内支撑,为了保证基坑安全,必须通过换撑,对水平力进行转换后,方可进行支撑拆除。传统的基坑换撑方法,施工操作繁琐,施工效率低,工期较长不易控制,且换撑的整体作用效果不理想,容易被破坏,存在安全隐患。
3.因此,目前亟待一种结构合理,安全稳固,施工简便高效的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施工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在基坑底部施工好基础垫层后,进行底板浇筑施工,然后浇筑施工底层地下室的外墙,再在基坑围护结构和底板之间的肥槽内回填微膨胀混凝土,形成微膨胀混凝土带,并预留槽孔群;其中,基坑围护结构上设有第一道临时支撑和第二道临时支撑;
7.步骤二、在钢管立柱上套设塑料保护管,然后将钢管立柱下部插设到槽孔群的每个槽孔中,四根钢管立柱为一组,保证换撑平台安装后达到设计高度,再在每组钢管立柱上部栓接安装好固定连系杆;
8.步骤三、通过钢管立柱顶部上的封口栓杆,栓接安装平台板,并在平台板中部的分隔板两侧利用紧固螺栓栓接安装水平千斤顶组,形成换撑平台;
9.步骤四、在水平千斤顶组等高处的基坑围护结构和地下室外墙上设置钢垫板;
10.步骤五、在地下室主体梁板上放置位移监测设备监测分隔板的位移变化,控制好水平千斤顶组的双向发力并顶在两侧的钢垫板上,使得分隔板的位移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11.步骤六、在微膨胀混凝土带上方的肥槽内进行泡沫混凝土层回填,回填高度至塑料保护管顶部;
12.步骤七、拆除所在层的临时支撑、换撑平台、水平千斤顶组以及钢垫板;
13.步骤八、待施工好新一层的地下室外墙后,向塑料保护管内灌注混凝土至设定高度形成第二道槽孔群,并在塑料保护管顶部安装保护管接头;
14.步骤九、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八,从下往上完成多道泡沫混凝土层回填,直至完成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的施工。
15.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采用换撑平台进行逐层换撑,结构合理
声明:
“深基坑支护换撑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