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选矿及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高碳酸盐氧化铜矿的浮选-酸浸方法。
背景技术:
:非洲刚果(金)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且多为氧化铜矿,按脉石类型划分为硅酸盐型氧化铜矿和碳酸盐型氧化铜矿。当地企业处理氧化铜矿的方法有浮选法和湿法冶炼法。浮选法生产成本降低,处理的原矿品位通常高于1%,出产铜品位15%至25%的铜精矿,但回收率普遍较低,仅有50%至70%左右,而在销售铜精矿时,铜金属的计价系数会降低,影响经济效益。湿法冶炼采用硫酸对硅酸盐型氧化铜矿进行直接浸出,处理的原矿品位通常高于2.5%,回收率可达到90%左右,得到的硫酸铜溶液采用萃取-电积的方法生产高纯度阴极铜板,平均吨铜酸耗在1至3吨之间。而铜板在销售时不受计价系数影响,且方便运输,经济效益较好。但本方法仅适用于耗酸脉石较少的硅酸盐型氧化铜矿。采用硫酸浸出碳酸盐脉石含量较高的氧化铜矿时,浸出率通常也能够达到90%以上,但铜酸耗则高达10至25吨,而刚果(金)本地硫酸成本在每吨200美元左右,这使得直接浸出高碳酸盐氧化铜矿的成本较高,原矿铜品位需达到5%左右才可能有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原因,铜品位较低且碳酸盐含量较高的氧化铜矿都未能进行有效开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保证总铜回收率的同时,降低浸出刚果(金)某一高碳酸盐氧化铜矿时的浸出酸耗。本发明针对刚果(金)某一高碳酸盐氧化铜矿在处理时产生的单一浮选回收率较低,而单一湿法浸出酸耗过高的难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高碳酸盐氧化铜矿的浮选-酸浸方法,将矿石磨至一定细度后,使用组合捕收剂进行硫化浮选,抛除耗酸碳酸盐脉石,得到的粗精矿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浸出,得到硫酸铜溶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球磨机将矿石磨至0.075mm含量占80%±2.5%,将矿浆浓度调节至质量百分数30-35%;步骤二、在浮选机中采用硫氢化钠对该矿浆进行硫化,硫化时间为1-2分钟,加入乙硫氨脂,苯甲基羟肟酸钠,戊基黄原酸钾按1:1:4的质量比例组成的组合捕收剂,搅拌1-2分钟,加入起泡剂2#油搅拌0.5-1分钟后进行开路浮选,共进行4次开路浮选,总浮选时间24-28min;步骤三、对开路浮选得到的四个粗精矿分别过滤烘干后进行化学分析,计算铜金属及碳酸盐脉石在粗精矿中的质量分数,根据计算结果按质量比进行混合;步骤四、将混合精矿加入到搅拌槽中与水混合制备成为液固质量比3:1的
声明:
“处理高碳酸盐氧化铜矿的浮选酸浸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