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组件(1),所述安装座组件(1)包括第一盖板(12)和第二盖板(11);所述第一盖板(12)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二盖板(11)设置有固定部;
多个叶片(2);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驱动件(31)和至少一个振动感应件(32);所述调节驱动件(31)和所述叶片(2)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盖板(11)的固定部;所述叶片(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所述叶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31)的驱动轴;所述振动感应件(3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组件(1)的预定位置;
控制件(33),所述控制件(33)分别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31)和所述振动感应件(32);
所述振动感应件(32)能够检测所述风叶轮装置的振动;所述调节驱动件(31)能够调节所述叶片(2)的迎风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感应件(32)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12)和/或所述第二盖板(11)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盖板(12)和/或所述第二盖板(11)的边沿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感应件(32)的数量至少等于所述叶片(2)的数量;所述叶片(2)靠近所述第一盖板(12)和所述第二盖板(11)的边沿设置,靠近所述叶片(2)的位置处至少设置一所述振动感应件(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驱动件(31)包括电机装置(311),所述电机装置(311)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1)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2)的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电机装置(311)的转轴(312)作为所述调节驱动件(31)的驱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设置有导向柱(121),所述叶片(2)的一端具有导向端(23),所述导向端(23)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导向柱(121)和所述第一导向孔相适配,所述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22),所述导向柱(121)设于所述第一盖板(12)背离所述第二盖板(11)的一端面上;所述导向端(23)设置有弯折部(231),所述弯折部(231)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弯折部(231)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122)后,所述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柱(121),且所述叶片(2)能沿所述第二导向孔(122)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11)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控制件(33)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1)背离所述第一盖板(12)的一侧上,所述振动感应件(32)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11)内设置有穿线孔,导线穿设于所述穿线孔,所述调节驱动件(31)和所述振动感应件(32)均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件(33)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11)的固定部设置有安装槽(112),所述调节驱动件(3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2)上。
10.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
说明书: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及风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及风机。背景技术[0002] 风机的叶轮不平衡是造成风机振动的关键要素之一,对风机特性、寿命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故风机的叶轮平衡是衡量风机质量的重要指标。[0003] 现有技术中,针对风叶轮的不平衡问题,通常需要手动校动平衡,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案:[0004] 第一种方案:风机使用前利用设备检测风叶轮转动时的不平衡量,然后在叶片上手动夹上相应重量的平衡夹来达到风轮平衡。此方案的问题如下:当风机使用较长时间后,平衡夹容易脱落或者平衡夹上积聚厚厚的灰尘等,造成风叶轮新的不平衡,影响风机性能,同时也大大地降低风轮寿命。[0005] 第二种方案:在叶片上设计安装螺栓,利用设备检测风叶轮转动时的不平衡量,然后手动调节螺栓长短来达到风轮平衡。此方案的问题如下:生产效率较低,螺栓移位风险较大,当风机使用较长时间后,螺栓积聚有厚厚的灰尘等,形成风叶轮新的不平衡,影响风机性能与寿命。[0006] 因此,现有技术中关于对风机的风轮平衡调节方式还存在不够完善,操作较为不便的情况。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其能够有效解决调节平衡效率不高的问题,使调节更加便捷。[0008]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风机,其能够有效解决不平衡导致的性能较差的问题,使得运行更加稳定,寿命更长。[0009]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0010]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包括:[0011] 安装座组件,所述安装座组件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二盖板设置有固定部;[0012] 多个叶片;[0013]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驱动件和至少一个振动感应件;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组件上;所述调节驱动件和所述叶片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固定部;所述叶片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的导向部,所述叶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的驱动轴;所述振动感应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组件的预定位置;[0014]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分别连接所述调节驱动件和所述振动感应件;所述振动感应件能够检测所述风叶轮装置的振动;所述调节驱动件能够调节所述叶片的迎风角。[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安装座组件的第一盖板设置有导向部,第二盖板设置有固定部,调节组件的调节驱动件设置在固定部上,振动感应件设置在安装座组件的预定位置,叶片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导向部,叶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驱动件的驱动轴。控制件分别连接调节驱动件和振动感应件,从而,在振动感应件检测到风叶轮装置振动时,能够将振动信号发送给控制件,控制件接收到振动信号后可以控制相应的调节驱动件以调节对应叶片的迎风角,使得叶片与空气之间的阻力得以改变,可实现对该风叶轮装置在一定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平衡进行自动校正,帮助恢复平衡。同时,有助于减少人工调节叶片的工序和人力物力成本,能够帮助提高该风叶轮装置在使用时的抗干扰能力,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较为平衡的状态运行,从而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感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的边沿处设置。[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振动感应件的数量至少等于所述叶片的数量;所述叶片靠近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的边沿设置,靠近所述叶片的位置处至少设置一所述振动感应件。[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驱动件包括能相对转动的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朝向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电机装置的转轴作为所述调节驱动件的驱动轴。[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的导向部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叶片的一端具有导向端,所述导向端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导向柱和所述第一导向孔相适配,所述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的导向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第二盖板的一端面上;所述导向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弯折部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后,所述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柱,且所述叶片能沿所述第二导向孔滑动。[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控制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背离所述第一盖板的一侧上,所述振动感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上。[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内设置有穿线孔,导线穿设于所述穿线孔,所述调节驱动件和所述振动感应件均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00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的固定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调节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0025]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0026] 风机,包括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002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机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0028] 通过设置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可以实现对风叶轮装置的自动调节,减少了人工调节的工作量,减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调节更加便捷、准确,有效地提高了风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的示意图一;[0031]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32]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的示意图二。[0034] 图中:[0035] 1、安装座组件;11、第二盖板;111、安装轴;112、安装槽;12、第一盖板;121、导向柱;122、第二导向孔;[0036] 2、叶片;21、本体;22、安装端;23、导向端;231、弯折部;232、连接部;[0037] 31、调节驱动件;311、电机装置;312、转轴;313、安装螺栓;32、振动感应件;33、控制件。具体实施方式[0038]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0039]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0040]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004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004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43]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该风叶轮装置包括安装座组件1、调节组件和控制件33,安装座组件1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2;为实现叶片2的稳定安装,安装座组件1包括第二盖板11和第一盖板12,多个叶片2均设置于第二盖板11和第一盖板12之间。具体地,第一盖板12设置有导向部,第二盖板11设置有固定部。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调节驱动件31和至少一个振动感应件32,调节驱动件31与叶片2一一对应设置,且固定设置于第二盖板11的固定部;控制件33设置于安装座组件1。叶片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叶片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调节驱动件31的驱动轴;振动感应件32设置于安装座组件1的预定位置;控制件33分别连接调节驱动件31和振动感应件
32,调节驱动件31能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振动感应件32能检测风叶轮装置的振动,控制件
33能接收振动感应件32的振动信号,并驱动调节驱动件31调节迎风角。
[0044] 其中,预定范围为能够检测到风叶轮装置振动的位置。通过设置安装座组件1,用于实现多个叶片2的安装;同时,多个叶片2均匀间隔设置于安装座组件1的周向,使得在安装座组件1转动时更加平稳。进一步地,在风叶轮装置转动时,振动感应件32能在其所处的位置对风叶轮装置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振动情况转化为控制件33可以识别的振动信号,当控制件33接收振动信号后,可以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并相应控制调节驱动件31对叶片2的迎风角进行调节。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驱动件31来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使得叶片2与空气之间的阻力得以改变,可实现对风叶轮装置在一定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平衡进行自动校正恢复平衡。同时,有助于减少人工调节叶片2的工序和人力物力成本,能够帮助提高该风叶轮装置在使用时的抗干扰能力,以较长时间地保持较为平衡的状态运行,从而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0045] 可以理解的是,风叶轮装置在不平衡时会引起局部振动,该振动情况会扩散到整体,使得风叶轮装置抖动。所以,当风叶轮装置不平衡时,通过振动感应件32将在风叶轮装置上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发送给控制件33,控制件33接收到振动信号后确定风叶轮装置处于不平衡状态,由此控制件33去控制相应的调节驱动件31去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帮助风叶轮装置恢复平衡。[0046] 值得说明的是,控制件33分别连接振动感应件32和调节驱动件31。振动感应件32为振动传感器,控制件33包括信号处理器,振动传感件32能把振动转变成信号处理器可以接收、处理和分析的振动信号,以此来检测不平衡量,同时信号处理器还能根据不同的振动感应件32发出的振动信号输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对应的调节驱动件31做出相应反应,以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进而改变叶片2与空气之间的阻力,达到修正平衡量效果。[0047] 作为一种风叶轮装置的可选方案,振动感应件32设置在第一盖板12和/或第二盖板11上,且靠近第一盖板12和/或第二盖板11的边沿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转动设置的结构的边缘相较于内部振动更加明显。所以通过将振动感应件32靠近第一盖板12和/或第二盖板11的边沿处设置,可以更加准确和及时地感应到风叶轮装置的振动,提高了感应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0048] 示例性地,振动感应件32可以设置为一个,此时,当控制件33接收到振动信号后确定风叶轮装置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可以依次调节调节驱动件31,以实现恢复平衡;或者振动感应件32可以设置为多个,此时每个振动感应件32对应多个调节驱动件31,当控制件33接收到振动信号后确定风叶轮装置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可以定位到某一振动感应件32,并依次调节与该振动感应件32对应的多个调节驱动件31即可。[0049] 本实施例中,振动感应件32的数量至少等于叶片2的数量,以提高感应的准确性,同时减少调节时间。进一步地,叶片2靠近第一盖板12和第二盖板11的边沿设置,靠近叶片2的位置处至少设置一振动感应件32。通过将多个振动感应件32设置为对应一个叶片2,使得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到需要调节的叶片2,有效地减少了调节时间,提高了调节效率。[0050] 具体地,多个振动感应件32依次编号,在风叶轮装置转动过程中,振动感应件32实时检测与其对应的预定范围内的振动信号,控制件33实时读取该振动信号;当风叶轮装置发生失衡时,由于相对于风叶轮装置的径向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离心力,这种不平衡离心力作用在旋转的风叶轮装置上会引起振动,由于叶片2对振动的传递更加敏感且较为准确,且振动感应件32设置于振动更加敏感的第一盖板12和/或第二盖板11的边沿处。所以,振动感应件32的设置能更加精准、及时地检测到风叶轮装置的振动量。相应的振动感应件32能把风叶轮装置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件33,控制件33通过编号定位到需要调节的叶片2,从而可控制相应的调节驱动件31动作,以实现对叶片2迎风角的调节,进而实现风叶轮装置整体的平衡和稳定。可以理解的是,叶片2开角越大,叶片2与空气之间阻力越大。[00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硬件架构,能够在对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的结构的改进下,利用设置其上的控制件33、振动感应件32以及调节驱动件31之间的常规电信号传输和控制,在风叶轮装置处于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时,通过调节驱动件31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以起到改变叶片2与空气之间的阻力,从而帮助达到平衡的作用。[0052] 具体地,风叶轮装置不断地在运行,调节组件也能不断地调节叶片2开角,调整速度较快,精度较高,直到风叶轮装置不平衡量达到设计要求为止。调节过程不需要人工干扰,实现风叶轮装置运行全自动校准动平衡,可减少前期生产风叶轮装置的成本,同时还节省了人工成本,不需要加平衡夹,防止了平衡夹脱落的风险。另外,还可降低风叶轮装置因使用时间长,而存在灰尘或者油烟等破坏原有风叶轮装置平衡的风险,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提升风叶轮装置的使用寿命。[0053]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盖板11由绝缘材料制成,控制件33和振动感应件32均设置于第二盖板11,使用绝缘性材料加工制造第二盖板11,可以使控制件33和振动感应件32分开,以避免两者接触短路损坏。示例性地,第二盖板11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一体注塑成型可以使零件成型快,而且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塑造成型的效果都比较优良。另外,第一盖板12和叶片2为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更容易成型,使用寿命更长,更耐用。[0054] 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二盖板11,为实现控制件33、振动感应件32和调节驱动件31之间的电连接,一体注塑成型第二盖板11时,第二盖板11内设置有穿线孔,以用于容置控制件33、振动感应件32和调节驱动件31之间电连接的导线。具体地,振动感应件32与控制件33之间,以及调节驱动件31与控制件33之间均通过导线电连接。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控制件33、振动感应件32和调节驱动件31通过导线电连接后再一体注塑成型第二盖板11,以使得第二盖板11与控制件33、振动感应件32、调节驱动件3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0055]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控制件33设置于第二盖板11背离第一盖板12的一侧,振动感应件32设置于第二盖板11朝向第一盖板12的一侧,并位于靠近叶片2的一处,在已经避免两者接触短路的基础上以此进一步减少控制件33与振动感应件32之间的干涉和电气干扰。[0056] 作为一种风叶轮装置的可选方案,如图2所示,为实现调节驱动件31对叶片2的调节,调节驱动件31包括电机装置311,电机装置311设置于第二盖板11朝向第一盖板12的一侧的固定部上,电机装置311的转轴作为调节驱动件31的驱动轴。电机装置311与第二盖板11固定连接,叶片2与电机装置311的转轴312连接,控制件33能驱动电机装置311的转轴312转动以调节叶片2的迎风角。
[0057] 具体地,第二盖板11的固定部设置有安装槽112,电机装置311设置在安装槽112上,使得调节驱动件31与第二盖板11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转轴312凸设于电机装置311朝向第一盖板12的一侧,便于与叶片2的连接。[0058] 进一步地,为实现叶片2与转轴312的连接,叶片2包括本体21和垂直连接于本体21一端的安装端22,为便于安装,安装端22与本体21垂直设置。示例性地,安装端22设置有安装孔,转轴312穿设于安装孔,安装螺栓313与转轴312螺纹连接,以将安装端22夹紧于安装螺栓313和电机装置311之间,从而将安装端22与转轴312固定连接。[0059] 具体地,叶片2的两侧均朝向同侧弯折设置,使得叶片2安装于第二盖板11和第一盖板12之间,并随安装座组件1转动时能形成稳定的风压。[0060] 进一步地,为实现叶片2与第一盖板12的连接,叶片2还包括导向端23,导向端23设置于本体21远离安装端22的一端。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设置有导向柱121,导向端23设置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套设于导向柱121,叶片2调节迎风角时,叶片2能沿导向柱121转动,以实现对叶片2的定位。导向柱121与第一导向孔相适配。将导向柱121与第一导向孔相适配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在叶片2转动时,减少导向柱121在第一导向孔内的晃动,有利于减少产生不平衡,进而减少了风机的振动,以保证风机的平稳运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实现对叶片2与第一盖板12之间的相互定位和固定,在保证叶片2安装位置准确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叶片2在风机转动时的脱落,保证了风机转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0061] 示例性地,当导向柱121设置于第一盖板12靠近第二盖板11的一侧时,为避免第一盖板12的脱落,可以在导向柱121远离第一盖板12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起,以避免第一盖板12轻易地滑出第一导向孔。
[0062]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第一盖板12的导向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22,导向柱121设于第一盖板12背离第二盖板11的一端面上;导向端23设置有弯折部231,弯折部231通过连接部232与叶片2的本体21连接。弯折部23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弯折部231穿设于第二导向孔122后,连接部232置于第二导向孔122,第一导向孔可转动地套设于导向柱121,且叶片2能沿第二导向孔122滑动。通过将导向柱121设置于第一盖板12背离第二盖板11的一端,使得弯折部231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第一盖板12的作用,进而使得叶片2与第一盖板12的安装更加可靠。为便于安装,导向端23与远离本体21的一端与本体21垂直设置。安装时,导向端23首先穿设于第二导向孔122,然后再将导向柱121插入第一导向孔即可。
[0063] 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风机,包括驱动件和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风叶轮装置,驱动件能驱动风叶轮装置转动。通过设置风叶轮装置,可以实现对风叶轮装置的自动调节,减少了人工调节的工作量,减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调节更加便捷、准确,有效地提高了风机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006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风叶轮装置的第二盖板11远离第一盖板12的一端设置安装轴111,驱动件的驱动端能与安装轴111连接,以实现对风叶轮装置的驱动。[0065]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0066]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声明: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装置及风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