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

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

37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江苏宝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4-02-23 13:59:0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动力结构(2)、第一传动结构(3)、提升结构总成(4)和罩壳总成(5),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机架(1)上并和第一传动结构(3)连接,所述提升结构总成(4)设置在机架(1)下方和第一传动结构(3)另一端连接,所述罩壳总成(5)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提升结构总成(4)外侧;其中,所述提升结构总成(4)总成包括第一提升结构(41)、第二提升结构(42)、第二传动结构(43)、第一皮带(44)和第二皮带(45),所述第一提升结构(41)和第二提升结构(42)并列设置在第二传动结构(43)两侧并分别通过第一皮带(44)和第二皮带(45)与第二传动结构(4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结构(41)和第二提升结构(4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提升结构(41)包括上提升链轮组(411)、下提升链轮组(412)、提升环链(413)和提升斗(414),所述上提升链轮组(411)、下提升链轮组(412)通过提升环链(413)连接,所述提升斗(414)等间距设置在提升环链(4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提升链轮组(411)包括上提升转轴(4111)、第一上提升轴承座(4112)、第二上提升轴承座(4113)、上提升链轮(4114)和上提升同步轮(4115),所述第一上提升轴承座(4112)、第二上提升轴承座(4113)分别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两端,所述上提升链轮(4114)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中间,所述上提升同步轮(4115)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上位于上提升链轮(4114)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提升链轮组(412)包括下提升转轴(4121)、第一下提升轴承座(4122)、第二下提升轴承座(4123)和下提升链轮(4124),所述第一下提升轴承座(4122)、第二下提升轴承座(4123)分别设置在下提升转轴(4121)两端,所述下提升链轮(4124)设置在下提升转轴(4121)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43)包括传动转轴(431)、第一传动轴承座(432)、第二传动轴承座(433)、第一传动同步带(434)和第二传动同步带(435),所述第一传动轴承座(432)、第二传动轴承座(433)分别设置在传动转轴(431)两端,所述第一传动同步带(434)和第二传动同步带(435)依次设置在传动转轴(4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总成(5)包括第一进料结构(51)、第二进料结构(52)、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第一出料结构(55)和第二出料结构(56),所述第一进料结构(51)、第二进料结构(52)分别设置在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结构(55)和第二出料结构(56)分别设置在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上端,且第一出料结构(55)远离第一中间通道(53)的另一端和第二出料结构(5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上均设有检修门(5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结构(56)上设有观察口(5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张紧调节结构(6),所述提升张紧调节结构(6)设置在下提升链轮组(412)两端。

说明书: 一种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粉提升传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背景技术[0002] 斗式提升机是利用均匀固接于无端牵引构件上的一系列料斗,竖向提升物料的连续输送机械。由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运用于煤矿等传送。目前的斗式提升机存

在很大不足:整体提升能力较差,这不但导致了延长了整个传送周期,而且影响了后续工作

的快速进行,从而降低了整体工作效率;通常会通过增大料斗尺寸来增加每次提升的矿粉

量,但这不但需要增加电机动力,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整体设备扩大,增加了整个设备的

占地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解决了矿粉提升时候存在的问题。

[0004]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包括机架、动力结构、第一传动结构、提升结构总成和罩壳总成,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和第一传动结

构连接,所述提升结构总成设置在机架下方和第一传动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罩壳总成设

置在机架上位于提升结构总成外侧;其中,所述提升结构总成包括第一提升结构、第二提升

结构、第二传动结构、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一提升结构和第二提升结构并列设置在

第二传动结构两侧并分别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与第二传动结构连接。动力结构驱动第

一传动结构带动提升结构总成对矿粉进行提升,各个结构协同合作,完成了对矿粉的传送

工作。其中,提升结构总成包括第一提升结构和第二提升结构,在第二传动结构的驱动下,

对矿粉进行双通道同时提升工作,在提升量大小,能耗大小同等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对矿

粉的提升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提升结构和第二提升结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提升结构包括上提升链轮组、下提升链轮组、提升环链和提升斗,所述上提升链轮组、下提升链轮组通过

提升环链连接,所述提升斗等间距设置在提升环链上。第一提升结构和第二提升结构结的

上提升链轮组在第二传动结构的带动下,做同方向转动,提升斗随着提升环链做上升和下

降的工作,从而完成对矿粉的提升工作。

[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上提升链轮组包括上提升转轴、第一上提升轴承座、第二上提升轴承座、上提升链轮和上提升同步轮,所述第一上提升轴承座、第二上提升轴承座分别设置在

上提升转轴两端,所述上提升链轮设置在上提升转轴中间,所述上提升同步轮设置在上提

升转轴上位于上提升链轮一侧。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下提升链轮组包括下提升转轴、第一下提升轴承座、第二下提升轴承座和下提升链轮,所述第一下提升轴承座、第二下提升轴承座分别设置在下提升转轴两

端,所述下提升链轮设置在下提升转轴中间。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转轴、第一传动轴承座、第二传动轴承座、第一传动同步带和第二传动同步带,所述第一传动轴承座、第二传动轴承座分别设置在传

动转轴两端,所述第一传动同步带和第二传动同步带依次设置在传动转轴上。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总成包括第一进料结构、第二进料结构、第一中间通道、第二中间通道、第一出料结构和第二出料结构,所述第一进料结构、第二进料结构分别设置在第

一中间通道、第二中间通道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结构和第二出料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一中间

通道、第二中间通道上端,且第一出料结构远离第一中间通道的另一端和第二出料结构连

接。第一提升结构提升将从第一进料结构中的矿粉沿着第一中间通道提升到最高处,料斗

随着上提升链轮组转动下降时候将矿粉倒入第一出料结构处;而第二提升结构提升的矿粉

也被倒入第二出料结构处,第一出料结构和第二出料结构连接,两者里面的矿粉一起随着

第二出料结构的出料口出料。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通道、第二中间通道上均设有检修门。便于料斗等出现传送问题时候的检修工作。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料结构上设有观察口。[00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张紧调节结构,所述提升张紧调节结构设置在下提升链轮组两端。调整第一提升结构和第二提升结构的提升环链的张紧力度,从而提高了提升结构

的提升能力。

[0013]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双通道提升结构,在提升量大小、能耗大小同等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提升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一个动力

结构同时驱动双个提升结构,整体设备结构紧凑,设备占地面积较小。

附图说明[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15] 图2为提升结构总成的立体图;[0016] 图3为上提升链轮组的立体图;[0017] 图4为下提升链轮组的立体图;[0018] 图5为第二传动结构的立体图。[0019] 图中:机架1、动力结构2、第一传动结构3、提升结构总成4、第一提升结构41、上提升链轮组411、上提升转轴4111、第一上提升轴承座4112、第二上提升轴承座4113、上提升链

轮4114、上提升同步轮4115、下提升链轮组412、下提升转轴4121、第一下提升轴承座4122、

第二下提升轴承座4123、下提升链轮4124、提升环链413、提升斗414、第二提升结构42、第二

传动结构43、传动转轴431、第一传动轴承座432、第二传动轴承座433、第一传动同步带434、

第二传动同步带435、第一皮带44、第二皮带45、罩壳总成5、第一进料结构51、第二进料结构

52、第一中间通道53、检修门531、第二中间通道54、第一出料结构55、第二出料结构56、观察

口561、提升张紧调节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

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23]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 实施例一[0026]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包括机架1、动力结构2、第一传动结构3、提升结构总成4和罩壳总成5,所述动力结构设置在机架1上并和第一传动结构3连接,所述提升

结构总成4设置在机架1下方和第一传动结构3另一端连接,所述罩壳总成5设置在机架1上

位于提升结构总成4外侧;其中,如图2所示为所述提升结构总成4的立体图,总成包括第一

提升结构41、第二提升结构42、第二传动结构43、第一皮带44和第二皮带45,所述第一提升

结构41和第二提升结构42并列设置在第二传动结构43两侧并分别通过第一皮带44和第二

皮带45与第二传动结构43连接。

[0027] 所述第一提升结构41和第二提升结构4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提升结构41包括上提升链轮组411、下提升链轮组412、提升环链413和提升斗414,所述上提升链轮组411、下提升

链轮组412通过提升环链413连接,所述提升斗414等间距设置在提升环链413上。

[0028] 如图3所示为所述上提升链轮组411的立体图,包括上提升转轴4111、第一上提升轴承座4112、第二上提升轴承座4113、上提升链轮4114和上提升同步轮4115,所述第一上提

升轴承座4112、第二上提升轴承座4113分别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两端,所述上提升链轮

4114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中间,所述上提升同步轮4115设置在上提升转轴4111上位于上

提升链轮4114一侧。

[0029] 如图4所示为所述下提升链轮组412的立体图,包括下提升转轴4121、第一下提升轴承座4122、第二下提升轴承座4123和下提升链轮4124,所述第一下提升轴承座4122、第二

下提升轴承座4123分别设置在下提升转轴4121两端,所述下提升链轮4124设置在下提升转

轴4121中间。

[0030] 如图5所示为所述第二传动结构43的立体图,包括传动转轴431、第一传动轴承座432、第二传动轴承座433、第一传动同步带434和第二传动同步带435,所述第一传动轴承座

432、第二传动轴承座433分别设置在传动转轴431两端,所述第一传动同步带434和第二传

动同步带435依次设置在传动转轴431上。

[0031] 所述罩壳总成5包括第一进料结构51、第二进料结构52、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第一出料结构55和第二出料结构56,所述第一进料结构51、第二进料结构52分别

设置在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下端,所述第一出料结构55和第二出料结构56分

别设置在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上端,且第一出料结构55远离第一中间通道53

的另一端和第二出料结构56连接。

[0032] 所述第一中间通道53、第二中间通道54上均设有检修门531。[0033] 所述第二出料结构56上设有观察口561。[0034] 还包括提升张紧调节结构6,所述提升张紧调节结构6设置在下提升链轮组412两端。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
“矿粉用双通道斗式提升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