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

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

73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河北丰泰橡胶机带有限公司  
2024-02-28 10:50:54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右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上侧设置有转轮(6),转轮(6)外侧滑动安装有轮套(5)且轮套(5)下端连接移动杆(7),移动杆(7)下端固定连接工作杆(9)且工作杆(9)上安装有从动轮(12),工作杆(9)左侧下端固定连接装置杆(13)且装置杆(13)下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6),工作杆(9)右侧内部滑动安装有直齿条b(14)且直齿条b(14)下端连接推移杆(15),推移杆(15)下侧连接转动杆(16)且转动杆(16)下端安装有刀具(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6)的非圆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主动轴(4)且主动轴(4)右端连接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杆(13)上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9)且下侧固定安装有压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9)上侧的移动杆(7)外侧安装有缓冲架(10)且缓冲架(10)与工作杆(9)之间的移动杆(7)外侧设置有弹簧(8),缓冲架(10)右侧固定设置有直齿条a(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齿条a(11)与从动轮(12)配合安装且缓冲架(10)滑动安装在支撑架(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上侧固定设置有支架(3)且主动轴(4)配合安装在支架(3)上。

说明书: 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背景技术[0002] 输送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橡胶与纤维、金属复合制品,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输送带具有高效率、操作安全,使用简便,运费低廉等优

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目前,大多数输送带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其

按照所需要的尺寸进行切割,但是大多数输送带切割时的准确度较低,可能会出现切割不

平整的情况,从而出现返工的现象并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利于输送带的批量生产,因此

亟需设计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右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上侧设置有转轮,转轮外侧滑动安装有轮套且轮套下端连接移动杆,移动杆下端固定连

接工作杆且工作杆上安装有从动轮,工作杆左侧下端固定连接装置杆且装置杆下端转动安

装有转动杆,工作杆右侧内部滑动安装有直齿条b且直齿条b下端连接推移杆,推移杆下侧

连接转动杆且转动杆下端安装有刀具。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轮的非圆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主动轴且主动轴右端连接电机。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杆上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且下侧固定安装有压板。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杆上侧的移动杆外侧安装有缓冲架且缓冲架与工作杆之间的移动杆外侧设置有弹簧,缓冲架右侧固定设置有直齿条a。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齿条a与从动轮配合安装且缓冲架滑动安装在支撑架上。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上侧固定设置有支架且主动轴配合安装在支架上。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转轮、轮套、移动杆、工作杆、从动轮、直齿条b、转动杆、装置杆和推移杆,能够使刀具上下移动

的同时对输送带进行间歇切割,且可以通过调节装置的转动速率调控输送带的切割大小,

通过设置缓冲架、弹簧和直齿条a,实现对装置切割过程的缓冲,使切割运动更加平稳,防止

在切割时出现切割不平整的现象,通过设置限位板和压板,能够对刀具的位置进行限定且

对输送带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0012] 图1为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2为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左视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3为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中:1?底座、2?支撑架、3?支架、4?主动轴、5?轮套、6?转轮、7?移动杆、8?弹簧、9?工作杆、10?缓冲架、11?直齿条a、12?从动轮、13?装置杆、14?直齿条b、15?推移杆、16?转

动杆、17?刀具、18?压板、1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001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步骤外,均可以任何方式组合。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8]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19]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右侧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且支撑架2上侧设置有转轮6,转轮6外侧滑动

安装有轮套5且轮套5下端连接移动杆7,移动杆7下端固定连接工作杆9且工作杆9上安装

有从动轮12,工作杆9左侧下端固定连接装置杆13且装置杆13下端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6,工

作杆9右侧内部滑动安装有直齿条b14且直齿条b14下端连接推移杆15,推移杆15下侧连接

转动杆16且转动杆16下端安装有刀具17,所述转轮6的非圆心位置固定安装有主动轴4且主

动轴4右端连接电机,所述工作杆9上侧的移动杆7外侧安装有缓冲架10且缓冲架10与工作

杆9之间的移动杆7外侧设置有弹簧8,缓冲架10右侧固定设置有直齿条a11,所述直齿条a11

与从动轮12配合安装且缓冲架10滑动安装在支撑架2上,所述支撑架2上侧固定设置有支

架3且主动轴4配合安装在支架3上,当输送带传送到底座1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轴4

带动转轮6旋转,转轮6带动与其配合安装的轮套5向下移动,轮套5带动与其连接的移动杆7

向下移动,移动杆7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缓冲架10和工作杆9整体向下移动,同时使缓冲架10

在支撑架2内部滑动,当推移杆15下端接触底座1时,缓冲架10和工作杆9整体继续向下移

动,与推移杆15连接的直齿条b14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12转动,从动轮12带动与其啮合的

直齿条a11向下移动,直齿条a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缓冲架10在支撑架2内部向下滑动并

压缩弹簧8,对整个切割过程进行缓冲稳定,装置杆13继续向下移动使与其固定连接的压板

18压紧固定输送带时,装置杆13带动与其连接的转动杆16转动,转动杆16带动与其连接的

刀具17向下转动,即实现对输送带的切割。

[0020] 实施例二:该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所述装置杆13上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9且下侧固定安装有压板18,使压板

18压紧固定输送带且限位板19对刀具17的位置进行限定。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输送带传送到底座1时,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主动轴4带动转轮6旋转,转轮6带动与其配合安装的轮套5向下移动,轮套5带动与其连接的移动杆7向

下移动,移动杆7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缓冲架10和工作杆9整体向下移动,同时使缓冲架10在

支撑架2内部滑动,当推移杆15下端接触底座1时,缓冲架10和工作杆9整体继续向下移动,

与推移杆15连接的直齿条b14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轮12转动,从动轮12带动与其啮合的直

齿条a11向下移动,直齿条a11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缓冲架10在支撑架2内部向下滑动并压

缩弹簧8,对整个切割过程进行缓冲稳定,装置杆13继续向下移动使与其固定连接的压板18

压紧固定输送带时,装置杆13带动与其连接的转动杆16转动,转动杆16带动与其连接的刀

具17向下转动,即实现对输送带的切割。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输送带加工用切割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矿物选矿技术大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