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纠偏组件(2)和输送组件(3);
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底板(11)、底座(12)、支撑杆(14)和固定杆(15),所述底座(12)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2)位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撑杆(14)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14)分别与所述底板(11)滑动连接,且四个所述支撑杆(14)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底座(12)的两侧,所述固定杆(1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杆(15)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14)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15)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14)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纠偏组件(2)包括电机板(21)、正反电机(22)、螺纹杆(25)、螺纹块(28)和丝杆块(29),所述电机板(21)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板(21)位于所述底座(12)的上表面上,所述正反电机(22)与所述电机板(21)固定连接,且所述正反电机(22)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电机板(21),所述螺纹杆(25)一端与所述正反电机(2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块(28)与所述螺纹杆(25)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块(28)位于所述螺纹杆(25)上,所述丝杆块(29)与所述螺纹块(28)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杆块(29)位于所述螺纹块(28)上端,所述丝杆块(29)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正反电机(2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转轴(32)和输送带(33),所述转轴(3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32)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14)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3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14)的顶端,所述输送带(33)与两个所述转轴(32)传动连接,且所述输送带(3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转轴(3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底座(12)的两侧开设两条滑槽(13),四个所述支撑杆(14)分别位于两条所述滑槽(1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组件(2)还包括第一螺纹板(23)、第二螺纹板(24),所述第一螺纹板(23)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板(23)位于底座(12)上表面上靠近所述电机板(21)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板(24)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螺纹板(24)位于底座(12)上表面上远离所述电机板(21)的一侧;所述螺纹杆(25)贯穿所述第一螺纹板(23)和所述第二螺纹板(24),所述螺纹杆(25)一端和所述第二螺纹板(24)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组件(2)还包括丝杆板(26)、丝杆(27),所述丝杆板(2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丝杆板(26)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丝杆板(26)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25)的两侧,所述丝杆(2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27)与两个所述丝杆板(26)滑动连接;所述丝杆(27)贯穿两个所述丝杆板(26),所述丝杆(27)与所述丝杆块(29)滑动连接,所述丝杆块(29)位于所述丝杆(27)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3)还包括轴承(31),所述轴承(3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轴承(31)与四个所述支撑杆(14)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轴承(31)位于所述转轴(32)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28)的长度小于所述丝杆块(29)的长度。
说明书: 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经编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背景技术[0002] 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带有短切机构的双轴向、多轴向以及缝编机等经编机中,其短切机构所使用的输送带一般采用在与主动辊、从动辊的齿合面上沿其横向设置一至二条向外凸出的凸条,在主动辊和从动辊的横截面上分别设置一至二条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在传动过程中,输送带上的凸条嵌入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凹槽中来防止输送带跑偏;这种纠偏装置在工作中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由于凸条、凹槽加工复杂,其直线度难以得到保证,影响输送精度;另一方面,由于凸条在传动时与凹槽互相磨损,凸条因打滑而脱离凹槽以致达不到纠偏效果。[0003] 这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加工制作结构复杂,且在工作过程中容易磨损损坏,存在纠偏精度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纠偏装置加工制作结构复杂,且在工作过程中容易磨损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纠偏组件和输送组件;[0006]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底座、支撑杆和固定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中间位置处,所述支撑杆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且四个所述支撑杆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杆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处;[0007] 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电机板、正反电机、螺纹杆、螺纹块和丝杆块,所述电机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板位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正反电机与所述电机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电机板,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正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块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块位于所述螺纹杆上,所述丝杆块与所述螺纹块固定连接,且所述丝杆块位于所述螺纹块上端,所述丝杆块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正反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0008]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转轴和输送带,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所述输送带与两个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且所述输送带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转轴上。[0009]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底座的两侧开设两条滑槽,四个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两条所述滑槽内。[0010] 优选的,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第一螺纹板、第二螺纹板,所述第一螺纹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纹板位于底座上表面上靠近所述电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螺纹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螺纹板位于底座上表面上远离所述电机板的一侧;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一螺纹板和所述第二螺纹板,所述螺纹杆一端和所述第二螺纹板转动连接。[0011] 优选的,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丝杆板、丝杆,所述丝杆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丝杆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四个所述丝杆板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螺纹杆的两侧,所述丝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与两个所述丝杆板滑动连接;所述丝杆贯穿两个所述丝杆板,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块滑动连接,所述丝杆块位于所述丝杆上。[0012]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轴承与四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转轴的两端。[0013] 优选的,所述螺纹块的长度小于所述丝杆块。[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纠偏装置中通过纠偏组件中设置的螺纹杆和丝杆,实现了将螺纹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丝杆块的直线运动,丝杆通过与固定杆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从而丝杆推动输送带位移,达到对输送带整体纠偏的目的,该纠偏组件工作时与输送带的磨损小,主要是支撑杆的平移运动,纠偏装置不易磨损,延长了纠偏装置的使用寿命,正反电机能够有效地控制纠偏的方向,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够到达精准纠偏。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纠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中:1-支撑组件、11-底板、12-底座、13-滑槽、14-支撑杆、15-固定杆、2-纠偏组件、21-电机板、22-正反电机、23-第一螺纹板、24-第二螺纹板、25-螺纹杆、26-丝杆板、27-丝杆、28-螺纹块、29-丝杆块、3-输送组件、31-轴承、32-转轴、33-输送带。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9]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纠偏组件2和输送组件3;[0020] 支撑组件1包括底板11、底座12、支撑杆14和固定杆15,底座12与底板11固定连接,底座12位于底板11上表面中间位置处,支撑杆14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杆14分别与底板11滑动连接,且四个支撑杆14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底座12的两侧,固定杆15的数量为两个,固定杆15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4固定连接,且固定杆15位于两个支撑杆14的中间位置处;[0021] 纠偏组件2包括电机板21、正反电机22、螺纹杆25、螺纹块28和丝杆块29,电机板21与底座12固定连接,且电机板21位于底座12的上表面上,正反电机22与电机板21固定连接,且正反电机22的输出端贯穿电机板21,螺纹杆25一端与正反电机22输出端固定连接,螺纹块28与螺纹杆25螺纹连接,且螺纹块28位于螺纹杆25上,丝杆块29与螺纹块28固定连接,且丝杆块29位于螺纹块28上端,丝杆块29两端分别与固定杆15固定连接,正反电机2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22] 输送组件3包括转轴32和输送带33,转轴32的数量为两个,转轴32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4转动连接,且转轴32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杆14的顶端,输送带33与两个转轴32传动连接,且输送带33分别位于两个转轴32上。[002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纠偏装置通过纠偏组件2中的正反电机22与螺纹杆25固定连接,当正反电机22接收到检测器发出的输送带33发生位置偏移的信号时,正反电机22根据输送带33偏移的方向,通过正转或者反转控制螺纹杆25进行转动,螺纹杆25的转动通过螺纹块28将螺纹杆25的转动转为与螺纹块28固定连接的丝杆块29的直线运动,丝杆块29与支撑杆14的固定连接使得支撑杆14也作直线运动,支撑杆14与底板11的滑动连接,丝杆块29从而通过固定杆15固定连接的带动支撑杆14在底板11上作直线运动,与支撑杆14连接的转轴32带动输送带33进行直线运动,当输送带33发生左偏移时,正反电机22的正向运动使得输送带33向右作平移运动,从而达到纠正输送带的目的,反之同理,当输送带33发生右偏移时,正反电机22的反向运动使得输送带33向左作平移运动,从而达到纠正输送带的作用;L形的电机板21有助于正反电机22在工作过程中稳定地工作,也使得与正反电机22输出端配固定连接的螺纹杆25平稳转动,从而保持整个纠偏装置的稳定运行。
[0024] 进一步的,底板11上底座12的两侧开设两条滑槽13,四个支撑杆14分别位于两条滑槽13内。[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11上的两条滑槽13配合支撑杆14的相对滑动,使得支撑杆14的滑动更为平缓,同时也对支撑杆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便于正反电机22接收到纠偏工作完成的信号,及时停止工作,使得纠偏更加精准。
[0026] 进一步的,纠偏组件2还包括第一螺纹板23、第二螺纹板24,第一螺纹板23与底座12固定连接,且第一螺纹板23位于底座12上表面上靠近电机板21的一侧,第二螺纹板24与底座12固定连接,且第二螺纹板24位于底座12上表面上远离电机板21的一侧;螺纹杆25贯穿第一螺纹板23和第二螺纹板24,螺纹杆25一端和第二螺纹板24转动连接。
[0027] 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板23和第二螺纹板24设置在底座12上,起到对贯穿第一螺纹板23和第二螺纹板24的支撑作用,第一螺纹板23和第二螺纹板24设置有与螺纹杆25配合的轴孔,轴孔的轴心与正反电机22输出端的轴心在同一条轴线上,当纠偏装置工作时,第一螺纹板23和第二螺纹板24使得螺纹杆25稳定转动,不易掉落。
[0028] 进一步的,纠偏组件2还包括丝杆板26、丝杆27,丝杆板2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丝杆板26与底座12固定连接,且四个丝杆板26以两个一组分别位于螺纹杆25的两侧,丝杆27的数量为两个,丝杆27与两个丝杆板26滑动连接;丝杆27贯穿两个丝杆板26,丝杆27与丝杆块29滑动连接,丝杆块29位于丝杆27上。[002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丝杆27分别贯穿两个丝杆板26,四个丝杆板26对两个丝杆27起到稳定支撑作用,两个丝杆27配合丝杆块29作与螺纹杆25同一直线方向的运动,使得丝杆块29在纠偏过程中不会自身发生偏移达不到纠偏的效果,克服了丝杆块29工作运动中的其他不利偏移因素,确保了纠偏的精度。
[0030] 进一步的,输送组件3还包括轴承31,轴承3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轴承31与四个支撑杆14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31位于转轴32的两端。[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轴承31配合两个转轴32与支撑杆14连接,减少转轴32与支撑杆14之间的摩擦,延长了整个纠偏装置的使用寿命。[0032]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块28的长度小于所述丝杆块29。[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丝杆块29主要起带动支撑杆14平移运动,让螺纹块28主要配合螺纹杆25工作,减小螺纹块过长从而影响支撑杆14所带来的影响。[003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该纠偏装置中的采用的纠偏组件2利用螺纹杆25和丝杆27,实现了将螺纹杆25的旋转运动转化丝杆块29的直线运动;经编机的输送带在运动过程中,检测器检测到输送带33发生位置偏移时,检测器将发生左右偏移的信号传输给正反电机22,正反电机22根据接受到的向左向右偏移的信号,启动作正向或反向运动,当输送带发生向左偏移时,正反电机22输出端正向转动,带动螺纹杆25正向转动,螺纹杆25带动丝杆块29沿着丝杆27向右作直线运动,丝杆块29通过固定杆15推动支撑杆14在滑槽13内向右滑动,从而达到对向左偏移的输送带33进行向右的纠偏作用,当输送带33的位置摆正之后,检测器检测到摆正的信号后,将该信号传输给正反电机
22,正反电机22停止运作;同理,当输送带33向右偏移时,正反电机22作反向运动,带动螺纹杆25反向转动,螺纹杆25带动丝杆块29沿着丝杆27向左作直线运动,丝杆块29通过固定杆15推动支撑杆14在滑槽13内向左滑动,从而推动输送带33向左偏移,达到纠偏的目的。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经编机输送带纠偏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