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

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

54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02-28 15:13:4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包括主机架(1)、传动部分和卷带部分:其特征在于:

传动部分设置在主机架(1)上,传动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前端两侧的防跑偏滑轮(2),防跑偏滑轮(2)后侧的两组滚筒A(3)和滚筒B(4),两个滚筒B(4)两端分别通过丝杠(5)与主机架(1)连接,两个滚筒B(4)下面对应的两个滚筒A(3)的一侧通过带轮连接减速机(6)轴上的带轮(7),减速机(6)通过联轴器连接输送电机(24),滚筒A(3)和滚筒B(4)后侧的主机架(1)上两侧设置有防跑偏滑轮(2),后侧主机架(1)上设置有游动跑车(20),游动跑车(20)上设置有两根游动底托辊(19);

卷带部分设置在卷带支撑架(9)上,卷带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尾端两侧的U型固定架(18),卷带支撑架(9)的端部通过轴销(17)固定在U型固定架(18)上;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支杆上固定设置有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转轴上分别安装有链轮B(15)和链轮A(13),链轮B(15)和链轮A(13)通过链条(14)连接,卷带支撑架(9)的另一侧支杆上设置有滚筒顶尖(22),滚筒顶尖(22)与手轮(21)固定连接;滚筒顶尖(22)与摆线针轮减速机(12)输出轴之间安装有卷筒(23),卷筒(23)上缠绕输送带(11);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安装自升架(10),自升架(10)底端固定安装在主机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跑偏滑轮(2)设置有1-8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带支撑架(9)为C型。

说明书: 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背景技术[0002] 井工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开采的煤炭全部通过输送带运输机送到地面,输送带输送机正常运行时间每天大于16小时,输送带的磨损量较大,且更换较为频繁。而煤矿井下工作空间较为狭小,并且工作环境条件差,给更换输送带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由于没有专用的输送带卷带机,目前更换输送带是将旧输送带缠在输送带卷筒上,用倒链将输送带连同卷筒吊起,人工进行卷带。受场地限制,需要将旧输送带割成数断,利用人工将旧输送带卷好装车运至地面;更换一次输送带需要20多人进行操作,耗时5~10小时,耗时较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且安全没有保障。旧输送带已被割成数断,无法再利用,造成材料浪费。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其结构为:包括主机架(1)、传动部分和卷带部分,传动部分设置在主机架(1)上,传动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前端两侧的防跑偏滑轮(2),防跑偏滑轮(2)后侧的两组滚筒A(3)和滚筒B(4),两个滚筒B(4)两端分别通过丝杠(5)与主机架(1)连接,两个滚筒B(4)下面对应的两个滚筒A(3)的一侧通过带轮连接减速机(6)轴上的带轮(7),减速机(6)通过联轴器连接输送电机(24),滚筒A(3)和滚筒B(4)后侧的主机架(1)上两侧设置有防跑偏滑轮(2),后侧主机架(1)上设置有游动跑车(20),游动跑车(20)上设置有两根游动底托辊(19);[0004] 卷带部分设置在卷带支撑架(9)上,卷带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尾端两侧的U型固定架(18),卷带支撑架(9)的端部通过轴销(17)固定在U型固定架(18)上;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支杆上固定设置有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转轴上分别安装有链轮B(15)和链轮A(13),链轮B(15)和链轮A(13)通过链条(14)连接,卷带支撑架(9)的另一侧支杆上设置有滚筒顶尖(22),滚筒顶尖(22)与手轮(21)固定连接;滚筒顶尖(22)与摆线针轮减速机(12)输出轴之间安装有卷筒(23),卷筒(23)上缠绕输送带(11);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安装自升架(10),自升架(10)底端固定安装在主机架(1)上。[0005] 所述防跑偏滑轮(2)设置有1-8组,两个为一组。[0006] 所述滚筒A(3)为电机带动滚筒,滚筒B(4)为随动滚筒,滚筒B(4)通过丝杠(5)调节与滚筒A(3)之间的高度。[0007] 所述游动跑车(20)在主机架上小幅度移动,游动跑车(20)上的两根游动底托辊(19)托住卷筒(23)上缠绕的输送带(11)。[0008] 所述卷带支撑架(9)随着输送带(11)缠绕的直径增大以轴销(17)和U型固定架(18)为转轴固定点斜面向上升高,自升架(10)也随之升高,承担一部分输送带(11)的重力。[0009] 所述卷带支撑架(9)为C型。[0010] 所述滚筒顶尖(22)通过手轮(21)转动顶紧或松开卷筒(23)。[0011]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输送带(11)穿过防跑遍滑轮(2),再穿过两组滚筒A(3)和滚筒B(4),再穿过防跑遍滑轮(2)绕在卷筒上,通过丝杠(5)调节滚筒B(4)的高度将输送带(11)压紧,通电,输送电机(24)带动滚筒A(3)转动并带动输送带(11),卷带电机(16)通过带动卷筒(23)将输送带(11)缠绕,进行自动卷带工作,当输送带(11)卷的高度与游动跑车(20)上的两根游动底托辊(19)重合时,随着输送带(11)卷带量的增加卷带支撑架(9)随之升高,自升架(10)也随之升高。[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占地空间小,可安装于井下及地面,自动卷带,而且操作简单,只需1人操作即可,提高了更换输送带的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输送带可回收利用。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17] 图中:1、主机架,2、防跑遍滑轮,3、滚筒A,4、滚筒B,5、丝杠,6、减速机,7、带轮A,8、输送带,9、卷带支撑架,10、自升架,11、输送带,12、摆线针轮减速机,13、链轮A,14、链条,15、链轮B,16、卷带电机,17、销轴、18、U形固定架,19、游动底托辊,20、游动跑车,21、手轮,

22、滚筒顶尖,23、卷筒,24、输送电机,25、带轮B。

具体实施方式[0018]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其结构为:包括主机架(1)、传动部分和卷带部分,传动部分设置在主机架(1)上,传动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前端两侧的防跑偏滑轮(2),防跑偏滑轮(2)后侧的两组滚筒A(3)和滚筒B(4),两个滚筒B(4)两端分别通过丝杠(5)与主机架(1)连接,两个滚筒B(4)下面对应的两个滚筒A(3)的一侧通过带轮连接减速机(6)轴上的带轮(7),减速机(6)通过联轴器连接输送电机(24),滚筒A(3)和滚筒B(4)后侧的主机架(1)上两侧设置有防跑偏滑轮(2),后侧主机架(1)上设置有游动跑车(20),游动跑车(20)上设置有两根游动底托辊(19);

[0019] 卷带部分设置在卷带支撑架(9)上,卷带部分包括设置在主机架(1)尾端两侧的U型固定架(18),卷带支撑架(9)的端部通过轴销(17)固定在U型固定架(18)上;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支杆上固定设置有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卷带电机(16)和摆线针轮减速机(12)转轴上分别安装有链轮B(15)和链轮A(13),链轮B(15)和链轮A(13)通过链条(14)连接,卷带支撑架(9)的另一侧支杆上设置有滚筒顶尖(22),滚筒顶尖(22)与手轮(21)固定连接;滚筒顶尖(22)与摆线针轮减速机(12)输出轴之间安装有卷筒(23),卷筒(23)上缠绕输送带(11);卷带支撑架(9)的一侧安装自升架(10),自升架(10)底端固定安装在主机架(1)上。[0020] 所述防跑偏滑轮(2)设置有4组,两个为一组。[0021] 所述滚筒A(3)为电机带动滚筒,滚筒B(4)为随动滚筒,滚筒B(4)通过丝杠(5)调节与滚筒A(3)之间的高度。[0022] 所述游动跑车(20)在主机架上小幅度移动,游动跑车(20)上的两根游动底托辊(19)托住卷筒(23)上缠绕的输送带(11)。[0023] 所述卷带支撑架(9)随着输送带(11)缠绕的直径增大以轴销(17)和U型固定架(18)为转轴固定点斜面向上升高,自升架(10)也随之升高,承担一部分输送带(11)的重力。[0024] 所述滚筒顶尖(22)通过手轮(21)转动顶紧或松开卷筒(23)。



声明:
“大型输送带回收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