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探矿技术

> 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

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

58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湖州市菱湖三狮水泥有限公司  
2024-01-09 11:49:3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所述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与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均与所述总出料管(11)连通,所述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两两互相固定连接,所述总出料管(11)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出料方向的切换机构(2),所述切换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转动轴(22)与挡料板(23),所述转动轴(22)与所述总出料管(1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22)的轴心垂直于所述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中心所处的平面,所述驱动电机(21)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11)上,且所述驱动电机(21)与所述转动轴(22)传动连接,所述挡料板(23)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转动轴(22)的轴心位于所述挡料板(23)上,所述挡料板(23)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与所述总出料管(11)之间,或者所述挡料板(23)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与所述总出料管(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2)还包括限位组件(24),所述限位组件(24)包括第一限位块(241)与第二限位块(242),所述第一限位块(241)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11)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块(241)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11)靠近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块(242)也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11)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块(242)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11)靠近所述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侧,所述挡料板(23)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41)抵接或者所述挡料板(23)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4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4)还包括第一接触开关(243)、第二接触开关(244)与限位杆(245),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43)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244)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11)上,所述限位杆(245)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杆(245)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43)或者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244)抵接,在所述限位杆(245)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43)抵接时,所述挡料板(23)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41)抵接,在所述限位杆(245)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244)抵接时,所述挡料板(23)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42)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43)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244)均与所述驱动电机(2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243)、第二接触开关(244)、限位杆(245)均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11)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连接端线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23)远离所述转动轴(22)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条(231),所述挡料板(23)沿所述转动轴(22)的轴向的两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条(232),所述第一密封条(231)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41)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条(23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42)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条(232)与所述总出料管(11)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种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2)上还设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所述总出料管(11)内的粉料的震料机构(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料机构(3)包括轴套(31)、震动块(32)、拉伸弹簧(33)与驱动齿(34),所述轴套(31)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轴套(31)沿自身的轴向与所述转动轴(22)滑移连接,所述拉伸弹簧(33)套设在所述转动轴(22)外,且所述拉伸弹簧(33)的一端与所述总出料管(1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33)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套(31)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块(32)套设在所述轴套(31)外,且所述震动块(32)的一端与所述轴套(31)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块(32)的另一端可与所述总出料管(11)的外壁抵接,所述限位杆(245)固定连接在所述震动块(32)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齿(34)沿所述转动轴(22)的轴心均布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11)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杆(245)可与所述驱动齿(34)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震料机构(3)与所述限位杆(245)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震料机构(3)与限位杆(245)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22)的两端。

说明书: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粉料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背景技术[0002] 斗式提升机是利用均匀固接于无端牵引构件上的一系列料斗,竖向提升物料的连续输送机械。斗式提升机利用一系列固接在牵引链或胶带上的料斗在竖直或接近竖直方向

内向上运送散料,而水泥成品为粉料,在向储存仓内输送成品水泥时大多使用斗式提升机。

[0003] 目前,公告日为2020年06月16日,公告号为CN2107626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降低回料的斗式提升机,其包括壳体、传动带和料斗,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壳体

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传动带运动的驱动机构,料斗铰接于传动带上,传动带与料斗之间连接

有弹性件,壳体内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设置有可与料斗碰触的碰触件。

[0004] 工作时,在料斗经过最上端并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料斗的开口向下,物料将自动从料斗内卸出进入出料口内,而当料斗与碰触件接触的瞬间,料斗的运动速度在碰触的瞬间

将迅速减小,而料斗内残留的物料在惯性的作用下,将自动卸出料斗外,从而有效地减小回

料,增加物料提升效率。

[0005]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斗式提升机只能向一个料仓内输送物料,当该料仓存满物料后,该斗式提升机就必须暂时停用,否则物料便会溢出料仓;而向另

一个料仓内输送物料时就必须使用另一台斗式提升机,如此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在更

换斗式提升机的过程中无法送料,降低了输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能够使一台斗式提升机向两个料仓内供料,节约了资源,而且可以无缝切换斗式提升机的送

料方向,提高了输送效率。

[0007]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8]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包括总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与第二支出料管,所述总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与第二支出料管的中心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支出料管与

所述第二支出料管均与所述总出料管连通,所述总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与第二支出料管

两两互相固定连接,所述总出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出料方向的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

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与挡料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总出料管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的轴

心垂直于所述总出料管、第一支出料管与第二支出料管中心所处的平面,所述驱动电机固

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上,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挡料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且所述传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挡料板上,所述挡料板可以封堵

在所述第一支出料管与所述总出料管之间,或者所述挡料板可以封堵在所述第二支出料管

与所述总出料管之间。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挡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与总出料管之间,物料从总出料管中卸出时,由挡料板的导向,物料只能流向第二支出料管,如此斗式提升机便可以

向其中一个料仓内送料,当该料仓存满物料时,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再带动挡

料板转动,此时挡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与总出料管之间,物料从总出料管中卸出时,由

挡料板的导向,物料只能流向第一支出料管,如此斗式提升机便可以向第二个料仓内送料,

进而满足一台斗式提升机向两个料仓内供料的需求;而且切换机构可以无缝切换送料的方

向,斗式提升机不必停止运行,提高了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

[0010]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的内壁

上,且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靠近所述第一支出料管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

块也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靠近所述

第二支出料管的一侧,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或者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二限位

块抵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板不易越过第一限位块进入第一支出料管中,挡料板也不易越过第二限位块进入第二支出料管中,提高了挡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

二支出料管上时的密闭性,降低了物料越过挡料板的概率,进而降低了物料从料仓中溢出

而导致浪费的概率。

[0012]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接触开关、第二接触开关与限位杆,所述第一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

管上,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或者与

所述第二接触开关抵接,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抵接时,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

一限位块抵接,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抵接时,所述挡料板与所述第二限位块

抵接,所述第一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均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向第二支出料管内送料时,限位杆与第一接触开关抵接,此时挡料板与第一限位块抵接,驱动电机停止继续转动;在需要向第一支出料管内

送料时,限位杆与第二接触开关抵接,此时挡料板与第二限位块抵接,驱动电机继续停止转

动,如此降低了驱动电机空转烧毁的概率,既节约了能源,同时保护了驱动电机;挡料板在

接触到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后便不再受来自驱动电机的扭力,降低了挡料板变形的

概率,保护了挡料板,提高了挡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时的密闭性。

[0014]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第二接触开关、限位杆均设置在所述总出料管外。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二接触开关设置在总出料管外,降低了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二接触开关被粉料卡死的概率,提高了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二接触开关

的可靠性,提高了限位组件运行时的稳定性。

[0016]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支出料管和第二支出料管的连接端线抵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在转动过程中不易与第一支出料管和第二支出料管的连接端线产生缝隙,进而在挡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与总出料管之间时,粉料不易

穿过转动轴处的缝隙进入第一支出料管,同理在挡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与总出料管之

间时,粉料不易穿过转动轴处的缝隙进入第二支出料管,降低了粉料从料仓中溢出的概率,

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

[0018]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料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条,所述挡料板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的两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条,所述

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限位块抵接,所述第

二密封条与所述总出料管的内壁抵接。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料板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与总出料管之间时,粉料不易穿过挡料板周边的缝隙进入第一支出料管,同理在挡料板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与总出

料管之间时,粉料不易穿过挡料板周边的缝隙进入第二支出料管,降低了粉料从料仓中溢

出的概率,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

[0020]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所述总出料管内的粉料的震料机构。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轴转动时,震料机构震动总出料管,使粘附在总出料管内的物料自行脱落,降低了挡料板转动时的阻力,进而降低了挡料板变形的概率,总出

料管震动时还可将固定在总出料管内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的粉料震落,在挡料板

抵接在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上时,可减小挡料板与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之间

的缝隙,以提高挡料板封堵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时的密封性。

[0022]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震料机构包括轴套、震动块、拉伸弹簧与驱动齿,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轴套沿自身的轴向与所述

转动轴滑移连接,所述拉伸弹簧套设在所述转动轴外,且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总出

料管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块套设在所述轴套

外,且所述震动块的一端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所述震动块的另一端可与所述总出料管的

外壁抵接,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震动块的外周面上,所述驱动齿沿所述转动轴的轴

心均布固定连接在所述总出料管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杆可与所述驱动齿抵接。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时,限位杆在驱动齿的作用下带动震动块朝远离总出料管的方向滑移,此时震动块便离开总出料管的外壁,在限位杆

转动至两个驱动齿之间时,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轴套带动震动块朝向总出料管滑移,震动

块敲击总出料管的外壁使总出料管发生震动,进而震落粘附在总出料管内壁上的粉料。

[0024]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震料机构与所述限位杆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震料机构与限位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在转动时可以驱动两个震动块敲击总出料管的两侧,提高了震料效果。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0027] 1.通过第一支出料管、第二支出料管与切换机构的设置,能够满足一台斗式提升机向两个料仓内供料的需求;而且切换机构可以无缝切换送料的方向,斗式提升机不必停

止运行,提高了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

[0028] 2.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设置,使挡料板不易越过第一限位块进入第一支出料管中,挡料板也不易越过第二限位块进入第二支出料管中,提高了挡料板封堵在第

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时的密闭性,降低了物料越过挡料板的概率,进而降低了

物料从料仓中溢出而导致浪费的概率。

[0029] 3.通过第一接触开关与第二接触开关的设置,降低了驱动电机空转烧毁的概率,既节约了能源,同时保护了驱动电机;挡料板在接触到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后便不

再受来自驱动电机的扭力,降低了挡料板变形的概率,保护了挡料板,提高了挡料板封堵在

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上时的密闭性。

[0030] 4.通过震料机构的设置,在转动轴转动时,震料机构震动总出料管,使粘附在总出料管内的物料自行脱落,降低了挡料板转动时的阻力,进而降低了挡料板变形的概率,总出

料管震动时还可将固定在总出料管内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的粉料震落,在挡料板

抵接在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上时,可减小挡料板与第一限位块或者第二限位块之间

的缝隙,以提高挡料板封堵第一支出料管或者第二支出料管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0031]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2]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0033]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0034]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0035] 图5为震料机构处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0036] 附图标记:11、总出料管;12、第一支出料管;13、第二支出料管;2、切换机构;21、驱动电机;22、转动轴;23、挡料板;231、第一密封条;232、第二密封条;24、限位组件;241、第一

限位块;242、第二限位块;243、第一接触开关;244、第二接触开关;245、限位杆;246、紧固螺

栓;25、皮带;3、震料机构;31、轴套;32、震动块;33、拉伸弹簧;34、驱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8]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包括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中心处于

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均与总出料管11连通,总出料管11、第一

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两两互相固定连接。总出料管11设置在斗式提升机的出料

端,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分别连通两个料仓。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

第二支出料管13的截面形状均设置呈矩形,优选的,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第二支

出料管13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0039] 参照图1及图2,总出料管11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出料方向的切换机构2,切换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转动轴22、挡料板23与限制挡料板23移动距离的限位组件24。转动轴22与

总出料管11靠近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端转动连接,且转动轴22的轴心垂

直于总出料管11、第一支出料管12与第二支出料管13中心所处的平面,转动轴22的外周面

还与第一支出料管12和第二支出料管13的连接端线抵接。驱动电机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

总出料管11上,且驱动电机21通过皮带25与转动轴22传动连接。挡料板23焊接或者卡接在

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且传动轴的轴心位于挡料板23所处的平面上。

[0040] 限位组件24包括第一限位块241与第二限位块242,第一限位块241通过紧固螺栓246固定连接在总出料管11的内壁上,且第一限位块241设置在总出料管11靠近第一支出料

管12的一侧。第二限位块242也通过紧固螺栓246固定连接在总出料管11的内壁上,且第二

限位块242设置在总出料管11靠近第二支出料管13的一侧。

[0041] 参照图2及图3,挡料板23远离转动轴22的端面上包覆有第一密封条231,挡料板23沿转动轴22的轴向的两端面上包覆有第二密封条232第二密封条232始终抵接在总出料管

11的内壁上。挡料板23朝向第一支出料管12转动且第一密封条231与第一限位块241抵接

时,挡料板23封堵在第一支出料管12与总出料管11之间,此时总出料管11仅能向第二支出

料管13内供料;挡板朝向第二支出料管13转动且第一密封条231与第二限位块242抵接时,

挡料板23封堵在第二支出料管13与总出料管11之间,此时总出料管11仅能向第二支出料管

13内供料。

[0042] 参照图1及图4,限位组件24还包括第一接触开关243、第二接触开关244与限位杆245,第一接触开关243与第二接触开关244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总出料管11的外壁上,且

第一接触开关243与第二接触开关244均与驱动电机21电连接。限位杆245可通过螺钉固定

连接在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在第一密封条231与第一限位块241抵接时,限位块与第一接

触开关243抵接,此时驱动电机21便停止转动;在第一密封条231与第二限位块242抵接时,

限位块与第二接触开关244抵接,此时驱动电机21也立刻停止转动。

[0043] 参照图4及图5,转动轴22上还设置有用于震落粘附在总出料管11内的粉料的震料机构3,震料机构3包括轴套31、震动块32、拉伸弹簧33与驱动震动块32移动的驱动齿34。轴

套31与拉伸弹簧33均套设在转动轴22的外周面上,轴套31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花键,转动轴

2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花键槽,轴套31卡接在转动轴22上,且轴套31沿自身的轴向与转动轴

22滑移连接。

[0044] 拉伸弹簧33设置在轴套31与总出料管11之间,拉伸弹簧33的一端与总出料管11的外壁勾接,拉伸弹簧33的另一端与轴套31勾接。震动块32套设在轴套31和拉伸弹簧33外,且

震动块32靠近轴套3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轴套31固定连接,震动块32的另一端可与总出料管

11的外壁抵接。若使用限位块驱动震动块32滑移时,则限位杆24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震动

块32的外周面上。驱动齿34设置有多个,多个驱动齿34沿转动轴22的轴心周向均布焊接在

总出料管11的外壁上,限位杆245可与驱动齿34抵接,且限位杆245受驱动齿34的导向。

[0045] 在转动轴22转动时,限位杆245在驱动齿34的作用下带动震动块32朝远离总出料管11的方向滑移,此时震动块32便离开总出料管11的外壁,在限位杆245转动至两个驱动齿

34之间时,在拉伸弹簧33的作用下,轴套31带动震动块32朝向总出料管11滑移,震动块32敲

击总出料管11的外壁使总出料管11发生震动,进而震落粘附在总出料管11内壁上的粉料。

[0046] 为了提高震料效果,震料机构3与限位杆245均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震料机构3与限位杆245分别设置在转动轴22的两端。

[0047]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0048] 在挡料板23与第一限位块241抵接时,挡料板23封堵在总出料管11与第一支出料管12之间,总出料管11朝第二支出料管13内供料,进而使斗式提升机向对应第二支出料管

13的料仓内供料,在对应第二支出料管13的料仓被装满后,驱动电机21驱动挡料板23向第

二限位块242转动,当限位杆245与第二接触开关244抵接时,驱动电机21便立即停止转动,

此时挡料板23封堵在总出料管11与第二支出料管13之间,总出料管11朝第一支出料管12内

供料,进而使斗式提升机向对应第一支出料管12的料仓内供料;在切换机构2切换供料方向

时,斗式提升机不需停止工作,提高了输送效率和生产效率。

[0049] 在切换供料方向时,转动轴22带动轴套31和震动块32同步转动,限位杆245在驱动齿34的作用下带动震动块32朝远离总出料管11的方向滑移,此时震动块32便离开总出料管

11的外壁,在限位杆245转动至两个驱动齿34之间时,在拉伸弹簧33的作用下,轴套31带动

震动块32朝向总出料管11滑移,震动块32敲击总出料管11的外壁使总出料管11发生震动,

进而震落粘附在总出料管11内壁上的粉料,降低了切换工料方向时挡料板23被卡死的概

率。

[0050]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

内。



声明:
“斗式提升机的下料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