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双向振动输送机

双向振动输送机

85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维博尔振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23-11-21 10:31:4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激振器(2),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传输块(3),所述第一传输块(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所述第一激振器(2)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激振器(5),所述第一传输块(3)的底面设置有第二传输块(6),所述第二传输块(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与所述第二激振器(5)的一端固定安装;

分选组件,所述分选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面,用于对传输的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组件包括:

第一传输槽(8),所述第一传输槽(8)开设在所述第一传输块(3)的顶面,所述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开设有落物口(9),所述落物口(9)的上方设置有筛网(10),所述第一传输块(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导向块(11),所述导向块(11)的顶面开设有导向槽(12),所述导向槽(12)与所述落物口(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向槽(12)的底面开设有落物孔(13),所述第二传输块(6)的顶面开设有第二传输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开设有两个螺纹槽(15),所述筛网(10)的内部活动套设有两个安装螺栓(16),所述安装螺栓(16)与所述螺纹槽(15)的内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块(3)和所述第二传输块(6)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17),所述安装块(17)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的外壁活动套设有挡门(19),所述第一传输槽(8)和所述第二传输槽(14)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20),所述螺纹孔(20)的内部螺纹连有调节螺栓(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2),所述螺纹孔(20)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4)。

说明书: 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

背景技术

振动输送机是利用激振器使料槽振动,从而使槽内物料沿一定方向滑行或抛移的连续输送机械,一般用于水平输送,倾斜上运时,生产率随倾角增大而下降。除激振机构某些零部件外,相对转动部件很少,结构简单,可输送各种粒度的物料,能对灼热的、易燃易爆的、有毒的、多尘的物料实行封闭输送,在运送过程中可同时完成筛分、脱水和冷却等工艺操作,但不宜输送粘性物料,常用于化工和建材工厂。

例如公开号为CN215247570U的中国专利,其中提出了一种振动输送机,该组件包括:上方连接安装的侧板;顶部安装的加料口;右侧末端安装的定位块;底部安装的支撑柱;支撑柱外侧安装的减震弹簧,以及支撑柱底部安装的垫脚。该一种振动输送机设置有楔形截面结构的输送板,在震动马达通过推杆撞击输送板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输送板来回震动,物料在惯性作用下逐渐向右运动完成运输,输送板等距斜面避免物料在震动过程中往回运动,保证运输效率;输送板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侧板上安装有风扇,保证物料干燥,防止潮湿的物料粘在输送板,侧板外侧通过滑槽安装防护板,避免物料散落。

在上述方案仍存在如下缺点:在进行对物料进行输送时,无法对物料的大小进行筛选,都是直接进行统一传输,当对物料的大小不同进行单独输送时,需要事先对物料进行筛选后在投放入传输机的内部,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解决了在进行对物料进行输送时,无法对物料的大小进行筛选,都是直接进行统一传输,当对物料的大小不同进行单独输送时,需要事先对物料进行筛选后在投放入传输机的内部,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激振器,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传输块,所述第一传输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激振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激振器,所述第一传输块的底面设置有第二传输块,所述第二传输块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激振器的一端固定安装;分选组件,所述分选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用于对传输的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选组件,能够需要传输的物料进行筛选,对其按照大小分为两种传输方向,分开传输,从而实现在传输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大小分选,避免将大小不一的物料进行传输前还要对其进行分选,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分选组件包括:第一传输槽,所述第一传输槽开设在所述第一传输块的顶面,所述第一传输槽的内部底面开设有落物口,所述落物口的上方设置有筛网,所述第一传输块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顶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落物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向槽的底面开设有落物孔,所述第二传输块的顶面开设有第二传输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槽,能够对需要传输的物料进行初步传输,通过设置筛网,当第一传输槽内部受第一激振器的振动力滑行的物料经过筛网的上方时,能够对物料进行筛选,使得体型较小的物料能够穿过落物口落入导向槽的内部,再通过落物孔传输到第二传输槽的内部,从而对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

较佳的,所述第一传输槽的内部底面开设有两个螺纹槽,所述筛网的内部活动套设有两个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螺栓,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的将筛网与第一传输槽的内部底面进行装卸,方便后期按照需求更换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进行使用,提高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活动套设有挡门,所述第一传输槽和所述第二传输槽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有调节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能够对挡门进行支撑,从而对第一传输槽和第二传输槽内部输送的物料进行导向,方便后期对传输的物料进行收集等操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栓,调整挡门的位置,从而调节导向角度,提高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螺纹孔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有效的对调节螺栓的调节范围进行限定,防止出现调节过度调节螺栓脱落的现象,提高实用性。

较佳的,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垫,能够提高底座和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在传输物料时的振动带动底座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传输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分选组件,能够需要传输的物料进行筛选,对其按照大小分为两种传输方向,分开传输,从而实现在传输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大小分选,避免将大小不一的物料进行传输前还要对其进行分选,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实用性。

通过设置安装螺栓,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的将筛网与第一传输槽的内部底面进行装卸,方便后期按照需求更换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进行使用,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能够对挡门进行支撑,从而对第一传输槽和第二传输槽内部输送的物料进行导向,方便后期对传输的物料进行收集等操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栓,调整挡门的位置,从而调节导向角度,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限位块,能够有效的对调节螺栓的调节范围进行限定,防止出现调节过度调节螺栓脱落的现象,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橡胶垫,能够提高底座和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在传输物料时的振动带动底座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落物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激振器;3、第一传输块;4、连接板;5、第二激振器;6、第二传输块;7、连接块;8、第一传输槽;9、落物口;10、筛网;11、导向块;12、导向槽;13、落物孔;14、第二传输槽;15、螺纹槽;16、安装螺栓;17、安装块;18、转动杆;19、挡门;20、螺纹孔;21、调节螺栓;22、限位块;23、限位槽;2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双向振动输送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激振器2,第一激振器2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传输块3,第一传输块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板4,连接板4与第一激振器2的一端固定安装,底座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激振器5,第二激振器5为已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第一传输块3的底面设置有第二传输块6,第二传输块6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连接块7,连接块7与第二激振器5的一端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第一激振器2和第二激振器5,当第一激振器2和第二激振器5启动时,能够使第一传输块3和第二传输块6处于振动状态,从而对第一传输槽8和第二传输槽14内部的物料能够进行振动输送,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分选组件,用于对传输的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分选组件包括第一传输槽8,第一传输槽8开设在第一传输块3的顶面,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开设有落物口9,落物口9的上方设置有筛网10,第一传输块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导向块11,导向块11的顶面开设有导向槽12,导向槽12与落物口9的位置相对应,导向槽12的底面开设有落物孔13,第二传输块6的顶面开设有第二传输槽14,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槽8,能够对需要传输的物料进行初步传输,通过设置筛网10,当第一传输槽8内部受第一激振器2的振动力滑行的物料经过筛网10的上方时,能够对物料进行筛选,使得体型较小的物料能够穿过落物口9落入导向槽12的内部,再通过落物孔13传输到第二传输槽14的内部,从而对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

参考图2、图3和图4,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开设有两个螺纹槽15,筛网10的内部活动套设有两个安装螺栓16,安装螺栓16与螺纹槽15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安装螺栓16,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的将筛网10与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进行装卸,方便后期按照需求更换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10进行使用,提高实用性,第一传输块3和第二传输块6的顶面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块17,安装块17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8,转动杆18的外壁活动套设有挡门19,第一传输槽8和第二传输槽14的内壁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20,螺纹孔20的内部螺纹连有调节螺栓21,通过设置调节螺栓21,调节螺栓21能够对挡门19进行支撑,从而对第一传输槽8和第二传输槽14内部输送的物料进行导向,方便后期对传输的物料进行收集等操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1,调整挡门19的位置,从而调节导向角度,提高实用性,调节螺栓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2,螺纹孔20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3,通过设置限位块22,能够有效的对调节螺栓21的调节范围进行限定,防止出现调节过度调节螺栓21脱落的现象,提高实用性,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4,通过设置橡胶垫24,能够提高底座1和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在传输物料时的振动带动底座1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传输稳定性。

工作原理:请参考图1-图4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激振器2和第二激振器5,当第一激振器2和第二激振器5启动时,能够使第一传输块3和第二传输块6处于振动状态,从而对第一传输槽8和第二传输槽14内部的物料能够进行振动输送,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槽8,能够对需要传输的物料进行初步传输,通过设置筛网10,当第一传输槽8内部受第一激振器2的振动力滑行的物料经过筛网10的上方时,能够对物料进行筛选,使得体型较小的物料能够穿过落物口9落入导向槽12的内部,再通过落物孔13传输到第二传输槽14的内部,从而对物料进行分选双向输送,通过设置安装螺栓16,使用者能够更加轻松的将筛网10与第一传输槽8的内部底面进行装卸,方便后期按照需求更换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10进行使用,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调节螺栓21,调节螺栓21能够对挡门19进行支撑,从而对第一传输槽8和第二传输槽14内部输送的物料进行导向,方便后期对传输的物料进行收集等操作,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1,调整挡门19的位置,从而调节导向角度,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限位块22,能够有效的对调节螺栓21的调节范围进行限定,防止出现调节过度调节螺栓21脱落的现象,提高实用性,通过设置橡胶垫24,能够提高底座1和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在传输物料时的振动带动底座1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传输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双向振动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