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包括皮带机机尾承载段和用于连接转载机的移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机尾承载段上设置有轨道,所述移动小车通过滚轮安装在轨道上,所述轨道还安装有推移小车,所述推移小车和移动小车之间安装有两根推移液压油缸,两根所述推移液压油缸位于推移小车的两侧,且推移液压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小车上,活塞杆通过销轴铰接在推移小车上;所述推移小车包括左轮组和右轮组及用于连接左轮组和右轮组的固定板,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结构相同,均主要由两个侧板和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滚轮构成,所述轨道的外侧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沿轨道长度布置,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多组插装套筒,每组所述插装套筒为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用于插装在插装套筒内的插杆及用于控制插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控制机构,所述插杆位于两个侧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机构为举升油缸,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插装在导向孔内,且所述插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固定,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直角连板,所述举升油缸位于直角连板的底部,且举升油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直角连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还固定有滑轨,两个所述插杆的下部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插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小车的轮轴上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侧板的外侧,且通过螺母固定在轮轴上,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还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控制板的底部。
说明书: 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用自移机尾是煤矿综采工作面顺槽主要的运输设备,安装在转载输送机机头和带式输送机机尾之间,其中转载机机头搭接在自移机尾机身导轨上。煤炭通过转载机机头卸载到自移机尾上,再转运给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地面。再综采时,采煤机每割完一刀煤,工作面刮板机和顺槽转载机就得在液压支架的推力作用下,向前推进一刀的步距,同时转载机机头也沿着自移机尾机身导轨向前推进相同的位移,直至导轨终端。此时,自移机尾及导轨必须前移,以保证转载机机头的后续推进和采煤运煤作业的连续进行。
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推移油缸,以转载机机头为支点,将自移机尾及其导轨向前一次推移到位。但是受到推移油缸最大行程的限制,自移机尾机身及导轨行程设计较短,推进距离有限,每次推进不超过3米,一般在采煤机割完三刀煤后,就必须推进自移机尾,即现在普遍采用的“三刀一推”,已远远满足不了现在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每天十几刀割煤工艺的要求。采用这种传统的推移方法,在一天采煤作业里就必须对自移机尾进行多次推进,辅助时间长,降低了采煤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移动方便,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多次移动,移动距离长的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包括皮带机机尾承载段和用于连接转载机的移动小车,所述皮带机机尾承载段上设置有轨道,所述移动小车通过滚轮安装在轨道上,所述轨道还安装有推移小车,所述推移小车和移动小车之间安装有两根推移液压油缸,两根所述推移液压油缸位于推移小车的两侧,且推移液压油缸的缸体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小车上,活塞杆通过销轴铰接在推移小车上;所述推移小车包括左轮组和右轮组及用于连接左轮组和右轮组的固定板,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结构相同,均主要由两个侧板和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滚轮构成,所述轨道的外侧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沿轨道长度布置,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多组插装套筒,每组所述插装套筒为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用于插装在插装套筒内的插杆及用于控制插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控制机构,所述插杆位于两个侧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升降控制机构为举升油缸,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插装在导向孔内,且所述插杆的顶部通过连接板连接固定,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安装有直角连板,所述举升油缸位于直角连板的底部,且举升油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直角连板上。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还固定有滑轨,两个所述插杆的下部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插杆上。
优选的,所述推移小车的轮轴上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侧板的外侧,且通过螺母固定在轮轴上,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还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控制板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在自移机尾机身的导轨上安装两个小车,一个小车用于连接转载机,另一端小车用于控制机尾移动。当转载机移动至自移机尾的终端时,推移小车上的插杆落下,插装在自移机尾导轨侧部的插装套筒内,使推移小车与自移机尾同步移动,此时推移液压油缸以转载机为支点,推动推移小车与自移机尾同步向前移动;然后插杆复位,推移液压油缸复位,推移小车上的插杆再插装在下一组插装套筒内,继续推动自移机尾移动,操作简单,控制方便。
此外,插杆采用举升油缸和复位弹簧进行控制,控制简单,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推移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插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包括皮带机机尾承载段1和用于连接转载机的移动小车2,皮带机机尾承载段1上设置有轨道3,移动小车2通过滚轮安装在轨道3上,轨道3还安装有推移小车4,推移小车4和移动小车2之间安装有两根推移液压油缸5,两根推移液压油缸5位于推移小车4的两侧,且推移液压油缸5的缸体通过销轴铰接在移动小车2上,活塞杆通过销轴铰接在推移小车4上;推移小车4包括左轮组6和右轮组7及用于连接左轮组和右轮组的固定板8,左轮组6和右轮组7结构相同,均主要由两个侧板9和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滚轮10构成,轨道3的外侧固定有控制板11,控制板11沿轨道3长度布置,控制板11上设置有多组插装套筒12,每组插装套筒12为两个,固定板8上安装有用于插装在插装套筒内的插杆13及用于控制插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控制机构14,插杆13位于两个侧板9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皮带机机尾承载段的轨道上安装移动小车2和推移小车4。移动小车2用于连接转载机,推移小车4用于与皮带机机尾承载段连接或断开,进而控制皮带机机尾承载段移动。在转载机移动时,转载机带动移动小车2和推移小车4沿皮带机机尾承载段的轨道向前移动,直至移动至皮带机机尾承载段的端部。此时需要移动皮带机机尾。推移小车4上的插杆向下移动,插入插装套筒12内,移动小车和皮带机机尾承载段连接固定,推移液压油缸5的活塞伸出时,以转载机为支点,皮带机机尾承载段与推移小车4向前移动。同时还移动小车上的插杆拔出,推移液压油缸5复位,然后插杆再次插入下一组插装套筒12内,还可以继续向前推动皮带机机尾承载段,进而增加皮带机机尾承载段的移动距离,避免反复移动。为了保证插杆每次能够准确插入插装套筒内,每组插装套筒的布置距离与推移液压油缸的行程相同,且插装套筒的比插杆的直径略大。
其中,升降控制机构14为举升油缸,固定板8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导向孔15,两个插杆13分别插装在导向孔15内,且插杆13的顶部通过连接板16连接固定,两个连接板16之间安装有直角连板17,举升油缸位于直角连板17的底部,且举升油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固定板8上,举升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直角连板17上。通过举升油缸控制插杆上下移动,控制简单、方便。两个侧板9的内侧还固定有滑轨18,两个插杆13的下部固定有导向板19,导向板19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滑动安装在滑轨上的导向槽,导向板19和固定板8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20,复位弹簧20套装在插杆13上。通过复位弹簧对插杆进行控制,控制简单,也便于举升油缸复位。导向板和滑轨能够对插杆的结构进行加强,受力更加合理,也能够保证插杆上下移动位置准确。
此外,推移小车4的轮轴上还固定有限位板21,限位板21位于侧板的外侧,且通过螺母22固定在轮轴上,限位板21的底部还设置有卡板23,卡板23位于控制板11的底部。限位板主要对推移小车进行加固,避免推移小车与轨道脱离,也能保证推移液压油缸5推动推移小车4时,避免推移小车侧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声明:
“便于移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自移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