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
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皮带线(110)及第二皮带线(130);
所述第一皮带线(110)包括第一机架(111)、第一滚筒(113)及第一皮带(115),所述第一机架(111)设置有第一下料端(112),所述第一滚筒(113)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端(112),所述第一皮带(115)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113)上;
所述第二皮带线(130)包括第二机架(131)、第二滚筒(133)及第二皮带(135),所述第二机架(131)设置有第二上料端(132),所述第二上料端(132)与所述第一下料端(112)搭接,所述第二滚筒(133)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端(132),所述第二滚筒(133)与所述第一滚筒(113)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二皮带(135)套设于所述第二滚筒(1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113)靠近所述第二机架(131)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所述第二滚筒(133)的轴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线(130)还包括第三滚筒(137),所述第三滚筒(137)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131)上,所述第二皮带(135)套设于所述第二滚筒(133)及所述第三滚筒(137)上,且由所述第二滚筒(133)至所述第三滚筒(137),所述第二皮带(135)斜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滚筒(137)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滚筒(113)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线(130)还包括第四滚筒(139),所述第四滚筒(139)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131)上,且所述第四滚筒(139)与所述第二皮带(135)的外侧壁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133)的顶部和所述第三滚筒(137)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滚筒(133)的底部和所述第四滚筒(139)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滚筒(139)设置于所述第三滚筒(137)的竖直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135)与所述第一皮带(115)之间形成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111)、所述第一滚筒(113)、所述第一皮带(115)、所述第二机架(131)、所述第二滚筒(133)及所述第二皮带(135)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2d+2δ<h,其中,d表征所述第一滚筒(113)与所述第二滚筒(133)的直径,δ表征所述第一皮带(115)与所述第二皮带(135)的厚度,h表征所述第一机架(111)与所述第二机架(131)的高度。
10.一种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100)。
说明书: 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及生产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及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构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等产生作业环节,完整的皮带输送机构由多条皮带线组合而成。
目前,市面上的皮带输送机构,其水平衔接的两条皮带线的连接处通常需要预留20mm至50mm的张紧间隙。此类皮带输送机构在运输小尺寸物料时,易将物料卡在张紧间隙处,造成异常停线,甚至产品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皮带输送机构易卡料,不适用于小尺寸物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具有能够避免卡料,适用于小尺寸物料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皮带线及第二皮带线;
所述第一皮带线包括第一机架、第一滚筒及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机架设置有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一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一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上;
所述第二皮带线包括第二机架、第二滚筒及第二皮带,所述第二机架设置有第二上料端,所述第二上料端与所述第一下料端搭接,所述第二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端,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一滚筒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筒靠近所述第二机架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所述第二滚筒的轴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第一机架设置的第一下料端与第二机架设置的第二上料端搭接,第一滚筒设置于第一下料端,第二滚筒设置于第二上料端,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皮带输送的物料由第一下料端掉落后,由于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物料直接掉落在第二上料端,第一下料端与第二上料端之间没有水平间隙,不会发生卡料现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皮带线还包括第三滚筒,所述第三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滚筒及所述第三滚筒上,且由所述第二滚筒至所述第三滚筒,所述第二皮带斜向上倾斜。
由第二滚筒至第三滚筒,第二皮带斜向上倾斜,保证了第二机架的第二上料端的上方空间能够预留足够空间供第一机架的第一下料端伸入,避免第一机架直接重叠在第二机架上,占用过多的竖直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滚筒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滚筒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第三滚筒的顶部与第一滚筒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能够实现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处于同一水平面,进而能够实现第一机架与第二机架平齐,不额外占用竖直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皮带线还包括第四滚筒,所述第四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架上,且所述第四滚筒与所述第二皮带的外侧壁抵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滚筒的顶部和所述第三滚筒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滚筒的底部和所述第四滚筒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平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三滚筒的竖直下方。
第四滚筒设置于第三滚筒的竖直下方,且第二滚筒的顶部与第三滚筒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第二滚筒的底部与第四滚筒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平行。第四滚筒实现对第二皮带的预紧,保证第二皮带平稳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一皮带之间形成间隙。
第二皮带与第一皮带之间形成间隙,防止第二皮带与第一皮带在运行中发生相互干涉,产生摩擦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一皮带、所述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滚筒及所述第二皮带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2d+2δ<h,其中,d表征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的直径,δ表征所述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二皮带的厚度,h表征所述第一机架与所述第二机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产系统,包括所述的皮带输送机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皮带线及第二皮带线;所述第一皮带线包括第一机架、第一滚筒及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机架设置有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一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端,所述第一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上;所述第二皮带线包括第二机架、第二滚筒及第二皮带,所述第二机架设置有第二上料端,所述第二上料端与所述第一下料端搭接,所述第二滚筒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端,所述第二滚筒与所述第一滚筒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皮带输送机构;110-第一皮带线;111-第一机架;1111-第一容置缺口;1113-第一安装板;112-第一下料端;113-第一滚筒;115-第一皮带;117-第五滚筒;130-第二皮带线;131-第二机架;1311-第二容置缺口;1313-第二安装板;132-第二上料端;133-第二滚筒;135-第二皮带;137-第三滚筒;139-第四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请结合参照图1及图2。
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包括第一皮带线110与第二皮带线130,第一皮带线110与第二皮带线130之间不存张紧间隙,适用于小尺寸物料运输,不会发生卡料现象,保证运输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物料损坏。
第一皮带线110包括第一机架111、第一滚筒113及第一皮带115,第一机架111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料端(图中未示出)及第一下料端112,第一滚筒113设置于第一下料端112,第一皮带115套设于第一滚筒113上。第一上料端同样设置有滚筒,第一皮带115套设于第一上料端的滚筒与第一滚筒113上,实现由第一上料端至第一下料端112的物料输送。
第二皮带线130包括第二机架131、第二滚筒133及第二皮带135,第二机架131分别设置有第二上料端132及第二下料端(图中为示出),第二上料端132与第一下料端112搭接,第一下料端112处于第二上料端132的竖直上方。第二滚筒133设置于第二上料端132,第二滚筒133与第一滚筒113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第二皮带135套设于第二滚筒133上。第二下料端同样设置有滚筒,第二皮带135实际上套设于第二滚筒133及第二下料端设置的滚筒上,实现由第二上料端132至第二下料端的物料输送。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下料端112处于第二上料端132的竖直上方,且第二滚筒133与第一滚筒113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一下料端112与第二上料端132之间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张紧间隙。因此,第一皮带线110上输送的物料随第一皮带115的运动由第一下料端112掉落时,能够直接掉落在第二皮带135处于第二上料端132的位置,并随着第二皮带135的转动向第二下料端输送。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适用于小尺寸物料,能够避免卡料现场发生,并能够避免物料受损。
请继续参照图2,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架111对应第一下料端112的下方位置设置有第一容置缺口1111,第二机架131对应第二上料端132的上方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置缺口1311,第一下料端112水平伸入第二容置缺口1311内,第二上料端132水平伸入第一容置缺口1111内,实现第一机架111与第二机架131的水平搭接,解决了错位搭接造成过多占用竖直空间的问题。即,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其第一机架111与第二机架131表面保持齐平,既解决了卡料问题,又避免占用额外竖直空间。
第一滚筒113随第一下料端112进入第二容置缺口1311内,第二滚筒133随第二上料端132进入第一容置缺口1111内,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滚筒113处于第二滚筒133的上方。为了保证由第一皮带115掉落的物料落在第二皮带135上后不会在第二皮带135上打滑,能够由第二皮带135顺利输送,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筒113靠近第二机架131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第二滚筒133的轴心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物料随第一皮带115由第一滚筒113靠近第二机架131的一端掉落,由于第一滚筒113靠近第二机架131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越过第二滚筒133的轴心位置,因此,掉落的物料能够落在第二皮带135平直输送的部分,而不会落在皮带对应第二滚筒133的缠绕部分,因此,物料能够在第二皮带135的作用下平稳输送。
第二皮带线130还包括第三滚筒137,第三滚筒137设置于第二机架131上,第二皮带135套设于第二滚筒133及第三滚筒137上,且由第二滚筒133至第三滚筒137,第二皮带135斜向上倾斜。
第三滚筒137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二容置缺口1311对应,第二皮带135套设于第三滚筒137上,实现由第二滚筒133至第三滚筒137的斜向上输送,实现对第二机架131的内部空间的合力利用,并防止物料由第一下料端112掉落至第二皮带135上后在第二皮带135的作用下滚动。
第三滚筒137的顶部与第一滚筒113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滚筒113的顶部与第一上料端设置的滚筒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即第一皮带115由第一上料端至第一下料端112水平输送。本实施例中,第二下料端设置的滚筒顶部与第三滚筒137的顶部及第一滚筒113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第二皮带135由第三滚筒137至第二下料端的滚筒水平输送,并且与第一皮带115平齐。实现了对第二机架131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实现水平输送,保证物料输送的平稳性,并避免额外占用竖直空间。
第二皮带线130还包括第四滚筒139,第四滚筒139设置于第二机架131上,且第四滚筒139与第二皮带135的外侧壁抵持,第四滚筒139起到与第二皮带135的张紧作用,保证第二皮带135的稳定输送。
本实施例中,第四滚筒139设置于第三滚筒137的竖直下方,且第二滚筒133的顶部和第三滚筒137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第二滚筒133的底部和第四滚筒139的底部之间的连线平行。即,第二皮带135对应第二滚筒133至第三滚筒137之间的一段,与第二皮带135对应第四滚筒139至第二滚筒133之间的一段平行。此设计目的在于提升第二皮带135转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第二皮带135发生较大的路径变化。
第一皮带线110还包括第五滚筒117,第五滚筒117设置于第一机架111上,且第五滚筒117的顶部与第一皮带115的外侧壁抵持,第五滚筒117起到张紧第一皮带115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筒113的底部与第五滚筒117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第一皮带115由第一滚筒113至第一上料端设置的滚筒水平输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应用条件,第五滚筒11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下料端112与第二上料端132对应位置,第二皮带135与第一皮带115之间形成间隙。第一皮带115与第二皮带135各自独立运行不接触,避免产生相互干涉,产生摩擦力,导致输送功耗增大,第一皮带115与第二皮带135损坏,影响物料的正常输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所应用的第一滚筒113与第二滚筒133型号尺寸均相同,第一皮带115与第二皮带135的厚度也相同,第一机架111与第二机架13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也相同。为了避免第一皮带115与第二皮带135接触而产生摩擦,第一机架111、第一滚筒113、第一皮带115、第二机架131、第二滚筒133及第二皮带135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2d+2δ<h,其中,d表征第一滚筒113与第二滚筒133的直径,δ表征第一皮带115与第二皮带135的厚度,h表征第一机架111与第二机架131的高度。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第一机架111上与第一下料端112衔接的部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13,第二机架131上与第二上料端132衔接的部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313。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皮带输送机构100的结构完整性,提升结构稳定性,可以采用其他连接件将第一安装板1113与第二安装板1313进行连接,实现对第一机架111与第二机架131的连接固定。
并且,若采用的连接件宽度足够,例如采用宽度与第一机架111和第二机架131的高度相等的钣金件,能够实现对第一容置缺口1111及第二容置缺口1311的侧向遮挡,防止物料在由第一下料端112掉落至第二上料端132后,由第二容置缺口1311侧向弹出。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下料端112处于第二上料端132的竖直上方,且第二滚筒133与第一滚筒113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第一下料端112与第二上料端132之间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张紧间隙。因此,第一皮带线110上输送的物料随第一皮带115的运动由第一下料端112掉落时,能够直接掉落在第二皮带135处于第二上料端132的位置,并随着第二皮带135的转动向第二下料端输送。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输送机构100适用于小尺寸物料,能够避免卡料现场发生,并能够避免物料受损。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包括前述的皮带输送机构100,可以理解的是,该生产系统沿该皮带输送机构100设置有加工工位,实现对物料的加工与自动输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声明:
“皮带输送机构及生产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