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驱动的穿梭式矿车(10),包括有利于使用和操作且能够高效用于采矿环境中的特征和部件。该穿梭式矿车(10)包括至少一个蓄电池(20),该蓄电池(20)固定在车架(11)上并在左前轮(17)和左后轮(17)之间或者在右前轮(17)和右后轮(17)之间。蓄电池更换机构(51)有利于电池组更换。此外,穿梭式矿车(10)可以有成一体的卸货端(81),该卸货端(81)有基本固定的高度(82)。满载指示器在传送器(16)基本装满时提供指示,以便使穿梭式矿车(10)的使用和工作效率最大。
一种采矿机,包括具有两个驱动轨道的基座,所述两个驱动轨道被配置为搁置在地面上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采矿机。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驱动轨道的前端和所述驱动轨道的后端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采矿机还包括在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之间延伸的车体、耦接至所述车体的转盘以及连接至所述车体的稳定器附件,所述转盘限定旋转轴。所述稳定器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车体向前延伸,所述稳定器附件包括辊子或板,以接触所述地面并在挖掘操作期间提供稳定支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更靠近所述驱动轨道的前端,而离所述驱动轨道的后端较远。
一种用于采矿车辆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框架、连接至所述框架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框架,所述电动机框架具有第一轴向端部和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部相对的第二轴向端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框架内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在所述第一轴向端部处连接到所述电动机框架。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电动机框架的第二轴向端部连接至所述壳体。
一种采矿或施工车辆,采矿或施工车辆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吊臂,吊臂经由第一旋转装置和第二旋转装置连接至布置于安装装置上的采矿或施工装置,安装装置布置成与吊臂的自由端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装置布置成提供绕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轴线的旋转,并且第二旋转装置布置成提供绕相对于第一轴线成一定角度布置的第二轴线的旋转,其中,在第一旋转装置与第二旋转装置之间布置有具有枢轴点的角单元,以提供第二旋转装置的第二轴线相对于第一旋转装置的第一轴线的角运动,其中,吊臂是具有第一伸缩部段和第二伸缩部段的可延伸式的吊臂,其中,第一旋转装置被布置在吊臂的第二伸缩部段的外端部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隧道中恢复连续采矿机装置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将连续采矿机装置联接到牵拉设备的联接器。牵拉设备将连续采矿机装置从隧道中牵拉出来。有利的是,牵拉设备可以将连续采矿机装置从隧道中全部或部分地拉出,直到连续采矿机装置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动力再次从隧道收回。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采矿机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电路系统/装置/设备。采矿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能量源。该方法包括给采矿机的多个电功率单元中的电功率单元分配优先级。每个电功率单元具有分配的优先级。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分配的优先级来控制关于多个电功率单元的电功率分布。本公开内容还涉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和包括功率控制电路系统/装置的采矿机。
一种连续采矿机包括具有支撑框架前部的支撑框架和安装到该支撑框架上用于相对于支撑框架向前和向后移动的进刀框架。该进刀框架具有进刀框架前部,且采矿机还包括枢轴安装到进刀框架上的切削滚筒,该切削滚筒定位在进刀框架前部附近。采矿机还包括枢轴安装到进刀框架前部上用于收集所采矿物的收集头和用于相对于进刀框架在提升和降低两个方向枢转和固定收集头的液压缸。连续采矿机还包括枢轴安装到支撑框架前部上的第一钻探平台、枢轴安装到支撑框架前部上并与第一钻探平台分隔开的第二钻探平台、用于独立于第二钻探平台相对于支撑框架枢转和固定第一钻探平台的液压缸、以及用于独立于第一钻探平台相对于支撑框架枢转和固定第二钻探平台的液压缸。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控制采矿机(100)的液压系统的操作的方法。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电动马达配置(230,231,232)、被配置成向至少一个液压消耗单元(CU1至CU6)提供动力的可变排量泵配置(240)。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s410)与所述可变排量泵配置(240)有关的期望的操作排量值(D1);‑确定(s420)所述可变排量泵配置(240)的普遍的操作排量值(Dcont);‑将所述期望的操作排量值(D1)和所述普遍的操作排量值(Dcont)进行比较(s430);‑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配置(230,231,232)的操作(s440),其中,控制操作包括15控制所述电动马达配置(230,231,232)的马达速度(RPM),使得所述马达速度(RPM)被最小化,同时满足所述至少一个液压消耗单元(CU1至CU6)的当前动力需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用于计算机(210;220)的程序代码(P)。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采矿机的液压系统的操作的系统以及配备有所述系统的采矿机(100)。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矿内驾驶采矿车辆的方法和运输系统。多辆采矿车辆(1A至1D)被相继地布置且以编队(13)在工作区(18A、18B)之间驾驶。编队内的主车辆(1A)手动驾驶,且从车辆(1B至1D)跟随主车辆,而不提供机械连接。在工作区内,因为这些单个车辆每个都被分开地驾驶,因此将编队解散。当已经完成在工作区内所分配的任务时,将这些车辆再组合为编队,以驾驶到下一个工作区。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于从矿床中提取材料的采矿机(100)以及一种用于控制这种采矿机的操作的方法。根据实施例,所述采矿机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10)和控制单元(120)。该数据处理单元适于从外部存储介质(130)接收代表用户定义的切割路径(114)的数据文件(132),并且适于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数据(112),该数据(112)对应于在所述用户定义的切割路径和一个或多个机器预定义的切割路径(118)当中选择出来的切割路径。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以根据与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接收到的数据相对应的所述选择出来的切割路径使用自动切割循环来控制所述采矿机的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高墙采矿,更具体地,涉及适用于可采矿材料如煤炭的向下有角度接缝的高墙采矿的发射车辆。更具体地,所提供的发射车辆包括下甲板,设置在下甲板上方的上甲板,枢转地附接到上甲板的发射甲板,承载在下甲板上的第一输送带和承载在发射甲板上的第二输送带。输送车位于发射甲板上,而发射甲板处于基本上水平的方向,然后发射甲板相对于上甲板在垂直位置中倾斜,以基本上匹配要开采的接缝的倾角。输送车附接到延伸到接缝中的输送列车,作为列车中最后面的车。当输送车前进到接缝时,发射甲板返回到水平的定向,额外的输送车被添加到发射甲板上,并且发射甲板再次倾斜以基本上匹配接缝的倾角,以添加额外的输送车作为输送列车中的新的最后面的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离地高度及俯仰角的采矿装置,包括物料箱以及设置于物料箱下方的俯仰角调节系统和升降系统;升降系统包括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一高度调节单元以及与第一高度调节单元顶部连接的升降座;升降座与俯仰角调节系统连接,用于同步调节俯仰角调节系统及物料箱的离地高度,俯仰角调节系统用于调节物料箱的俯仰角。采矿装置还设置减震系统和限位系统,减震系统用于实现采矿装置的减震效果,限位系统用于保证装置俯仰角调节后的正确回位,同时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通过上述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作业中不仅可以同时实现离地高度和俯仰角的调节,适用性强、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还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采矿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矿机械,所述采矿机械包括:包括切割滚筒的动臂;安装在所述动臂上的动臂高度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存储器;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被联接至所述动臂高度传感器、功率传感器和存储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监测包括电子控制器的采矿机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矿井中的长壁开采系统中使用的采矿刨机(1)。采矿刨机(1)包括刨机主体(10)和推杆(62)。推杆(62)能够移位地布置在刨机主体(10)内以形成第一刨削钻头载体(12)和第二刨削钻头载体(14)之间的刚性联接,第一刨削钻头载体(12)经由第一枢轴销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刨机主体(10)上,第二刨削钻头载体(14)经由第二枢轴销能够枢转地支撑在刨机主体(10)上。推杆(62)呈拱形以绕过中心顶部刨削钻头载体组件,所述中心顶部刨削钻头载体组件可实现刨机主体推杆(62)在刨机主体(10)内的磨损保护布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具有一个或多个铰接车辆单元的履带式移动采矿机(10)的移动的系统和方法。该控制系统通过从手动输入装置或自动输入装置获取输入来工作,所述输入用作用于至少一个驱动参数的设定操作值。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被发送到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致动所述移动采矿机的马达(34)。借助于所述机器上的传感器(54、55),实时测量所述驱动参数的实际值,并将该实际值馈送到所述控制器,以用于与原始的所述设定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控制器向所述调节装置发送使所述移动采矿机的所述驱动参数重新调整的控制信号时,这些值中的任何差值都被补偿。所公开的控制系统适用于履带驱动的动力车辆单元,以确保线性和非线性路径两者的同步履带移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矿机器及一种切割滚筒转动机构。其中,一种采矿机器包括切割滚筒和切割滚筒转动机构,在切割滚筒上安装有多个钻头。切割滚筒转动机构包括电源、切割器马达、开关和可变频率驱动器。状态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电联接电源和切割器马达以使切割滚筒在切割速度下操作,并且第二状态电联接可变频率驱动器和切割器马达以使切割滚筒在比切割速度低的维护速度下操作。
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电动采矿机械的电功率分配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功率分配的方法包括接收与第一电池组的充电状态相关联的信息,所述第一电池组将电功率供应给前电动马达,该前电动马达被配置用以驱动电动采矿机械的前车轴。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与第二电池组的充电状态相关联的信息,所述第二电池组将电功率供应给后电动马达,该后电动马达被配置用以驱动所述电动采矿机械的后车轴。所述方法包括比较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充电状态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并且在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组的充电状态大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充电状态时,提高供应给所述电动采矿机械的后电动马达的电功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采矿机(10),其可包括可移动的机器基架(1),可旋转的刀具滚筒(4)并且包括挖掘刀具(6)。移动式采矿机(10)还可包括具有前支承臂部件(8)和基部部件(9)的悬臂单元(5),以及枢转悬臂单元(5)的枢转装置(27)。移动式采矿机(10)还可包括用于倾斜悬臂单元(5)的倾斜装置(12)以及用于旋转支承臂部件(8)和刀具滚筒(4)的旋转机构(11)。因此,提供了一种移动式采矿机(10),利用这种移动式采矿机甚至可以高开采率和低刀具磨损在硬岩中掘进隧道、巷道或竖井。
一种液压系统、一种采矿机器和一种控制液压致动器的方法。所述液压系统(HS)设置有控制阀(23),所述控制阀(23)用于控制被连接到所述系统的液压致动器(HA)的移动方向和速度。通过配衡阀(Cb1、Cb2)以及控制所述配衡阀(Cb1、Cb2)的开启压力的伺服阀(Sv1、Sv2)来相对于所述控制阀独立地控制所述液压致动器的所生成的力。所述配衡阀和所述伺服阀用作量出控制组件,所述量出控制组件控制从所述液压致动器的工作压力空间(16a、16b)排出的液压流体的流量。所公开的系统可以被实施用以控制采矿机器(1)的采矿动臂(3)。
一种采矿机,包括具有两个驱动轨道的基座,所述两个驱动轨道被配置为搁置在地面上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采矿机。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驱动轨道的前端和所述驱动轨道的后端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采矿机还包括在所述两个驱动轨道之间延伸的车体、耦接至所述车体的转盘以及连接至所述车体的稳定器附件,所述转盘限定旋转轴。所述稳定器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车体向前延伸,所述稳定器附件包括辊子或板,以接触所述地面并在挖掘操作期间提供稳定支撑。所述旋转轴的位置更靠近所述驱动轨道的前端,而离所述驱动轨道的后端较远。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采矿机械的水泥罐结构,该采矿机械包括混合器(9)、用于水泥的水泥罐(10)和用于将水泥进给到该混合器(9)的进给设备(11)。水泥罐(10)是单独的单元,该水泥罐(10)可以借助于转移装置在位于采矿机械的顶部的使用位置和不同于该使用位置的装填位置之间移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犁系统的采矿犁(10),所述犁系统用于开采倾斜地层中的矿物。为提供采矿犁及犁系统,利用它们能够经济地并且以高操作安全性开采煤层、特别是急倾斜地层中的煤层,采矿犁10包括可分离的犁本体,所述犁本体具有两个犁本体基本元件(20A、20B),每个犁本体基本元件均设有用于分离的牵引设备的固定件(21)并且设有导向设备(23、22),用于借助于至少两个牵引设备(11A、11B)移动采煤犁并且用于在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导向机构(7A、7B)上引导采煤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采矿机以使刀头摆动的方法。用于控制采矿机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一种系统,包括刀头、左运输系统、右运输系统和刀头控制器。刀头包括多个钻头和多个部,该多个部限定了至少一个凹槽。左运输系统和右运输系统被配置用以移动采矿机,并且刀头控制器是被配置用以改变左运输系统和右运输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当前速度,以使所述多个钻头来回交替,以使所述多个钻头进入与在至少一个凹槽内堆积的材料相接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矿车辆的电力系统,包括同步发电机电路,所述同步发马达电路配置为产生分布在至少六个相位中的交流电源。所述电力系统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至少十二个二极管,并且配置为从所述同步发电机电路接收分布在所述至少六个相位中的所述交流电源并产生直流输出电源。对于从所述同步发电机电路接收的所述交流电源的单波,所述直流输出电源包括至少十二个脉冲。所述整流电路配置为输出所述直流输出电源,用于为所述采矿车辆的负载装置供电。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采矿车辆的电力系统,所述电力系统提高了采矿车辆的可靠性和质量。
一种将硬质合金采矿刀片的粘结剂相重新分布的方法,所述硬质合金采矿刀片包含一种或多种硬质相成分和粘结剂,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生坯硬质合金采矿刀片;b)将选自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碳酸盐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拉拔剂施加至所述生坯硬质合金采矿刀片的表面上;并且c)将所述生坯硬质合金采矿刀片进行烧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碳酸盐仅施加至所述生坯硬质合金采矿刀片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局部区域;以及一种具有硬度梯度的硬质合金及其用途。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属采矿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