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生命周期的预测方法。该预测方法先对某种型号规格的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进行指定次数的循环后,进行电性能检测;然后拆解,获得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行材料学检测和/或分析化学检测,建立关于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电性能指标、材料学参数和/或分析化学参数与循环次数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准数据库;再取待测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同样进行拆解并进行相关检测,进行比对,预估电池的剩余的循环次数。本发明综合电池的电性能测试、电池组分的材料学、分析化学检测手段,提出一套相对准确的评价磷酸铁锂‑钛酸锂电池性能衰减程度并预测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有效减小预测误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测锰酸锂电池剩余的循环次数的方法。该方法先对某种型号规格的锰酸锂电池,进行指定次数的循环后,进行电性能检测;然后拆解,获得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行材料学检测和/或分析化学检测,建立关于锰酸锂电池电性能指标、材料学参数和/或分析化学参数与循环次数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准数据库;再取待测锰酸锂电池同样进行拆解并进行相关检测,进行比对,预估锰酸锂电池的剩余的循环次数。本发明综合锰酸锂电池的电性能测试、电池组分的材料学检测及分析化学检测等手段,提出一套相对准确的评价锰酸锂电池性能衰减程度并预测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降低预测误差。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测三元‑钛酸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方法。该方法先对进行了指定次数的循环后的某种型号规格的三元‑钛酸锂电池,进行电性能检测;然后拆解,获得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并进行材料学检测和/或分析化学检测,建立关于三元‑钛酸锂电池电性能指标、材料学参数和/或分析化学参数与循环次数之间对应关系的标准数据库;再取待测三元‑钛酸锂电池同样进行拆解和相关检测,比对,预估电池的剩余的循环次数。本发明综合电性能测试、电池组分的材料学检测及分析化学检测等手段,提出一套相对准确的评价三元‑钛酸锂电池性能衰减程度并预测剩余使用寿命的方法,为三元‑钛酸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本发明属于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系统及测评方法,所述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系统包括:教学视频采集模块、视频传输模块、主控模块、表现等级构建模块、成绩考核模块、大数据处理模块、课堂数据分析模块、教学评价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课堂数据分析模块增加了数据采集方式、丰富了数据种类,支持课堂的行为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另外对班级和学生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成绩/行为预测,并据此进行个性化推荐;通过多种来源的课堂数据采集,可以对课堂进行精准分析及详细评价,可以协助管理者有效决策、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对发光菌毒性预测及评估的新型非线性高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利用非线性SVR技术对源自现有技术的18个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表示为log EC50进行QSAR研究。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基于低维特征数据和高维特征数据,通过非线性化学计量学工具寻找更合理的特征和更可靠的QSAR模型,并详细分析与毒性相关的最有价值模型及其最关键的分子特征。本发明将为设计对发光菌毒性增强或减弱的酚类似物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本发明属于化学检测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产品中测定硒的消解方法和农产品中硒含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消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测农产品样品干燥后粉碎成粉末,之后继续干燥至恒重,得到干燥粉末;b)将所述干燥粉末与酸液混合,之后在沸水浴中消解,得到消解液;所述酸液由HCl、HNO3和水组成,酸液中HCl的浓度为4mol/L~5mol/L,HNO3的浓度为1.7mol/L~2mol/L。本发明以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作为消解试剂,在沸水浴中对农产品干粉试样进行消解,该方法不需要使用昂贵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简单快捷,消解效率高,沸水浴温度易控,安全系数高,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消解,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因素复合环境湿度测量装置及湿度测量方法,涉及化学或物理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实验箱,所述实验箱顶面固定连接有清洁箱,所述清洁箱内壁左侧设置有喷淋清洗组件,所述清洁箱内壁顶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底部设置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实验箱顶部和清洁箱底部均贯通开设有通孔,且安装盒表面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在使用中实现了对湿度传感器的表面进行自动清洁的效果,使得单次测量完成后,湿度传感器表面不再被气体杂质或油污污染,从而保证湿度测量精度,从而能够适应多因素、复合环境的湿度检测,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用性较好。
本发明属于物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了一种植株中氮含量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及预测方法。本发明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用于植株中氮含量的预测,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不需要消耗化学试剂,所以能更简单、环保、快速的实现植株中氮含量的分析测定。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建模不仅能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还能减少建模所需的变量,简化预测模型的同时还能节省计算时间。进一步地,本发明在进行光谱预处理前,先利用X‑Y残差法去除异常样本;然后采用duplex法按照2:1的比例将剩余植株样品划分为样本集和校正集,使得最终所得预测模型更加稳定。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槟榔中主要成分的检测方法,所述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样品溶液进行分离,所述样品溶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取食用槟榔样品,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室温浸泡10~15h后超声提取20~40min,离心后取上清。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食用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为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的体系提高参考。
本发明涉及化学结构式A所示的肼亚基‑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Cu2+领域的应用。A式中R1、R2、R3、R4选自:氢、氘、氟、氯、溴、氨基、C1~C2烷基;R5选自:氢、C1~C2烷基。
本发明公开了偶联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小体及生物分离、免疫检测方法,其中链霉亲和素通过化学共价键交联在所述磁小体表面,且所述磁小体表面带有氨基、羧基、巯基、或羟基功能基团。所述磁小体的制备工序包括了磁小体的提取和偶联链霉亲和素2个步骤。本发明的偶联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小体具有交联效果好、生物相容性高、磁控性强、超顺磁性和较低毒性的优势。
一种对微小病灶进行定位检测的人造结节,人造结节为一种化学混合物固化构成,在紧邻微小病灶旁或包围微小病灶形成的硬化结节,并且是在CT断层扫描中清晰可见的人造结节。通过在指定微小病灶区域实施注射人造结节液体混合物,在紧邻微小病灶旁或包围微小病灶形成一个硬化结节,并在CT断层扫描中清晰可见的人造结节,根据CT断层扫描定位数据进行微小病灶的精准定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酸适配体,其序列包含序列1、序列2中任意一条序列所示的DNA片段。本发明的核酸适配体还可以是各种同源性较高的类似序列或由本发明序列得到的衍生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先合成随机单链DNA文库和引物,再Cell-SELEX筛选,PCR扩增文库,制备DNA单链文库,最后经重复筛选、阴性筛选和多轮筛选得到核酸适配体。本发明的核酸适配体及其衍生物可在识别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或者制备检测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试剂盒中应用,具有比蛋白抗体更高的亲和力与特异性、无免疫原性、能够化学合成、分子量小、稳定、易于保存和标记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环境和生物体内的应用,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蛋白磷脂酶A2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所述的试剂盒包括R1和R2双试剂,用于测定脂蛋白磷脂酶A2的活性。本试剂盒稳定性好,使用前无需配制,且有效期长,可用于冠心病或脑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的预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稻谷年份的KNN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稻谷年份测定技术领域。由于不同年份稻谷内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变化,所以其对应的近红外光谱也会发生变化,基于此,本发明采用近红外技术对不同年份稻谷进行分类。本发明将近红外技术与KNN分类器相结合构建得到的KNN模型能够快速识别不同年份的稻谷,不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本发明属于生物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物质化感作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受体植物催芽,(2)配制培养基,(3)培养基转移,(4)受体植物培养,(5)读取数据,(6)计算化感效应指数。本发明能节省受体植物根长和芽长的测量时间,在短时间内大量统计测量待测化学物质的化感作用。
一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盒体,盒体上端开口处设有可开合的盖体,盒体内设有可升降设置的试剂盒装载机构;试剂盒装载机构包括顶部开孔设置的托架,托架前侧开口设置,托架内设有可升降设置的托板,托板上端可拆卸设置有试剂盒,托架顶部下端设有通过弹性件连接的压板,压板与托板共同作用夹持试剂盒,试剂盒的试剂检测孔对应托架顶部的开孔设置;盒体的前侧对应托架前侧开口设有可开合的侧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化学试剂盒非常简单,单独放置桌面进行工作时,易有杂物混入或是碰撞容易打翻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识别L‑半胱氨酸的荧光分子探针,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本发明提供的荧光探针与半胱氨酸作用后,其烯丙酯基水解为羟基,在PBS(pH=7.4,10 mM)缓冲溶液中荧光由绿色变为红色,可以实现L‑半胱氨酸的比率型检测。另外,该荧光探针只对半胱氨酸有响应,不受同型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氨基酸分子的干扰。此外,本发明的荧光探针还可用于细胞中半胱氨酸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一种提取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苦木碱提取物、制备方法、检测方法、组合物和应用,步骤为,将苦木药材和乙醇溶剂混合,进行提取,提取温度控制在75‑85℃,料液比为1:8‑12,将提取后的溶液进行浓缩,浓缩温度为55‑65℃,浓缩后的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苦木碱提取物;苦木碱类提取物对角质形成细胞划痕损伤修复能力测试、苦木碱类提取物抗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修复功效测试、苦木碱类提取物抗果酸致角质形成细胞化学损伤能力测试、苦木碱类提取物抗H2O2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能力测试,结果均显示提取的苦木碱类物质能对细胞划痕损伤修复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土壤中银纳米颗粒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向待测土壤试样中加入银纳米颗粒的标准悬浮液后,加入萃取液经一系列萃取程序后,取样稀释后通过SP‑ICP‑MS方法进行检测。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实验条件简单易控制,实验所需的提取装置也很简单,提取条件不苛刻,容易操作,提取过程不会改变纳米银的物理化学形态,可以真实反映纳米银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本方法提取率高达99.9%,能够用于不同粒径、不同涂层纳米银的提取,提取率高于现有技术,可以用于实际环境土壤样品的提取,也可为其他类型贵重金属纳米颗粒的提取提供参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的L‑精氨酸(L‑Arg)检测传感器,包括作为工作电极的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所述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包括金基质(5),所述金基质(5)表面修饰有多肽复合膜层(6),所述多肽复合膜层(6)中含有多肽分子(7);所述多肽分子(7)为二茂铁功能化多肽二硫代环戊烷(FC‑Peptide)。结果表明,FC‑Peptide/AuE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对L‑Ar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在1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该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的DPV响应峰电流与L‑Arg的浓度在1.000×10‑14~1.000×10‑5 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00×10‑14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重复性与选择性,在生命科学与营养健康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申请提供一种氨基磺酸镍镀液总镍含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波美度标准总镍含量的方法,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测试结果可重复性高,测试方式高效,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本方法所需取镀液少量,现场测试完成后即可将镀液回收至原槽体,且测试推广过程不需要接触各类化学品,安全性能大幅提升。该方法不需要标液配制、滴定等步骤,测试效率大幅提升,测试时间短、效率高,具有较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L‑精氨酸的传感器,它包括作为工作电极的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所述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包括金基质,所述金基质表面修饰有多肽复合膜层,所述多肽复合膜层中含有多肽分子;所述多肽分子为二茂铁功能化十六肽二硫代环戊烷(FC‑P16 Peptide)分子。结果表明,FC‑P16 Peptide/AuE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对L‑Ar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在1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该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的DPV响应峰电流与L‑Arg的浓度在1.0×10‑13~1.0×10‑7 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13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重复性与选择性,在生命科学与营养健康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肝癌耐药株细胞的核酸适体及其应用。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的核酸适体能特异性识别肝癌耐药株细胞并具有较好的亲和力、低免疫原性、分子量小、能够体外化学合成、可以对核酸适体的不同部位进行修饰和取代。同时,具有序列稳定,便于保存,方便标记等优势。采用本发明的核酸适体进行肝癌耐药株细胞检测时,操作更为简单、迅速,并且本发明核酸适体的合成成本较抗体制备成本低,且周期短,重现性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汞离子的传感芯片,该传感芯片包括一个11-巯基十一烷酸膜层(16)修饰的金膜基片(1),该金膜基片(1)的金层一角与外包有塑料绝缘层(3)的金属丝导线(2)相连接,连接处用环氧树脂胶(4)包裹密封;所述金膜基片(1)是在抛光的氮化硅基板(11)上逐步溅射沉积SiO2膜层(12)、金属钛膜层(13)、铜锡合金膜层(14)、金膜层(15),金膜层(15)经化学清洗处理后再在其表面上组装修饰11-巯基十一烷酸膜层(16),从而构成检测汞离子的传感芯片。该传感芯片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用于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快速检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试剂盒,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所述的试剂盒包括R1试剂、R2试剂和校准品,其中R1试剂主要为缓冲液成分,R2试剂主要为反应液。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对肿瘤样本的检测具有早期性和广谱性,可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早期筛查。
本发明属于药品检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花七厘胶囊的检测方法。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方中主药的定量、定性鉴别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药材含量;化学滴定法检查方中的朱砂药材限度;气相色谱法鉴别方中的冰片和麝香药材。本发明方法极大的增强了对药品质量的监控力度,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精氨酸(L‑Arg)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合成二茂铁功能化十六肽二硫代环戊烷(FC‑P16 Peptide)、制备FC‑P16 Peptide/AuE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和L‑精氨酸检测等步骤。结果表明,FC‑P16 Peptide/AuE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对L‑Ar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响应特性。在1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该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的DPV响应峰电流与L‑Arg的浓度在1.0×10‑13~1.0×10‑7 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13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重复性与选择性,在生命科学与营养健康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全成分颗粒剂中草药月季花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利用宽频段太赫兹光谱技术表征了全成份中草药颗粒,获得其宽频谱段内的指纹峰,利用在宽频段内的太赫兹指纹峰特征来区别不同种类的全成分中草药颗粒。该方法解决了衡量全成份中草药颗粒的光谱表征与种类区分问题;减少了化学试剂的辅助,是一种纯物理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处理快速,结果准确。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南长沙有色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