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以来,尽管锂价处于熊市周期,市场呈现库存低位、产能加速出清等底部特征,但中矿资源仍披露了扩产动作。近日,中矿资源(江西)锂业有限公司的年产3万吨高纯锂盐改扩建项目进入审批环节,标志着其锂盐业务即将步入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的新阶段。该项目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389
0
7月25日,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官网发布贵州氢能效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股权转让信息,转让底价为805.55万元。转让方为贵阳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氢能产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及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已成功投运10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此次股权转让旨在进一步推动氢能在多领域的应用,加速产业发展。
317
0
7月28日,通宝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设立通宝(右玉)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和通宝(繁峙)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投资建设右玉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和繁峙县17.05万千瓦风电项目。这两个项目已获得相关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核准批复,总投资分别为55882.46万元和86084.5万元。
246
0
7月28日,平安电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云母+”产品矩阵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边际和价值。云母作为一种天然绝缘材料,具有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等特性,有望在固态电池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安电工已与相关固态电池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并进行产品验证工作。此外,公司还致力于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积极推介新技术产品,促进双方在下一代解决方案上的深度合作。
396
0
7月29日,中城大有与中城惠民合作的井冈山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将打造成江西储能项目的标杆,助力“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近年来,江西省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该项目内部收益率可达8%左右,将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185
0
7月25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填补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技术空白,为破解氢能气态储存“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371
0
7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与克拉玛依市科技局共同揭牌成立克拉玛依氢能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克拉玛依市科技局和校区共建,同济大学援建,旨在推动氢能理论研究、工程应用、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产业化与规模化、政策研究与碳交易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一举措标志着克拉玛依市在氢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北疆区域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平台。
337
0
7月25日,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持股,经营范围涵盖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池销售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标志着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江苏地区的布局。
377
0
7月29日,广州发展披露了其新能源项目框架协议的进展情况,涉及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多个领域,总规模达6.5GW。这些项目分布在广东、广西、吉林、云南、重庆、天津、江苏、湖北等多个省份和地区,展现了广州发展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布局和积极进展。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进,广州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新能源业务能力,也为各地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49
0
7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运达能源科技集团参与建设的我国最高纬度海上风电场。运达股份通过创新驱动、沿海布局、全域覆盖和智慧感知等措施,攻克了深远海风电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项目不仅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的重要指示,也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72
0
7月24日,江苏碳丰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黄海汇创。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与产能提升。碳丰氢能源成立于2022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碳纸)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由教授和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与多所高校及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其自主研发的气体扩散层厚度仅0.10mm,石墨化率达90%以上,性能优异。
222
0
Dogger Bank海上风电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近期再度面临建设延期的挑战。该项目由SSE Renewables、Equinor和Vårgrønn联合所有,总装机容量为3.6吉瓦,分为A、B、C三个阶段建设。尽管面临恶劣天气、船舶可用性以及供应链延误等问题,Dogger Bank项目对于推动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满足英国电力需求仍具有重要意义。
182
0
2025年7月28日,吉尔吉斯斯坦内阁与越南能源企业Rox Energy Global及RECA LLC签署协议,将在东北部伊塞克湖州Kyzyl-Oruk村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9吉瓦(GW)的太阳能电站。这一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计划于2027年完工,预计每年可满足该国20%的电力需求,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0万吨。该项目标志着吉尔吉斯斯坦正式进入“GW级光伏时代”。
330
0
云南临沧市近日宣布推进中缅新能源合作,规划5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镇康县结合区位优势谋划,旨在打造中缅新能源合作基地。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5GW,其中境外侧4GW、国内侧1GW。临沧市发改委表示,将协调相关部门支持项目纳入全省新能源开发建设清单,并谋划建设1座500kV输变电工程,推动区域绿色能源发展。
340
0
庆阳寰泰在西峰工业园投资5.2亿元,建设年产2万立方米钒电解液及3000吨高纯原料项目,占地52亩,含15个单体。当前原料库已投用,各车间7月底封顶,8月装修,9月完成设备调试,10月试产。项目投产后可新增110个岗位,年创产值5亿元、利税6600万元,填补庆阳钒电池储能材料空白,辐射西北、华北六省,带动储能装备制造及上下游产业投资。
476
0
敦煌泊钒GW级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占地51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1号车间已封顶,检测设备进场,2号厂房完成地基浇筑。项目投产后将形成1GW电堆、检测及质子交换膜完整生产线,把敦煌钒矿、风光资源转化为大储能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配套,打造敦煌工业新增长极,为敦煌建设多能互补新能源基地注入10亿元新动能。
485
0
近日,超威集团在泰安启动46MW/92.16MWh铅炭储能项目,是目前当地最大的同类工程。项目融合自主研发的铅炭电池与智能微电网系统,可提升电网稳定、光伏消纳及供电质量,服务工商业与居民。其铅炭技术通过负极掺活性炭,兼具长寿命、快充放、高安全、低成本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双碳”背景下,超威以创新资源整合,推动储能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401
0
晶科储能携手SolarToday在匈牙利建成3.8 MWh储能项目,从5月26日动工到并网仅用极短时间,实现晶科在匈牙利“零的突破”。系统采用晶科电池、iNOVAT MV Skid及PowerKonnekt EMS,以模块化一体化设计快速响应电网,提升风光消纳能力,为匈牙利能源转型提供可靠支撑。项目验证了产品在欧洲的适配性,也开启了晶科储能与本地伙伴持续合作的新篇章。
398
0
7月25日,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九家单位合作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开工。该项目聚焦氢能地质储氢的安全、高效、经济难题,围绕地质评价、新材料、洞室结构、循环调控及示范验证五大课题展开全链条攻关,将建成两口注采氢井与两口注排卤井,开展循环储释氢试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技术体系,填补国内空白,为氢能大规模应用奠定工程基础。
405
0
7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领域拟立项行业标准计划,共列氢能标准10项(9项制定、1项修订),均要求2027年完成。9项新标准涵盖风光生物质制绿氢氨醇、电解氢工程设计概算、碳足迹核算、输氢管道安全、密封与涂层测试等五大类,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全链条的技术、安全、经济和环保规范;1项修订为火电厂制氢施工规范。
436
0
7月25日,盘州市坪地风电场100MW一期工程获贵州省能源局核准,总投资5.6亿元,年发绿电2亿千瓦时,标志着国投盘江正式迈出“火风光一体化”转型关键一步。项目历时一年,团队协同攻克规划、申报、审批多重难关,如期完成核准,为贵州再添重要绿色电源,助力公司摆脱火电单一依赖,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将在“双碳”背景下持续创造稳定收益,夯实“二次创业”根基。
390
0
7月24日,央视新闻直播中,中车长客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市域列车在长春完成运行试验。列车以深蓝“H₂”外观亮相,顶部氢燃料电池零排放,仅产纯净水;最高时速160公里,单次加氢续航1000公里,可往返长春—沈阳不补能。整车通过-35℃至35℃全场景验证,各项指标达标。项目既是国家“双碳”战略落地的新突破,也彰显吉林抢滩氢能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的决心。
409
0
7月23日,广西宾阳黎塘200兆瓦风电场首台6.7兆瓦风机顺利吊装完成,标志着桂冠电力单体最大容量风电项目取得关键进展。项目团队克服海拔落差200米、15度陡坡、雨季道路湿滑和塌方等极端条件,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全程驻守,安全完成百吨级塔筒叶片运输和吊装。投产后年发电4.45亿度,可替代标煤1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为区域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38
0
7月26日,麻栗坡董干二期50MW光伏项目首批试桩顺利浇筑,土建施工全面提速。项目地处云南文山南部,山势陡峭、岩溶发育、道路狭窄,施工难度极大。团队通过多次优化设计、细化方案、强化现场管理,成功克服地质难题,为后续道路、组件及线路施工奠定坚实基础,冲刺“11·30”并网发电目标。
363
0
7月24日,国内首艘5500HP氨柴双燃料拖轮“远拖一”轮在大连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使大连港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绿色甲醇、生物燃料、LNG及氨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为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奠定基础。辽宁海事局提前介入,指导企业排查风险、完善预案,全程海巡护航,确保零事故。下一步,该局将深化产学研联盟,完善标准体系,以高水平监管服务推动绿色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
421
0
7月26日,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投产,首创四项“全球之最”,标志着中国绿色氢基能源实现历史性跨越。国氢科技自主研发的万标方级“氢涌”PEM制氢装备一次性开车成功,率先完成调试并稳定运行,首次实现PEM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该装备灵活响应风光波动,能耗更低,成功打通“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为后续项目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本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我国PEM制氢迈入规模应用新阶段。
444
0
玉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研制的300kW氢内燃机发电机组近日在湖北云梦投运,为国内首台商业运营的大功率氢内燃机。机组基于成熟平台,热效率44%,可直接利用未经深度提纯的工业副产氢发电,省40%提纯成本,效率42%以上。年消纳50万标方废氢,输出800万度清洁电,减排1362吨CO₂,为“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路径,有望把全国每年300亿立方被浪费的工业副产氢转化为能源宝藏。
709
0
《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明确将氢能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涵盖“制、储、运、用”全链条:上游支持水电解槽、氢气提纯、液化、储运及高压阀门压缩机制造;中游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氢内燃机、氢燃气轮机及加氢炼化装备生产;下游推动以氢、氨、甲醇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船舶、重卡、机车制造,并支持钢铁、焦化等行业利用副产氢实施零碳工艺改造及废气资源化利用,对相应设备制造及销售均给予绿色金融扶持。
405
0
上海电建福建公司中标湖南岳阳龙泉山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监理项目。该工程为国内首批300兆瓦级地下人工硐室储能示范,投资23亿元分两期实施,本期规模300兆瓦/1500兆瓦时,首创硬岩储气库中温绝热工艺,8小时压缩、5小时发电,寿命50年,投运后将助力湖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并带动地方经济。
421
0
近日,水电九局承建的湖北大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调压井提前贯通,为30万千瓦电站地下输水系统建设奠定关键基础。该井由16.8米直径大井和5.2米直径小井组成,团队创新反井法及多重支护技术,成功穿越复杂地质,确保高边墙与井壁稳定。项目投运后,年均可减弃新能源3.9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并带动就业与新能源开发。
3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