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氢能储存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7月2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首钢集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旨在解决氢能气态储存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项目聚焦大规模储氢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核心问题,设置了五个专项子课题,围绕地质评价、新型材料开发、洞室结构设计、循环安全调控、工程示范验证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此次开工的主体工程规划新建2组盐穴,形成2口注采氢井和2口注排卤井,作为大规模地质储氢试验验证的工程载体,开展循环储释氢性能试验。
盐穴储氢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高安全性、大容量、低成本等,但同时也面临技术挑战。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穴储氢全套技术体系,为盐穴储氢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奠定基础,最终促成盐穴储氢的规模化产业应用。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将填补我国氢能地质存储的技术空白,还将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氢能的储存和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盐穴储氢技术的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利用地下盐穴作为储氢容器,不仅可以提高储氢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盐穴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重点大规模盐穴储氢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我国在氢能储存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项目将填补我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氢能气态储存提供实践样本,推动我国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国将在氢能储存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