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作为新能源金属板块新成员上市满月,交易规模可观,表现平稳,获市场高度认可。其上市为光伏行业构建价格体系,吸引众多产业客户参与,提供避险方式。广期所积极培育市场,工业硅期货也为其推广奠定基础。
近日,日本买家确定第一季度铝升水价格每吨228美元,创十年新高。价格攀升受海外供应忧虑影响,虽略低于生产商最初报价,但谈判激烈耗时久。此次上涨反映供需现状,预示铝价或高位运行,市场矛盾或加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背景下,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优势受关注。锂离子电池问题频出,促使钠电池产业化加速。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材料端成投资热点。在政策与行业推动下,钠电池即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1月16日,中山汇泰通新能源有限公司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广东省中山市神湾镇。项目总投资8亿元,规划用地30余亩,计划于2026年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充放电量2.4亿千瓦时,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年纳税额2500万元。
1月22日,河北邢台市长宋华英在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工作安排,提出新增新能源装机100万千瓦,加快抽水蓄能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5年1月19日,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4年重庆在能源领域的重大进展,并部署了2025年的重点任务。报告指出,重庆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继续推进相关项目,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1月24日,威腾电气发布公告,计划使用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江苏威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5亿元,并提供1.4986亿元借款,用于实施年产5GWh储能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调整后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3.9986亿元,旨在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
2024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47.4%,接近总发电量的一半。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煤电,达到11.1%,而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不足10%。风能发电占比约为17.4%,成为欧盟第二大能源来源。这一变化标志着欧盟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反映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方面的积极努力。
1月23日,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8年)》,旨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该计划特别关注新型储能和海上风电等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
海博思创近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中签结果,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2024年,海博思创凭借海内外储能业绩实现新突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98亿元,同比增长20.40%,净利润同比增长76.92%。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特别是在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和储能变流器(PCS)技术方面的突破,奠定了其在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
1月21日至23日,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召开第十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牵引,推动电网转型和管理变革,深化虚拟电厂建设应用,规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为宁夏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月10日,湖北能源南漳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在襄阳市南漳县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2亿元,分两期建设,涵盖渔光互补电站、风力发电及配套储能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此次南漳县集中开工的17个项目,总投资达127.6亿元,涉及多个新兴产业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月2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山西沁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该规划大纲明确了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及实物指标等主要内容,为后续移民安置工作提供了依据。批复要求晋城市人民政府优化工程布置,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做好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月24日,山东省能源局在济南召开了2024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并部署了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2024年,山东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增装机2164万千瓦,总规模突破1.15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8.3%。会议强调,新的一年将继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服务效能,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岁末年初,光伏企业陆续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尽管光伏全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仍有16家企业实现盈利,主要集中于辅材和逆变器环节。这些企业的盈利表现不仅反映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揭示了光伏行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机遇。然而,整体行业仍面临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和政策调整等挑战,未来的发展需要企业进一步优化策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于2025年1月19日发布公告,公布了新疆地区6家电解铝企业2023年度生产用电的阶梯电价执行情况。根据专项节能监察结果,这些企业2023年度铝液综合交流电耗均符合标准,生产用电不加价。
2024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8%,充电设施布局更加完善。特别是在国庆假期,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再创新高,显示出绿色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家能源局表示,将继续推进充电设施的广泛覆盖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绿色出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绿证交易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新增装机和发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同时,绿证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累计交易达5.53亿个,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国家能源局通过政策修订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约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还带动了近两千亿的项目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引擎”。其中,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宁夏等地区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且新型储能电站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
2025年1月24日,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多项措施,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汽车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期,多起电动汽车召回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均因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而启动召回计划。这些召回事件不仅涉及软件故障、电子系统问题,还可能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凸显了电动汽车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管方面面临的挑战。
1月7日,亿纬氢能面向中建科工低碳建筑项目的AEM制氢系统顺利交付并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国内AEM制氢技术在低碳建筑领域的首次成功应用,为未来“综合智慧能源零碳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由中国牵头的7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项目立项,涵盖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换电技术四大核心领域。这些标准的制定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统一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影响力。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市场的装机占比持续攀升,2024年已超过70%,并预计在2025年有望突破80%。随着国内企业的积极布局,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化进程加速,海外市场需求逐渐起量。尽管面临地缘政治和政策限制等挑战,磷酸铁锂电池的海外市场仍展现出巨大的成长空间。
近期,稀土储量备受关注。蒙古国稀土储量达 3100 万吨,分布广泛但开发受限。而内蒙古稀土储量超 4000 万吨,包头白云鄂博是主要产区,产业体系完备。本文对比两地稀土储量及产业发展情况,展现不同态势。
1月24日上午,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与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就深化合作领域、拓展合作市场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在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上高度一致,合作基础深厚。展望“十五五”,双方期待在巩固既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瞄准绿色能源领域方向,携手推动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2024年,鄂尔多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新增建成新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增幅超100%。在大型基地项目、保障性新能源项目、市场化消纳新能源项目和分布式新能源项目等多个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鄂尔多斯市将继续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力争年底实现累计新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的目标,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1月22日,陕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提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氢能、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好化石能源的绿色开发和低碳化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