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祖国大地各类开工热潮澎湃,随着大吨位产品需求的强势爆发,一场“现象级”的挖机开工节,让徐工再次攫取行业目光。38吨、50吨、60吨级……百台徐工MAX系列大吨位挖掘机(第二届金属矿山采矿设备供应商大会)集结完毕,以浩荡之势启程,奔赴共建大美中国使命。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电力能源结构将明显变化,储能需求加速释放。储能前景广阔,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安全问题解决不了,全面普及没有希望。
金属在固态下都是晶体。金属的性能、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相变都与晶体结构有关。金属(第八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中最常见的晶格有三钟: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晶体缺陷根据几何形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据悉,凉山州在专项整治尾矿库环境问题工作中创新“四大举措”,加快补齐短板,健全长效机制,实现了协作能力、防范能力、监管能力、防治能力的“四大提升”。
2022年4月3日,清城区源潭镇广东精美特种型材有限公司熔铸二号车间9号铸造井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清城区立即启动救援应急预案,消防、公安、应急、医疗等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经现场初步判断原因为:铝棒在拉铸过程中,铝水泄漏到冷却水池内导致事故发生。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伤者已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有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准确、及时的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近日,记者从中国铁建(7.720, 0.00, 0.00%)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智能式安全帽+安全管控系统”在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太钢袁家村铁矿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大幅提高了矿山(第二届金属矿山采矿设备供应商大会暨标准讨论会)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更好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近期,某研究团队在高电压电解液体系开发应用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高压氟化电解液体系,将NCM811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从4.2V突破性地提高到4.6V,拓展了三元体系的使用上限和应用范围,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某国际期刊上。
混合胺类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与矿物的表面电性质密切相关。基本规律是混合胺类捕收剂只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矿物表面,起到捕收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总量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产量、消费量、贸易额也均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有色金属产业提出了总体方向和目标任务。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他们对“双碳”背景下有色金属如何实现有效供给进行了解读。
环境保护是现代人类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却在不断退化。企业矿山老板时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近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发现,承德市兴隆县非法采矿屡禁不止,肆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及林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电动车销量高增带动电池回收需求渐显迫切。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70%左右,就要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而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备的动力电池已处于退役期。这些动力电池都去哪儿了?该如何回收利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过去十年, 跟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中,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专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1年,云南铜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追标创标为主线,以清单管理为抓手,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和改革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生产阴极铜134.73万吨,同比增加2.92%,生产黄金18.11吨,同比增加7.19%,生产白银675.61吨,同比增加8.68%,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阴极铜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30万吨,稳居全国铜行业第一方阵。
近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为: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四届学术会议)高质量发展。
利用矿物界面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富集矿石,浮选无疑属于选矿工艺流程中重要的选别工序。但由于在生产中需用高压风机将空气给入浮选机内,再由浮选机转子有效的将空气分散到矿浆中,期间转子的搅拌会使空气与矿浆形成大量的粉尘,对车间作业环境和职工劳动条件都会产生影响。
一直以来,电池行业从未停下向新型电池技术路线的探索。在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时,锂电池本身也存在生产成本偏高、关键原材料储量少等缺点,倒逼一些企业加快寻求替代技术方案。据了解,锰在自然界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锰系锂电池相对磷酸铁锂或三元体系等电池成本更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和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高性价比的电池需求量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3月31日上午,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在赣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中国稀土集团还分别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大力推进稀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共促稀土产业绿色(双碳目标+磷资源绿色开发与工业石膏高质利用 技术研讨会)可持续发展。
近日,中国铜业传来喜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中国铜业共获得202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1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与其它产学研协同成果7项。其中,驰宏锌锗、易门铜业、东南铜业的3项成果,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较好的产业化应用成效,荣获一等奖。
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有关部门表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坚持技术创新、竞争力创新。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动力电池(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实验室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3月22日,河南第二批省实验室正式揭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在列。从启动建设到正式揭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历经4个月,实验室主任人选也随之落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何季麟担任。
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储能技术也正随着“双碳”(双碳目标+磷资源绿色开发与工业石膏高质利用技术研讨会)目标的落实而变得炙手可热。昆工科技(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领域的“领军者”,正依靠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储能赛道上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和新能源产业迅速普及,锂的消耗和需求随之增加。作为重要的锂资源之一,锂辉石在核能、发电、冶金、高能电池、医药、玻璃、陶瓷、石油、化工和日用品生产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誉为“推动世界进步的能源金属”、“能源生命金属”。为提炼锂辉矿,本文将介绍手选法、预先脱泥法、浮选法、重介质选法、磁选法以及联合选矿法六大锂辉矿选矿方法。
当地时间周四,美国总统拜登在宣布释放1.8亿桶战略原油储备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资本市场期待已久的话题:促进清洁能源关键矿产的开发。
3月31日,在第六届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发布。该成果为引导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出了八大战略建议。
可穿戴式压力传感器对于实时监测人类活动和仿生机器人状态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明佳和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黄长水联合团队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超灵敏压力传感器海绵,实现了用于可穿戴健康监测的超灵敏压力传感。相关成果3月25日在线发表于《纳米通讯》上。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产RMD焊接设备在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五标段应用过程中根部接头出现未熔合和密集性气孔缺陷,通过对RMD焊机内置参数热起弧、收弧、外界环境因素及焊工操作技巧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设备内置参数精准设置、排除影响气体保护的外界因素等改进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日,由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全球最大5米智能立环高梯度磁选机在山东临朐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企业永攀“产业珠峰”的重要里程碑,更代表了我国乃至国际高端磁电选矿装备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伴随“双碳”目标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电动汽车、风光储等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锂离子电池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储能器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目前锂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组成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3月26日,《青海新闻联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以“西部矿业:延长产业链 实现资源再利用”为题深度报道西部矿业集团公司整体布局上下游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用绿色低碳,资源再利用的方式,从局部生产“单行道”,到原料、产品、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吃干榨尽”的“大循环”,实现“废渣”到“产品”变废为宝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