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兴发铝业实现营业额约1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股东应占年度溢利增至约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交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的减少以及销售订单的增加。然而,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11.5%降至9.4%。尽管面临挑战,兴发铝业依然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增长,展现了其在铝加工行业的强大竞争力。
2025 年 3 月 25 日,重庆裕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綦江区的年产 15 万吨铝板带箔及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涵盖铸轧、冷轧、箔轧及彩涂等先进生产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高端领域,标志着公司在铝加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和升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 年 3 月 25 日,印度政府宣布将免除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和手机的数十种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当地生产商抵御美国互惠关税的潜在影响,同时推动印度本土电动汽车和手机产业的发展。通过降低进口成本,印度政府希望吸引更多投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天齐锂业遭遇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亏损,净亏损达到79.05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72.97亿元出现盈转亏的情况。公司表示,业绩变化主要因锂产品价格下滑与定价机制错配、重要联营公司SQM业绩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和汇兑损失增加等多方面因素所致。这一亏损情况不仅对天齐锂业的市场表现产生了影响,也引发了行业对锂产品市场前景的进一步关注。
2025 年 3 月 27 日,赛力斯宣布完成对龙盛新能源的收购,正式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耗资超 81 亿元人民币,标志着赛力斯从超级工厂的“租户”转变为“业主”。这一战略性举措不仅为赛力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自主性,也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预计到 2030 年,我国退役的锂电池总量将突破 280 万吨。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江苏开放大学的“智锂再生”团队携其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电化学碳捕集膜蒸馏工艺,走进安徽嘉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讨退役锂电池的绿色、高效回收解决方案。该技术无需添加化学试剂,可实现单/多价元素的高效分离,分离系数高达 14000 以上,同时能够回收高纯度的碳酸锂,纯度超过 99.8%,并实现零废液排放,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团访问坦桑尼亚,就矿业项目进展及非洲矿业中心战略与坦方深入交流。盛和代表团与坦桑尼亚多位政府官员会晤,介绍了芬戈尼项目进展,并就塔吉里项目开发方案及矿业中心投资计划展开讨论。双方就深化矿业投资、项目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面达成共识,坦方表示将在政策和项目开发上给予支持。此次访问为中坦矿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双方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协调发展。
2025 年 3 月 25 日消息,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锂电池自放电筛选技术。该技术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检测步骤,能够高效识别并筛选出存在内部缺陷的不良电池,确保电池质量和安全性。这一技术的推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锂电池行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 年 3 月,第三十八届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CIHF 202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比克电池携三款倍率型聚合物电池新品精彩亮相,这些新品在容量、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和宽温性能上表现出色,将助力智能家居产品在体积、形状和功率等方面实现更多创新。三款新品电芯均具备优异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适用于扫地机器人、无绳吸尘器和洗地机等清扫工具,提供更大的瞬时功率,同时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用户操作疲劳感。
2025年以来,楚能新能源在储能领域斩获五份大订单,涵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及多个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3月15日,楚能新能源与特隆美储能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2月13日,入围中国电建集团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集中采购项目;2月10日,中标中国电建装备公司5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采购项目;1月17日,中标中国电建装备公司314Ah储能电池标段;1月10日,成为中核汇能及新华发电2025-2026年度储能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之一。这些订单凸显了楚能新能源在储能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为其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 年 3 月 25 日,中色股份印尼阿曼铜冶炼项目顺利产出首批阴极铜板,标志着该项目铜产品生产线全线贯通。检测结果显示,阴极铜板纯度达到 99.99%,符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A 级标准。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中色股份在国际铜冶炼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印尼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5 年 3 月,Talga 集团宣布其位于瑞典北部的 Nunasvaara 南部天然石墨矿被授予欧盟战略项目地位。这一地位的授予是基于欧盟委员会的关键原材料(CRM)法案,旨在加强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所需关键原材料项目方面的自主权。该战略项目地位将为 Talga 集团的 Vittangi 电池阳极项目提供优先许可和融资机会,进一步推动其与欧洲关键原材料战略的一致性。
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RONN Inc.公司正加大对氢能的投入,以满足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翻倍,但电网容量不足导致新数据中心建设延迟。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且可快速部署的能源解决方案,能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还可模块化扩展以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目前,RONN Inc.正在加拿大、巴巴多斯和韩国等地建立氢能枢纽和绿色能源园区,助力全球清洁能源推广。
2025年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应用,实现火电、光伏、风能、储能等多元电力智能化管理,保障电力可靠、稳定、绿色供应。同时,支持煤炭企业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这一举措将助力内蒙古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为全国提供经验。
氢辉能源向欧洲客户交付了BriLyzer®-S50 PEM电解槽,这是其在全球市场的重要突破。该电解槽由自动化柔性产线组装,精度高,安全性能好,相比手动装配,一致性更强,气密性更优。它采用自研的高性能膜电极,运行功率宽,能秒级响应,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此次交付不仅彰显了氢辉能源的技术实力,也为欧洲绿氢发展助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雄韬氢雄推出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VISTAH-240A,专为重型商用车和长途运输设计,性能卓越。它采用自主研发的纸电堆技术,体积功率密度高达1.2kW/L,效率与寿命双优,系统平均效率达60%,最大效率70%,显著降低氢耗,节省运营成本。VISTAH-240A还具备超强环境适应性,能在高原和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其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控为用户带来高效可靠体验,推动氢能商用车商业化进程,助力绿色交通发展。
现代汽车计划在蔚山工厂建设氢能电池工厂,预计2028年量产并推出新车型“All New Nexo”,以巩固其在氢能汽车市场的地位。然而,目前Nexo销量低迷,2022至2024年销量持续下降,今年前两个月国内销量也同比下降18.3%。尽管韩政府提供补贴,但因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不足,消费者兴趣不高。目前韩国加氢站数量仅占加油站的2%,首尔仅有10个。业内人士认为,现代汽车持续投资氢能汽车是看中其长期增长潜力。
2025年3月24日,法国Renew Tech公司来到湖州德清氢航科技总部考察并签署合作协议。Renew Tech是一家在法国、非洲和北美开拓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科技公司,与氢航科技在分布式氢能社会和独立户用能源系统方面有共同愿景,认为氢能可作为二级备电,弥补太阳能和锂电池的不足,尤其在长周期、大储能需求下更具经济性。
江苏长光时空高性能光芯片项目在无锡市惠山区正式落成投产,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领衔,成功攻克激光芯片稳定性、超低噪声等关键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基地在手订单超2000万元,展现强大市场潜力。项目将推动激光芯片技术与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3月26日,天合元氢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天擎系列第二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该产品凭借更安全、稳定、高效和经济的性能,突破了规模化制氢的技术瓶颈,为绿氢发展提供核心支撑。二代装备在启停效率、直流能耗、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材料优化、结构改进和智能监测等方式,解决了行业痛点。其关键性能获权威认证,且基于扬州智能生产基地的全自动化产线制造,产能与技术双轮驱动,助力构建零碳产业链。
3月25-26日,2025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产业峰会在上海举办,聚焦电池结构创新、热管理技术突破及轻量化解决方案。圆柱电芯作为核心动力,市场持续增长,大尺寸型号成主流,新兴应用对电池性能要求更高。远东电池在峰会上分享了高比能圆柱电芯技术突破,其21700-6000mAh系列电芯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功应用于工业四足机器人,成为行业标杆。同时,远东电池还在加速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以“高一致性、高安全、高适配”的技术理念,引领全球圆柱电芯技术革新,为智能时代提供绿色、高效的能源支持。
2025年3月22日,新疆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国绿发阜康1.3GW光伏项目同步启动。该项目位于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由阜康市中绿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计划当年并网30万千瓦,总投资50亿元。中绿电作为中国绿发投资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业务涵盖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中绿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639万千瓦,全部来自光伏,业绩显著增长。项目的实施将助力新疆能源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月26日,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微电网项目投运,这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项目。项目由常州滨湖建设发展集团与供电公司合作建设,包含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等,可为园区提供稳定绿色电能。通过微电网管控平台,实现光伏、储能、充电设施等协同调控,还能参与虚拟电厂辅助服务。项目采用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微电网系统,省去交直流转换环节,降低能源损耗,且配置多种储能设备探索协同运行模式。
3月25日,河南龙源清丰100兆瓦风电项目16台风机基础浇筑全部完成,为机组顺利并网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施工内容包括风机道路及基础建设,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煤炭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二氧化硫683吨,对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结构优化和大气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2025年3月20日,宁夏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推动宁夏储能并网总容量突破500万千瓦,达到511.4万千瓦,同比增长44.87%。宁夏通过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4132万千瓦,占总电力装机比重提升至55%。同时,宁夏新能源外送电量创新高,绿氢产能位居全国第二。结合电网结构和新能源发展规划,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制定支持储能建设和运行的意见,推动储能电站按期并网,提升新能源稳定性,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3月24日,五建天禹周口市迎风发电有限公司的26MW分散式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成功,即将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合同造价约1.95亿,总装机容量26MW,包含4台6.5MW风力发电机组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风机叶片长达107米,机舱重达158吨,吊装高度140米,吊装过程极具挑战。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带来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甘肃山丹县东乐北滩50MW/200MWh中帛源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正式建成投用,由200套集装箱、400个储液罐组成,可高效存储与释放电能,优化电网运行。项目由甘肃伟力得储能电池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致力于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创新。山丹县围绕“3+3”产业链目标,发展新能源及储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甘肃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重达270吨的发电机定子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多介质、宽温域储换热系统和大断面隧道式储气库密封技术,预计2025年底并网发电,建成后可满足近3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为我国新能源储能领域提供重要示范,助力能源转型。
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改升级富氧侧吹炉和阳极铜精炼炉,显著提升产能效益并实现节能环保。今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处置含铜固危废料1万吨,提炼粗铜、阳极铜约2200吨,产值约1.5亿元,为全年生产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省近日以网上挂牌方式集中出让今年首批29宗战略性矿产资源探矿权,成交总价约8.8亿元。此次出让以铁、金、硼、铜、锰等矿产资源为主攻方向,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市场化公开出让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矿业市场活力,推动全省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