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储能成功助力拉美最大光储电站——智利基亚瓜(Quillagua)光储电站项目完成调试并顺利投运。该项目规模为221MW/1200MWh,配备超过45.2万块太阳能板及267套MC Cube比亚迪魔方储能系统。比亚迪储能凭借领先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98%,适配沙漠环境,降低运维成本。项目实现“白天发电、夜间供电”,助力智利能源转型。Contour Global公司CEO Antonio Cammisecra高度评价项目,称其提前数月运行,稳定电网,解决供需挑战。比亚迪储能将持续发力,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当地时间4月15日,林洋集团总裁、林洋能源董事长陆永华等高层领导赴意大利米兰,与SVAM公司举行深度会谈,并签署意大利560MWh储能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合作项目执行进展、区域电力市场形势及未来合作路径进行探讨。
随着国际供应链形势变化,国内半导体设备电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以英杰电气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加速技术攻关,在刻蚀设备电源等关键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三祥新材在核级锆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发的核级海绵锆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获得核电供应链订单,为我国核能产业关键材料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星源卓镁近日宣布获得国内某零部件厂商的新能源汽车镁合金动力总成壳体开发项目,预计2026年启动量产,未来四年销售额将达6.5亿元。该合作进一步凸显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中船特气专注于电子特种气体及含氟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核心产品包括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高纯度电子特气,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领域。公司持续优化技术工艺,为国内电子材料供应链提供关键支持。
腾远钴业宣布将与SAWA集团合作,在刚果(金)设立合资公司并建设铜钴湿法冶炼厂。该项目计划年产3万吨铜和2000吨钴,总投资9.8亿元,建设周期18个月。此举旨在强化上游资源供应,提升公司在全球钴产业链的竞争力。
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市积极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制氢示范基地,展现了对绿色发展的决心,也为新能源产业注入新活力。目前,碱液电解制氢厂房内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作人员测试设备,电力工人安装防爆灯具,制氢管道系统调试脱盐水运行,脱盐水站正常运转。该示范项目投资59.56亿元,装机规模80万千瓦,凭借六项全国领先技术,被国家电投列为绿色氢基能源转化标杆项目,成为国内绿氢产业创新典范。
卡倍亿宣布拟通过可转债募资不超过6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高速铜缆项目、墨西哥汽车线缆生产基地及宁波产线改造。此次募资将助力公司完善在高速数据传输和新能源汽车线缆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北方稀土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6亿元,净利润10.04亿元,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影响利润表现。面对市场变化,公司2025年经营目标转向稳健发展,计划实现营收372.17亿元以上,利润总额28.2亿元以上。
索马里政府最近启动了一个太阳能发电厂的招标项目,计划在西北部博拉马建设一座8MW的太阳能发电厂,配备20MWh的电池储能系统。合同内容包括混合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等,还会安装5公里的33kV输出线路。该项目由世界银行融资,属于索马里电力行业恢复项目的一部分。招标文件可在政府网站获取,投标前会议定于5月14日线上举行,申请截止日期是6月14日。这已经是索马里一系列太阳能配储项目中的最新一个,此前还有12MW/36MWh和55MW/160MWh两个项目,申请截止日期均为5月5日。
4月18日,宁德时代与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零碳能源补给生态链,推动产业零碳发展。双方将围绕零碳陆港、新能源公交车、物流仓储服务、重卡电动化及换电业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光储充换检”一体化能源网络,推动公交场站与铁路港区清洁能源全覆盖,布局重卡换电站助力物流运输电动化转型。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发陆港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打造“零碳智慧铁路港”示范区,并构建贯通国内外的“零碳物流走廊”,为新能源产品与装备出海提供绿色通道。
4月15日,浙江冠盛东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建设项目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目占地135.2亩,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总投资超10亿元,于2024年5月奠基,预计2025年底竣工验收,2026年年中达产,达产后年产210万支电芯及系统。项目生产的固态电池产品具有高安全、大倍率、超低温、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将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储能、构网型储能、通信基站、大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电动船舶、电动重卡等场景。
4月21日,琏升科技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并购兴储世纪布局下游“光伏+储能”及智能微电网相关业务,并定于4月21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38名交易对方购买兴储世纪69.71%股份,并向控股股东海南琏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兴储世纪成立于2007年,主营业务涵盖光伏发电及智能微电网产品,拥有成熟的海内外渠道资源。通过此次并购,琏升科技将进一步深化在光伏高效异质结技术产业链的布局,把握光储一体化的市场机遇,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4月15日,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发布国产首台直管结构70MPa压缩氢气加气机检定装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该项目由大检集团计量院牵头,通过整合资源、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兼容35MPa和70MPa压力的检定装置,具备灵活切换、智能监测、便携防爆等特点,解决了加氢站氢气流量计量值溯源难题,规范加氢站运营,保障贸易结算公平。
印度塔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Agratas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与15家国际银行组成的银团签署了一笔7.5亿英镑的过桥贷款,用于资助英国最大电池制造厂建设。这是2025年印度公司最大三笔外币贷款之一,资金正在发放中。该厂预计2030年代初全面运营,能满足英国汽车行业近50%的电池产能需求,是塔塔集团40亿英镑英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项目的一部分,将落户萨默塞特郡,助力英国向电动汽车转型。
4月17日,扬州经开区举办了钙钛矿产业专题招商会,汇聚了各界嘉宾,共同探讨产业发展。会上,市委常委张利强调扬州经开区围绕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强区”战略,构建了以新能源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格局,钙钛矿光伏电池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已推动全球首个钙钛矿产业园落户经开区。此次“钙钛矿创新中心”揭牌及多个重大项目的签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胡春风也介绍了经开区的发展情况,邀请嘉宾寻求合作,助力产业繁荣。
新疆陕投木垒4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在4月18日完成了60台风机基础施工,成功转入安装阶段。项目位于昌吉州木垒县,施工团队克服低温、强风沙等困难,优化方案,提前完成约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单台风机基础混凝土量最高达1100立方米,积累了沙漠地区施工经验。施工期间,团队严格把控质量和安全。目前正全力推进设备安装调试,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超9.6亿度,将有力推动新疆“双碳”目标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山西临汾大宁县三多乡的100MW风电场项目圆满完成“首吊”节点,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总装机规模100MW,安装16台单机容量6.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并新建220kV升压变电站及配套送出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35亿千瓦时,能满足约10万户家庭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项目团队克服山区复杂地形和大风预警等困难,通过地质勘测、优化吊装方案、安全运输等方式确保施工顺利。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数字化管理和生态修复同步技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和低碳转型。
4月17日,兴仁市屯脚坪寨风电场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是粤黔新能源分公司今年第二个投产的风电场。项目团队克服诸多困难,科学制定方案,保障了风机顺利并网。该风电场位于贵州兴仁市,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1.98亿千瓦时,可显著节约煤炭并减少碳排放。项目建设注重生态保护,还结合当地茶园打造生态长廊,推动旅游和乡村振兴。
北方稀土的主要产品包括稀土原料产品、稀土功能材料产品及稀土终端应用产品。其中,稀土原料产品营收占比最高,达到48.2%,而稀土功能材料营收占比24.04%。不过,由于稀土产品价格低迷,这些产品的营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永茂泰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41亿元,同比增长15.93%;净利润实现3750.96万元,同比增长21.3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铝合金业务板块的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和再生铝领域的业务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在截至今年3月的2025财年前三个季度内,其位于夸祖鲁-纳塔尔省的Hillside铝冶炼厂的可销售铝产量出现了1%的下滑,降至537,000吨,但公司仍决定维持其2025财年的铝产出目标不变。
4月19日,华能中卫两个分散式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吊装。项目位于宁夏中卫市,总装机容量35MW,预计年新增绿电8795.15万kWh,助力“双碳”目标。建设中,年轻团队克服戈壁滩风沙、运输不便等困难,精心优化方案,精准把握施工时机,高效完成任务。团队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能力,目前正朝着5月底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目标奋进,为华能宁夏公司发展注入新动力。
4月20日,德格县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启动132个项目,总投资108亿元,涉及产业、基础建设、民生等领域。其中,马尼干戈50万千瓦光伏项目备受关注,总投资28.22亿元,预计2026年12月投产。这是甘孜州首个州属国企自主开发的最大新能源光伏项目。项目建设将运用华为数字化技术,实现运维智慧化,提升发电效率和安全水平。施工中采用无尘化作业和植被恢复技术,实现生态经济双赢。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9.2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对推动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牵头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开展实海试验。此次试验是国内首次针对自主研制的该系统进行长达720小时的连续长时测试。尽管试验期间遭遇罕见大风浪,但系统已在海上安全运行超240小时,设备工作正常。该团队还与三峡集团等企业合作,历经一年多攻关,完成了系统方案设计及研制,并通过陆上联调联试和专家评审。此次试验旨在南海复杂海洋环境下,测试系统在多种极限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突破关键技术,为海上可再生能源制储运氢系统研发提供支撑。
广东南海电力设计院设计的中山市翠亨新区储能电站一期工程于4月18日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南朗镇横门工业园区,利用废弃场地建设,总规模100MW/200MWh,含20套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及1座220kV升压站。投运后能缓解供电压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设计亮点包括一级能效主变、全站黑启动能力及智能运维云平台。未来,设计院将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双碳”目标。
荷兰MCPV公司近期获得1000万欧元资助,将在西班牙图德拉建2.5GW太阳能组件厂。这笔资助来自西班牙生态转型部的近3亿欧元拨款,该部门共向34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分配资金。此前,MCPV还从荷兰国家增长基金等处获得420万欧元融资,用于在荷兰建设4GW太阳能电池厂。两个项目均聚焦HJT技术,4GW电池厂预计2026年末开建,2.5GW组件厂2028年开建,2029年初投产。
中国大唐集团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主体工程即将收官。该项目总投资超13亿元,于2023年11月开工,2025年1月并网投产,包含12万千瓦风电、3万千瓦光伏及配套储能系统,总装机规模15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超4亿千瓦时。它首创“风光储氢+煤化工”深度耦合模式,用绿氢替代传统高碳工艺,助力煤化工基地增产甲醇、减排二氧化碳,提升综合能效,还填补了高寒地区大规模绿氢应用空白,推动传统能源基地绿色转型,为内蒙古打造“北疆绿氢城”注入动力。
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正加速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其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百川光热公司繁忙生产光热反射镜,这些镜子将运往西北光热发电站,成为重要设备。百川光热是内蒙古唯一量产的光热发电制造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工厂设计产能可配套两个GW光热电站。其选择鄂尔多斯是看好当地发展前景。光热发电相比光伏更稳定、易储存,未来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有望大幅提升装机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