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未来10-30年,新能源技术革命将催生五个10万亿级大产业,涵盖新能源基础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交通全面电动化、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以及绿色氢能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瑞浦兰钧能源副总裁侯敏透露,公司最新研发的310Wh/kg半固态电池即将在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该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750Wh/L,功率性能和内阻接近液态电池,热失控时间超过30分钟,循环寿命预期大于1200周。此外,公司还在深入研究800-850Wh/L高体积能量密度电芯,预计今年下半年发布。这标志着瑞浦兰钧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近日强调,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协同发展。他指出,固液混合电池的研发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提高了电池安全性并降低了有机电解液用量。未来,需加快突破成本、环境适应性和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推动其系统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需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此外,还需加强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豪美新材同样表现出色。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了15.50%,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营收的增长,也显示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2.05亿元,同比增长14.02%,进一步证明了公司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透露,容百科技聚焦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已进入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同时,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中试验证将在今年完成,并计划于明年建成量产线。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容百科技在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大中矿业全资孙公司郴州市城泰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锂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通过了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审查。该矿区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折合碳酸锂当量达324.43万吨。此次审查通过标志着项目开发进入新阶段,将为我国锂资源供应提供重要保障。
江苏华盛联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近日取得显著进展。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旨在提升锂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长期循环性能,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向高端化转型。一期工程计划于5月试生产,年底前竣工投产;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项目投产后,将为市场提供包括人造石墨负极、硅氧负极、硅碳负极在内的多种高性能负极材料。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改性人造石墨材料取得重大突破。该材料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碳复合层包裹,显著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并提升了电池容量和压实密度。这一创新成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金徽股份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实现了在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背景下的逆势上扬。总资产增至64.74亿元,同比增长14.81%,彰显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公司注重技术创新,2024年研发投入达4649万元,占营收比例的3.02%,同比增长10.08%。
协鑫光电作为协鑫集团旗下的光伏技术先锋,始终致力于推动下一代高效光伏技术的突破。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果,1mx2m钙钛矿单结组件的转化效率已达到19.04%,并成功获得TÜV莱茵IEC 61215和IEC 61730的安全及可靠性认证。
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由中化西南院承建,每天可生产15吨纯度高达99.999%的氢气,年产能达到5100吨,为广州、佛山、香港等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稳定的高品质氢气供应。
山西省印发《氢能产业链2025年行动方案》,计划在太原构建高纯度工业副产氢生产基地,推进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利用工业副产氢优势,通过先进提纯技术实现规模化制氢,优化成本,构建就近消纳体系。同时,推动氢能产业重点示范开发区的“链主”“链核”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引进培育关键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吉林市高新区近日启动了一项总投资6.6亿元的人造石墨负极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该项目利用高新区已建成的专项债厂房,分两期建设,旨在实现3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并推进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吉林市在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印尼曼帕瓦氧化铝厂SGAR项目一期100万吨氧化铝产能于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投产,标志着印尼在氧化铝生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由印尼矿业子公司Inalum与ANTAM联合运营,旨在通过两期项目实现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印尼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的精炼铜产量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4-25财年的精炼铜产量增长了7.1%,总量达到了49.7万吨。除铝、铜和铁矿石外,其他关键矿产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锰矿产量增长了12.8%,达到340万吨;铝土矿产量增长了3.6%,总量为2270万吨;铅精矿产量也增长了3.5%,达到了35.2万吨。
2025年3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联动,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63个城市,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活动通过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电量50万度,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此次实测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16省区30个V2G项目纳入国家首批试点,推动车网互动技术规模化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为全国推广提供经验。
青海海南州塔拉滩光伏园区2024年发电量达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作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集群,该园区采用先进铝合金支架系统和高效逆变器,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为西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标志着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由潍柴与比亚迪强强联合,位于烟台福山区,占地面积约17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包括潍柴弗迪电池建设项目和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分别具备20GWh/年电芯产能和电池PACK产能。产品采用刀片电池技术,具备高安全性、快充能力、高能量密度等优势,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
2025年3月28日,新风光1GWh储能直流侧、1GWh储能电芯及储能工业空调、消防系统、水冷系统等框采开标,33家企业入围。储能直流侧系统平均报价0.3931元/Wh,电芯平均报价0.2791元/Wh。入围企业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中车株洲所、鹏辉能源、宁德时代等。此次集采推动了储能技术进步与成本优化,提升了市场透明度与公平竞争,助力储能项目落地实施,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持。
2025年3月29日,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项目——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成功并网发电。项目位于山南市曲松县加娃村,装机规模250兆瓦,配置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夜间可连续4小时输出20万千瓦时电量,年均发电量约3.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56万吨。项目在高寒、低压、缺氧的环境下完成建设,吸纳当地农牧民务工1000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3月29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在成都展示全球首款本征安全的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该技术采用“固液分离”模式,实现全链条本征安全,破解大容量长时储能安全难题。历经13年技术攻关,项目在成都完成产业化关键一跃。目前,产品已通过本征安全测试,示范应用与商业推广同步推进,采用“1+N+M”产业布局,获市场认可,计划在成都及周边建设升级版商业产线。
阳江市在2025年将重点推进168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861.6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有9个海上风电项目入选,总装机容量为5000MW,涵盖了续建和新开工两大类。其中,续建项目包括中广核阳江帆石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华电阳江三山岛六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阳江青洲五、七海上风电场项目,以及阳江青洲五、青洲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项目。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星源材质决定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公司的隔膜产能。公司表示,各基地的投资建设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则要求履行了审议程序,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在锂电池隔膜料领域的领先地位,扬子石化在2024年12月11日正式投入了锂电池隔膜树脂加工设施及自动化包装系统。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还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周期,为扬子石化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根据协议,香港东风投资将把其持有的东峰集团3.7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00%)转让给衢州智尚,同时将其持有的1.8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9.90%)转让给衢州智威。这次股权转让的总价款为18.69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3.335元。
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08亿元,占地面积为22亩,计划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额为6000万元,预计建设周期为12个月。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1亿元,年税收贡献将达到1436万元,并可带动当地200人的就业。
3月28日,凉城县人民政府又与维斯克(山东)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250MW/1000MWh共享独立储能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将在凉城县县域内建设大规模的共享独立储能设施。
据公示信息透露,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36.2097亿元,旨在建设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以满足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需求。这些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拆解车间、电芯拆解车间、浸出预处理车间等关键生产环节,以及磷酸铁车间、碳酸锂车间、石墨再生车间等核心生产单元。
缅甸突发强震引发锡矿运输担忧,市场供应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佤邦地区复产计划持续推进,有望缓解全球锡市紧张局面。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锡价仍将维持波动,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矿区复产进度及运输恢复情况。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铌金属的应用价值正被重新定义。这种稀有金属凭借优异的超导性能和机械强度,在机器人关节、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业内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为铌金属带来500-1000吨的新增需求,推动全球铌产业链加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