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锂电池带电破碎分选技术研究成果丰硕。在安全环保、高效分选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不仅提升资源回收率,还深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政策与市场推动下,该技术为废旧电池回收及资源循环利用带来新变革。
1月18日,安徽宜车新能源汽车创新城在合肥市包河区正式亮相,成为安徽首座新能源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该项目是包河区打造全链条、全生态体系的重要布局,旨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2024年,包河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10亿元,2025年将深化全链条发展体系。宜车城提出“共生共创共享共赢”理念,探索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新模式,目标是两年内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汽车消费与服务中心。
信质集团的年产40万套新能源汽车三合一及五合一电机生产项目厂房于1月17日落成,这是其首个电机整机生产项目,对集团加速新能源汽车集成发展意义重大,也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该项目位于江北眼镜科创园东侧,占地59669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厂房内将购置先进设备,建成后年产40万套电机。得益于椒江政府支持,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45天,半年厂房落成,预计两个月后投产。信质集团正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1月13日和14日,葫芦岛市和丹东市分别发布了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配置公告。葫芦岛市的项目位于东南部海域,离岸11到22公里,水深17到20米,总规模80万千瓦。丹东市的项目分为DD1和DD2,分别为150万千瓦和200万千瓦,总容量350万千瓦。1月2日,辽宁省发改委发布了2024年度海上风电建设方案,总规模700万千瓦,其中大连市200万千瓦,丹东市350万千瓦,营口市70万千瓦,葫芦岛市80万千瓦。1月6日,大连市发布了2024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配置方案,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
南宁振兴站所采用的低温高效氨分解催化剂及氨分解-氢气纯化一体化工艺,不仅大幅降低了氨分解制氢的反应温度,还有效降低了能耗,设计氢气回收率高达96%以上。同时,加氢系统主要设备的撬装化、单元模块化设计,实现了装置的整体运输、实时数据采集及云端监控等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和经济性。
该生产基地的建设内容涵盖了铜箔钛阳极、铝箔钛阳极及制氢特种阳极的生产车间厂房建设,以及钢结构厂房、办公楼、配套道路、给排水系统和绿化工程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将为生产基地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GE Vernova在日本的陆上风电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最近,它获得了为日本青森县的Iwaya和Shitsukari风电场提供14台4.2MW-117m风电机组的订单,这使得其在日本的陆上风电机组装机总容量达到了1.8GW。这份订单是2024年以来GE Vernova在日本获得的第四次确认订单,预计相关项目将在2028年投入商业运营。这些项目将助力日本实现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从36%提高到38%的目标。而从全球范围来看,GE Vernova的陆上风电业务已安装超过56000多台风电机组,装机容量接近120GW。
根据公示内容,制氢设备采购合同部分,卖方明确为山东奥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为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提供一套200Nm³/h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压缩系统相关设备,以满足港区对氢能源的需求。这份合同的金额高达4840300元,充分展现了山东奥氢动力在氢能源设备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宝鸡盛世东荣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此次打造的TC4合金材料结构件生产基地,不仅将提升公司在钛合金材料生产领域的竞争力,也将为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钛合金结构件产品。
钠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NAMEY1#钠离子电池产品,凭借其大倍率、长循环、低成本、高安全等多方面优势,在轻型动力、启停电源、工程机械、储能设备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款产品的成功推出,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该项目主要聚焦于钛及钛合金带箔材和棒线材的生产线建设。这些生产线将专门用于生产3C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所需的金属钛及钛合金带材、箔材、棒线材等产品。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钛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在钛产业链上的竞争力。
该应急电源系统由华阳股份公司、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该系统不仅创新研发了多种新型材料和工艺,提高了钠离子电芯的一致性、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还开发了高安全储能系统,有效提高了应急电源系统的安全性。
日本曾是充电电池领域的领头羊,但如今已被韩国和中国超越,其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已跌至5%以下。不过,日本正试图通过新一代全固态电池重振雄风。日本拥有全球最多的全固态电池相关专利,且政府大力支持,计划到2030年恢复20%的电池市场份额。目前,日本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方面仅微弱领先中韩,而中韩企业也有望在2027年实现商业化。未来,随着全球多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加剧,日本能否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仍是未知数。
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增长迅猛,出货量达1200GWh,同比增长33%,其中动力电池占780GW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又占其72%。预计2025年,锂电池市场需求仍将保持30%增长,磷酸铁锂电池继续主导市场,出货量有望达1350GWh,同比增长50%。同时,磷与磷酸铁需求大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虽供大于求,但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有望上涨,行业盈利能力将大幅修复,湖南裕能等一梯队供应商仍将占据市场龙头地位。
根据合同内容,阳光氢能将为该项目提供多套高效、可靠的1000Nm³/h ALK制氢装备,并配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柔性制氢解决方案。所有设备预计将在2025年内完成交付,这将为阿曼在全球绿氢产业中的竞争地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屹通新材在高端金属粉体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政策,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引进VC真空浇铸、125MN和45MN智能自由锻造液压机、大型数控高精度机加工设备等先进智能化设备,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在业务运营上便传出了捷报。仅在首周内,公司新签订的海绵钛合同额便突破了1.6亿元大关,其中三大战略客户的订单总额更是高达1.5亿元,为公司的全年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越南精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豪鹏科技在越南的子公司,其成立不仅体现了豪鹏科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深化,更承载了优化全球供应链、提高全球响应能力的重要使命。公司致力于推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确保工厂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绿色商业活动和可持续发展。
沙特比沙电化学储能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南部的边陲重镇比沙堡,距离红海约160公里。项目一期建设规模高达500兆瓦/2000兆瓦时,能够为当地电网提供灵活的电能调峰服务,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并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锡矿山光伏电站站长周梁树介绍,电站一期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时,二期则为10万千瓦时。预计一期每天的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千瓦时。自2022年投产以来,电站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值,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发电量任务。
项目选址于东方市大田镇,充分利用戈枕进场道路的路面空间,通过铺设光伏廊道的形式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廊道全长达6.5公里,通廊宽度主要为14米,部分路段为9.5米,共计安装BC 645Wp单晶硅高效组件29224块,直流侧装机容量达到18.85MWp。
此次合作不仅是对双良新能源技术实力的肯定,更是其海外市场拓展的重大突破。通过为阿曼绿氢绿氨项目提供多台套绿电制氢系统,双良新能源将助力阿曼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将为全球绿氢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蒙星纳米生产的磷酸锰铁锂及前驱体材料,其能量密度相较磷酸铁锂高出10%~20%,可以为电动车提供更高的续航里程,同时在大电流放电性能和低温充电性能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颍河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于1月15日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正式开工,总投资5.54亿元。项目涵盖200MW/400MWh储能电站,可满足约5万户家庭一天用电需求,有效缓解高峰供电压力。还包括智能生产线建设,投资2亿元,涵盖储能设备配套的多个关键领域。此外,投资1.5亿元建设高端储能电池顶盖壳体及周边配套产品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期年生产销售2GWh大型储能设备和5GWh相关产品,年销售总额达13亿元,年度缴税额超3000万元,将有力推动区域储能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宏英智能(001266)在浸没式储能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其创新技术将电芯浸没于冷却液,形成天然消防体系,降低热失控风险,同时提升电芯温度一致性,延长系统寿命,增强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场景,该技术可替代传统柴发,参与调峰调频,最大化企业用电收益。目前,宏英智能的浸没式储能产品及系统已实现批量交货,引领行业新趋势,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
华润新能源焦作火车站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正式上线,由华润新能源(博爱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焦作市人大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项目集分布式光伏、储能与充电站于一体,配备先进设备,实现“一秒一公里”极速充电。项目上线标志着焦作市在新能源领域迈出坚实一步,助力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意大利政府近期更新了“转型5.0税收抵免计划”,大幅提高了对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税收抵免标准,旨在鼓励工业领域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能源转型。新政策不仅提高了税收抵免比例,还简化了投资等级,为欧盟内部生产的高效组件提供了更高激励,进一步促进了意大利及欧盟光伏产业的发展。
2025年1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下达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其中新能源项目备受瞩目。重大实施类项目中新能源项目达15.921GW,重大准备类项目中新能源项目为4.6GW,涵盖了风电和光伏两大领域,众多知名能源企业纷纷入围,这标志着山东省新能源发展将迈入新阶段,为全省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光伏产品出口连续4年超过2000亿元,成为绿色贸易的亮眼名片。我国在绿色能源、数字贸易以及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月16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未来产业加速器和试验场“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快钙钛矿、光伏材料等新型发电材料以及固态电池、水系电池等储能材料产品开发,实现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海上风电等领域应用。支持钙钛矿电池连续真空沉积设备、层间界面加工、电池结构优化等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大功率钙钛矿电池片转换效率、制造效率、寿命稳定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