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包式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渗漏水一直是地下工程的一大顽疾,如何防止隧道渗漏水一直是隧道和地下工程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防水体系中的防水卷材因其无法与初支密贴,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空腔,地下水容易在空腔内自由流动,并在防水系统的破损点处发生渗漏,这使得难以发现漏水源,极大地增加了后期堵水难度与成本。而喷膜防水材料凭借与初支及二衬混凝土的紧密粘结性能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防水卷材存在的窜水问题。因此,基于喷膜防水材料的隧道全包防水结构应运而生,这种结构通过将喷膜防水材料施作于隧道的拱顶、边墙和仰拱得到一个全包式的防水结构,不仅提高了隧道防水能力,而且还能在隧道出现渗漏水时对渗漏源进行精准定位,从源头上治理渗漏水,大大降低了隧道维护的难度与费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3.然而,本技术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这种基于喷膜防水材料的隧道全包防水结构在仰拱处的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全包式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以解决了现有隧道全包防水结构的仰拱处防水效果差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方面,提供一种全包式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布置的初期支护层、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
7.所述防水层包括喷膜防水层和防水卷材层;
8.所述喷膜防水层设于隧道的边墙和拱顶处的初期支护层与二次衬砌层之间;
9.所述防水卷材层设于隧道的仰拱处的初期支护层与二次衬砌层之间;
10.所述防水卷材层的边缘处朝向所述二次衬砌层的一面设有粘接层;
11.所述喷膜防水层的端部搭接在所述粘接层上。
12.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隧道全包防水结构在将喷膜防水材料施作于隧道底部后,由于防水材料在养护期不允许工人踩踏施工,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往往在隧道内设置通行栈桥。但由于隧道内环境较差,车辆通行时灰尘、泥土等掉入未养护完成的喷膜防水层上,从而造成防水层质量缺陷,导致隧道仰拱处的防水效果差。因此,本技术通过将隧道的仰拱处的喷膜防水层改为铺设防水卷材层,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能保证隧道仰拱处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在喷膜防水层与防水卷材层的搭接处设置粘接层,使得喷膜防水层与防水卷材层紧密连接,保证该防水薄弱区的防水效果。
声明:
“全包式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