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超前水平加筋旋喷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局部段落穿越疏松砂岩,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弱胶结,成岩程度差,遇水易软化崩解,天然抗压强度1~4mpa左右,属极软岩。当隧道穿越该地层时,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得围岩处于临空状态,改变应力条件,原岩应力释放加上开挖对围岩的扰动作用,应力释放快,初期变形速率、变形量均较大,导致围岩几乎无自稳能力,极易在隧道开挖瞬间出现拱顶冒顶、塌方,且塌方量较大,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针对公路隧道穿越疏松砂岩地段,主要采取超前大管棚和超前高压水平旋喷桩的支护措施。对于超前管棚支护,先行施设的管棚,以掌子面和后方支撑为支点,形成一个梁式结构,二者构成环绕隧洞轮廓的壳状结构,可有效抑制围岩松动和垮塌。一般采用直径为108mm的钢管作为超前支护杆体,管内配筋加注浆,以增加管棚刚度。此外,注浆浆液经管壁孔压入围岩裂隙中,使松散岩体胶结、固结,从而改善了软弱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强了围岩的自承能力,达到加固钢管周边软弱围岩的目的。对于整体性好、胶结作用良好或一般的围岩,超前管棚的支护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于胶结作用差、颗粒较小的疏松砂岩,由于管棚的注浆加固效果有限,且砂岩颗粒易从各杆体之间的间隙中持续流出,造成超前支护结构形同虚设。为此,隧道设计人员尝试采用水平旋喷桩替代超前管棚,在隧道拱圈周围形成相互咬合的封闭壳状结构。然而,单纯的水平旋喷桩整体刚度和抗弯能力较差。为此,目前设计采用内置直径89/42的钢管进行预加固。但是,由于旋喷桩桩体强度远低于常规混凝土,钢管的刚度远大于桩体刚度,二者协同受力变形能力较差。此外,水平旋喷桩在上覆岩体的压力作用下,桩体受力面的对侧受拉较大,待钢管混凝土发挥抗弯能力时,桩体已受拉开裂破坏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隧道超前水平加筋旋喷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本支护采用钢筋笼结构,并利用固定环和主筋进行等距约束,以形成抗弯性能较大的钢筋束,在增大预加固面积的同时,减小受力面对侧桩体的拉裂破坏,进一步增强桩体抗弯性能,以此形成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超前支护体系,进一步降低疏松砂岩地层中隧道施工中的塌方、冒顶风险。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隧道超前水
声明:
“隧道超前水平加筋旋喷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