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基处理应用最普遍和成熟的方式主要有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在狭小作业空间环境下,由于深层搅拌桩的机器设备较大,故适用性不强;而高压旋喷桩施工设备较小,可在较狭小空间实施,适用性较强。但高压旋喷桩在含砂层的地基处理施工中往往成桩质量差,桩径大小和强度无法保障,严重影响地基处理效果。当前高压旋喷桩在含砂层的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水泥浆中加入一定的膨润土,在含水量较小的砂层中,成桩效果较好,但在含水量较大的流砂层中,旋喷桩的成桩质量依然较差。为保障旋喷桩的最终成桩质量,通常需要多次的复喷,桩径也往往大于设计桩径,造成大量的水泥浆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层成桩质量,减少因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层成桩质量不佳而进行复喷的次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高压旋喷钻机的旋喷钻杆在地基施工位置处向下钻孔至设计深度;(2)一边驱使所述旋喷钻杆旋喷膨润土泥浆,一边提升所述旋喷钻杆,使得所述膨润土泥浆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3)驱使所述旋喷钻杆重新插入所述膨润土泥浆旋喷桩至所述设计深度;(4)一边驱使所述旋喷钻杆旋喷水泥浆,一边提升所述旋喷钻杆,从而在所述孔位内形成高压旋喷桩。
5.较佳地,在所述步骤(1)中,钻孔直径根据预先设计的高压旋喷桩直径进行确定。
6.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旋喷钻杆的旋喷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
7.较佳地,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旋喷钻杆提升至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
8.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旋喷钻杆的旋喷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
9.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将所述旋喷钻杆提升至距离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的预设高度。
10.较佳地,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旋喷钻杆的停喷面高于所述旋喷桩设计标高500mm,以防止因浆液凝固收缩而影响桩顶高程。
11.较佳地,还包括步骤(5),冲洗所述旋喷钻杆,将所述高压旋喷钻机移动至下一个地基施工位置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通过两步成桩的方式,先在地基的孔位内旋喷膨润土泥浆并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再在膨润土泥浆旋喷
桩内旋喷水泥浆,从而形成膨润土+水泥浆的高压旋喷桩,有效提高了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层中的成桩质量,保障了地基处理效果,大大降低流砂层高压旋喷桩孔径不一和强度低的概率,减少因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层成桩质量不佳而进行复喷的次数,减少水泥浆量的大量浪费,践行绿色节约理念,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成本较低、成桩质量好,工艺简单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13.图1是高压旋喷钻机就位的示意图。
14.图2是钻孔至设计深度的示意图
15.图3是旋喷膨润土泥浆开始的示意图。
16.图4是边喷膨润土泥浆边提升旋喷钻杆的示意图。
17.图5是旋喷膨润土结束成桩的示意图。
18.图6是复喷水泥浆开始的示意图。
19.图7是边喷水泥浆边提升旋喷钻杆的示意图。
20.图8是旋喷水泥浆结束成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的高压旋喷钻机100包括高压胶管1、压浆车2、钻孔机械3及旋喷钻杆4,旋喷钻杆4由钻杆和旋喷管二合一组件。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1,用高压旋喷钻机100的旋喷钻杆4在地基施工位置处向下钻孔至设计深度;
25.s12,一边驱使旋喷钻杆4旋喷膨润土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4,使得膨润土泥浆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
26.s13,驱使旋喷钻杆4重新插入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至设计深度;
27.s14,一边驱使旋喷钻杆4旋喷水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4,从而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水泥浆的高压旋喷桩6。
28.在步骤s11中,钻孔直径根据预先设计的高压旋喷桩6直径进行确定。在步骤s12中,膨润土泥浆为胶体泥浆,在地基的流砂层中成桩质量好。
29.实施例二:
30.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的高压旋喷钻机100包括高压胶管1、压浆车2、钻孔机械3及旋喷钻杆4,旋喷钻杆4由钻杆和旋喷管二合一组件。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s21,根据设计提供的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放线定位,高压旋喷钻机100就位后,用高压旋喷钻机100的旋喷钻杆4在地基施工位置处向下钻孔至设计深度,其中,钻孔和插管两道工序合而为一;
32.s22,一边驱使旋喷钻杆4旋喷膨润土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4,旋喷钻杆4的旋喷
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且将旋喷钻杆4提升至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使得膨润土泥浆在孔位内结束成桩,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
33.s23,驱使旋喷钻杆4重新插入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至设计深度;
34.s24,一边驱使旋喷钻杆4旋喷水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4,旋喷钻杆4的旋喷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且将旋喷钻杆4提升至距离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的预设高度,从而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水泥浆的高压旋喷桩6;
35.s25,冲洗旋喷钻杆4,将高压旋喷钻机100移动至下一个地基施工位置处。
36.在步骤s21中,钻孔直径根据预先设计的高压旋喷桩6直径进行确定。在步骤s22中,膨润土泥浆为胶体泥浆,在地基的流砂层中成桩质量好。在步骤s24中,旋喷钻杆4的停喷面高于旋喷桩设计标高500mm,以防止因浆液凝固收缩而影响桩顶高程。
37.值得注意的是,钻孔深度应根据设计深度严格控制,严禁超钻或欠钻;膨润土泥浆中的膨润土和水配合比应根据现场试验进行确定;膨润土泥浆的旋喷压力、流量、提升和回转速度应按照行业规范和试验进行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应根据高压旋喷桩设计要求进行确定;水泥浆的旋喷压力、流量、提升和回转速度应按照行业规范和试验进行确定。
38.综上,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通过两步成桩的方式,先在地基的孔位内旋喷膨润土泥浆并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再在膨润土泥浆旋喷桩5内旋喷水泥浆,从而形成膨润土+水泥浆的高压旋喷桩6,有效提高了高压旋喷桩6在流砂层中的成桩质量,保障了地基处理效果,大大降低流砂层高压旋喷桩6孔径不一和强度低的概率,减少因高压旋喷桩6在流砂层成桩质量不佳而进行复喷的次数,减少水泥浆量的大量浪费,践行绿色节约理念,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发明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成本较低、成桩质量好,工艺简单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3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用高压旋喷钻机的旋喷钻杆在地基施工位置处向下钻孔至设计深度;(2)一边驱使所述旋喷钻杆旋喷膨润土泥浆,一边提升所述旋喷钻杆,使得所述膨润土泥浆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3)驱使所述旋喷钻杆重新插入所述膨润土泥浆旋喷桩至所述设计深度;(4)一边驱使所述旋喷钻杆旋喷水泥浆,一边提升所述旋喷钻杆,从而在所述孔位内形成高压旋喷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钻孔直径根据预先设计的高压旋喷桩直径进行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旋喷钻杆的旋喷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旋喷钻杆提升至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旋喷钻杆的旋喷压力和提升速度均保持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将所述旋喷钻杆提升至距离旋喷桩设计标高顶部的预设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旋喷钻杆的停喷面高于所述旋喷桩设计标高500mm,以防止因浆液凝固收缩而影响桩顶高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冲洗所述旋喷钻杆,将所述高压旋喷钻机移动至下一个地基施工位置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高压旋喷钻机的旋喷钻杆在地基施工位置处向下钻孔至设计深度;(2)一边驱使旋喷钻杆旋喷膨润土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使得膨润土泥浆在孔位内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3)驱使旋喷钻杆重新插入膨润土泥浆旋喷桩至设计深度;(4)一边驱使旋喷钻杆旋喷水泥浆,一边提升旋喷钻杆,从而在孔位内形成高压旋喷桩。本发明通过两步成桩的方式,先在地基的孔位内旋喷膨润土泥浆并形成膨润土泥浆旋喷桩,再在膨润土泥浆旋喷桩内旋喷水泥浆,从而形成膨润土+水泥浆的高压旋喷桩,有效提高了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层中的成桩质量,减少复喷的次数。减少复喷的次数。减少复喷的次数。
技术研发人员:徐钦明 张益 刘少林 周书东 刘恺 张彤炜 赵琰 张贵保 刘亮 马骁智 林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工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声明:
“高压旋喷桩在流砂地层中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