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深矿井提升机层间过渡装置可缠5层的结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矿山行业内以深度超过1500m的矿井属于超深矿井。在超深矿井提升中大多都是通过卷筒的转动来带动钢丝绳缠绕实现提升,多层缠绕提升钢丝绳在缠绕靠近卷筒两边的挡绳板时需要借助层间过渡装置实现钢丝绳的爬升和换向。如果在卷筒两侧靠近法兰盘的位置不安装结构合理的层间过渡装置引导过渡,钢丝绳在过渡时会受到由高速、重载带来的严重冲击、振动从而引起钢丝绳的磨损和卡绳,在此过程中还会影响钢丝绳排绳的平稳性,甚至会影响整个提升系统的寿命,因此,设计研究结构合理的层间过渡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3.过去国内外对超深矿井层间过渡装置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从理论到实践较为理想的层间过渡装置的详细资料。wieschel申请了专利“带阶梯法兰盘的缠绕卷筒”,并提出了低速轻载运行状态下钢丝绳层间过渡装置的布置形式甚至称钢丝绳在卷筒上可以缠绕6层以上甚至更多,但并未给出具体的设计计算过程。н.н.фидровская介绍了在平行折线绳槽卷筒两侧添加过渡块来辅助钢丝绳过渡,但并未给出过渡块的具体尺寸和详细的计算过程。lebus绳槽是1种适合钢丝绳多层卷绕的绳槽型式,该公司提出采用这种平行折线绳槽可以缠绕到50层,但并未见其详细绳槽及过渡装置的数据资料。
4.国内也对层间过渡装置做了较多的研究,彭霞在lebus绳槽基础上改进、设计出新的适合超深井提升的层间过渡装置,分析钢丝绳层间导向爬升时在平行段和折线段以及在卷筒两侧不同层的层间过渡位置的几何关系,并给出理论计算公式。龚宪生分别对螺旋绳槽和单、双过渡平行折线绳槽三种不同的绳槽和层间过渡装置的截面几何形状进行研究,并得到了截面的计算公式。牛岩军设计了1种基于高阶贝塞尔曲线的1~2层层间过渡装置,并分析计算了该层间过渡装置确保钢丝绳平稳层间过渡的有效性。胡水根、利歌等对2层和3层过渡装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几何推导,但是其数学推导过程未考虑绳槽深度,而且2~3层爬升结束后仍然会在挡绳板与第2层最后1圈钢丝绳的间隙中爬行,极易形成卡绳。但是其认为圈间过渡时的运动曲线与层间过渡相同,且并未详细分析钢丝绳在层间过渡时的运动状态。
5.综上可以看出,尽管超深矿井多层缠绕层间过渡装置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存在层间过渡装置缠绕层数不多且层间过渡装置结构设计参
声明:
“超深矿井提升机层间过渡装置可缠5层的结构设计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