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提升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往复式提升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3.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为了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要求,设计了养殖用蚕框与载体等养殖器具,基于该养殖器具能够实现蚕虫养殖、蚕虫在各龄养殖间转移、饲料投放等工序,在工厂化养蚕技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通过输送线对养殖框进行流水线输送。在养殖框的流水线输送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养殖框进行垂直方向的运输,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提升机实现货物的垂直运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提升机往往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和出料,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底,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往复式提升机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提升架装置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架装置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上设置了传输装置,传输装置配合提升架装置用于工件在机架体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成本,确保整个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体、提升架装置和提升装置,提升架装置位于机架体内,提升架装置用于承载工件,机架体内设置有提升导轨,提升架装置滑动卡接在提升导轨上,提升装置控制提升架装置沿着提升导轨升降滑移,提升架装置上设置有传输装置,通过传输装置实现对工件的接收或传送;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提升架装置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架装置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上设置了传输装置,传输装置配合提升架装置用于工件在机架体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成本,确保整个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进一步,机架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出口槽,出口槽与机架体内部相贯通,出口槽
与提升架装置相匹配,通过出口槽可以方便工件推送到提升架装置上或工件从提升架装置上的推出,机架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出口槽,使得机架体前后两侧均可出料和进料,从而便于实际的操作,且同一侧的机架体侧面设置的出口槽个数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层高设计需求结合机架体的搭设高度进行调整。
9.进一步,提升架装置包括提升架体和滑动座,提升架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杆,提升架体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杆,提升架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座,滑动座上设置有滑动卡槽,滑动卡槽与提升导轨相匹配,滑动座通过滑动卡槽滑动卡接在对应提升导轨上,提升架体确保整个提升架装置的结构强度,保证工件提升作业中的平稳可靠性,同时通过滑动座的设计,配合提升架体两侧提升导轨的设计,在提升架体的往复提升过程中滑动座通过滑动卡槽始终沿着提升导轨同步滑移,有效确保提升过程的操作平稳性和稳固性,提高操作安全性能,而第一连接螺杆的设计可以方便链条与提升架体之间的连接组装,便于组装拆卸等。
10.进一步,提升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侧挡板,侧挡板位于传输装置的两侧,侧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支座,支座与提升架体固定连接,侧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延伸端板,延伸端板朝向传输装置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侧挡板的设计可以对传输装置上的工件的两侧进行限位,提高工件在传输装置上的放置平稳性,从而便于传输装置配合提升架体实现工件的垂直运输,同时该侧挡板对工件进行引导限位,便于传输装置将工件平稳地输送出提升机,而侧挡板两端倾斜设置的延伸端板,可以更方便工件在传送装置上的推送或推出操作,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
11.进一步,提升架体上设置有安全钳组件,安全栓组件与第一升降链条、第二升降链条相连接,安全钳组件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往复提升机的操作安全性能,在链条发生断裂或松弛的情况下,通过安全钳将提升架体紧急制停。
12.进一步,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架、传输链组件和驱动组件,传输链组件对称设置在传输架的两侧,两个传输链组件均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驱动组件固定在传输架上,两个传输链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传输链组件,实现两个传输链组件的同步运转,配合其他输出装置或接收装置,实现工件在传输链组件的平稳输出或输入。
13.进一步,传输链组件包括支架座、传输链轮、导向轮和传输链条,支架座与传输架固定连接,支架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传输链轮位于支架座的下方,传输链轮与两个导向轮之间绕设有传输链条,传输架上设置有张紧导向轮,通过张紧导向轮实现传输链条的张紧和转向,支架座与传输架之间安装实现传输链组件的安装固定,导向轮和传输链轮实现传输链条的绕设,再配合张紧导向轮将传输链条张紧,保证传输链条对工件的正常传输或接收,避免出现打滑现象。
14.进一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主传动链轮、传动主轴和副传动链轮,驱动马达通过安装座固定在传输架上,驱动马达与主传动链轮相连接,主传动链轮与副传动链轮之间连接有输送链条,副传动链轮固定在传动主轴上,两个传输链组件上的传输链轮分别与传动主轴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该驱动组件可以同时带动两个传输链轮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两个传输链组件的同步运行,保证传输装置的整体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确保传输装置对工件的平稳输出或接收。
15.进一步,机架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器,通过缓冲器可以在提升架装置发生冲顶或撞底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提升架装置直接冲顶或撞底,提高整个往复提升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16.进一步,提升装置包括提升马达组件、驱动轴组件、上从动轴组件和下从动轴组件,提升马达组件与驱动轴组件相连接,驱动轴组件和上从动轴组件分别位于机架体顶面的两侧,驱动轴组件与下从动轴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在机架体的同一侧,上从动轴组件、驱动轴组件与下从动轴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驱动轴组件上绕设有第二升降链条,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均与提升架装置相连接,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通过该提升装置可以实现提升架装置的平稳升降操作。
17.进一步,提升马达组件包括提升马达、提升链轮、张紧链轮和辅助链轮,提升马达与提升链轮相连接,提升链轮与辅助链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辅助链轮固定在驱动轴组件上,张紧链轮位于提升链轮和辅助链轮之间,通过张紧链轮对传动链条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提升马达提供动力源,带动提升链轮的转动,在提升链轮的带动下,传动链条转动,辅助链轮再跟随传动链条一起转动,而辅助链轮又固定在驱动轴组件上,从而带动驱动轴组件的同步运行,同时在提升链轮与辅助链轮之间设置了张紧链轮,通过张紧链轮张紧传动链条,保证提升马达组件的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提高整个提升机的操作安全性。
18.进一步,驱动轴组件包括驱动轴和驱动链轮,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链轮,驱动链轮为双排链轮,辅助链轮固定在驱动轴上,驱动轴两端均设置驱动链轮,且驱动链轮是双排链轮,双排链轮有两排轮齿,从而在驱动链轮上可以同时连接设置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
19.进一步,下从动轴组件包括下从动轴和下从动链轮,下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下从动链轮,下从动链轮与对应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下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了下从动链轮,两个下从动链轮与两个驱动链轮上的内排链轮上下一一对应,使得对应的下从动链轮与内排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一升降链条。
20.进一步,上从动轴组件包括上从动轴和上从动链轮,上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上从动链轮,上从动链轮与对应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左右一一对应设置,上从动轴组件的两端均设置了上从动链轮,两个上从动链轮与两个驱动链轮上的内排链轮左右一一对应,使得对应的上从动链轮与内排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一升降链条。
21.进一步,对应端的上从动链轮与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第一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提升架体的顶端相连接,第一升降链条的另一端绕设过对应下从动链轮与提升架体的底端相连接,第一升降链条上设置有配重组件,配重组件连接在两个第一升降链条之间,配重组件位于提升架装置的一侧,驱动链轮的外排链轮上绕设有第二升降链条,第二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提升架体的顶端相连接,第二升降链条的另一端与配重组件的顶端相连接,结构设计合理,上从动链轮、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下从动链轮之间绕设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第一升降链条一端连接在提升架体的一侧顶端,而第一升降链条的另一端连接在提升架体的底端,同时在第一升降链条上还设置配重组件,配重组件整体设置在两个第一升降链条之间,通过配重组件达到平衡作用,抵消载有工件的提升架装置的一部分重量,进而降低提升装置的使用要求,使得提升装置的提升马达能够省力,而第二升降链条的两端正好连接在提升架体另一侧的顶端和配重组件之间,使得在提升马达的驱动
下,第一升降链条、第二升降链条同步转动配合,实现提升架体的平稳升降操作,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运输。
22.进一步,配重组件包括配重框和配重块,配重块位于配重框内,配重框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导向滚轮,机架体内设置有配重导轨,导向滚轮的滚动滑槽与配重导轨相匹配,导向滚轮滑动卡接在配重导轨上,导向滚轮与配重导轨配合,在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架装置升降过程中,会带动配重组件同步移动,配重组件的移动方向与提升架装置的移动方向正好反向设置,从而降低提升装置的使用要求,节约电力资源,且配重组件移动中,导向滚轮始终受到配重导轨的限制,沿着配重导轨垂直滑移,从而配合提升导轨对提升架装置的限位导向,使得整个升降操作过程更加的稳定可靠,确保工件垂直运输的平稳性,提高整个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23.进一步,配重框的顶部和顶部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螺杆,通过第二连接螺杆实现配重框与第一升降链条、第二升降链条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螺杆上预留有连接孔,从而便于第一升降链条、第二升降链条与配重框之间的安装连接,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更便于实际的操作。
24.进一步,配重框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和限位杆,限位件对称设置在配重块的两侧,限位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框,限位折边框卡接限位配重块的折角处,配重块套设在限位杆上,且通过压紧螺母限位压紧配重块,限位件对配重块的两侧进行限位,有效确保配重块在配重框内的放置稳固性,且每个限位件包括了两个限位折边框,两个限位件即为四个限位折边框,四个限位折边框正好限位在配重块的四周角处,确保配重块的平稳放置,实现多块配重块之间的精准叠加,而同时配重块中部又限位套设在限位杆上,再通过压紧螺母配合限位杆从叠加放置的配重块的最上方将其限位压紧,有效保证整个配重组件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
2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提升架装置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架装置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上设置了传输装置,传输装置配合提升架装置用于工件在机架体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其他输出装置将工件从对应出口槽传输到传输装置上,传输装置运行自动接收工件,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接着提升装置启动,带动提升架装置整体升降操作,直至将提升架装置移动到合适高度的出口槽处,再启动传输装置,将工件传输出提升机,配合外部其他的接收装置平稳输出工件,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成本,确保整个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提升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出口槽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配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传输装置在提升架装置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张紧导向轮与传输链条之间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机架体;2-提升架装置;3-提升装置;4-提升导轨;5-传输装置;6-出口槽;7-提升架体;8-滑动座;9-第一连接螺杆;10-滑动卡槽;11-侧挡板;12-支座;13-延伸端板;14-安全钳组件;15-传输架;16-传输链组件;17-驱动组件;18-支架座;19-传输链轮;20-导向轮;21-传输链条;22-张紧导向轮;23-驱动马达;24-主传动链轮;25-传动主轴;26-副传动链轮;27-安装座;28-缓冲器;29-提升马达组件;30-驱动轴组件;31-上从动轴组件;32-下从动轴组件;33-第一升降链条;34-第二升降链条;35-提升马达;36-提升链轮;37-张紧链轮;38-辅助链轮;39-传动链条;40-驱动轴;41-驱动链轮;42-下从动轴;43-下从动链轮;44-上从动轴;45-上从动链轮;46-配重组件;47-配重框;48-配重块;49-导向滚轮;50-配重导轨;51-滚动滑槽;52-第二连接螺杆;53-限位杆;54-限位折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40.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提升机,包括机架体1、提升架装置2和提升装置3,提升架装置2位于机架体1内,提升架装置2用于承载工件,机架体1内设置有提升导轨4,提升架装置2滑动卡接在提升导轨4上,提升装置3控制提升架装置2沿着提升导轨4升降滑移,提升导轨4对提升架装置2的升降过程起到辅助限位导向作用,提高调速架装置2升降移动中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降低操作安全隐患,提升架装置2上设置有传输装置5,通过传输装置5实现对工件的接收或传送;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提升架装置2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3驱动提升架装置2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2上设置了传输装置5,传输装置5配合提升架装置2用于工件在机架体1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5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成本,确保整个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1.机架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出口槽6,出口槽6与机架体1内部相贯通,出口槽6与提升架装置2相匹配,通过出口槽6可以方便工件推送到提升架装置2上或工件从提升架装置2上的推出,机架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出口槽6,使得机架体1前后两侧均可出料和进料,从而便于实际的操作,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哪面为进料处或出料处,且同一侧的机架体1侧面设置的出口槽6个数不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层高设计需求结合机架体1的搭设高度进行调整。
42.提升架装置2包括提升架体7和滑动座8,提升架体7的顶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杆9,提升架体7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杆9,提升架体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座8,滑动座8上设置有滑动卡槽10,滑动卡槽10与提升导轨4相匹配,滑动座8通过滑动卡
槽10滑动卡接在对应提升导轨4上,提升架体7确保整个提升架装置2的结构强度,保证工件提升作业中的平稳可靠性,同时通过滑动座8的设计,配合提升架体7两侧提升导轨4的设计,在提升架体7的往复提升过程中滑动座8通过滑动卡槽10始终沿着提升导轨4同步滑移,有效确保提升过程的操作平稳性和稳固性,提高操作安全性能,而第一连接螺杆9的设计可以方便链条与提升架体7之间的连接组装,便于组装拆卸等。
43.提升架体7的底部设置有侧挡板11,侧挡板11位于传输装置5的两侧,侧挡板11上固定连接有支座12,支座12与提升架体7固定连接,侧挡板11的两端均设置有延伸端板13,延伸端板13朝向传输装置5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侧挡板11的设计可以对传输装置5上的工件的两侧进行限位,提高工件在传输装置5上的放置平稳性,从而便于传输装置5配合提升架体7实现工件的垂直运输,同时该侧挡板11对工件进行引导限位,便于传输装置5将工件平稳地输送出提升机,而侧挡板11两端倾斜设置的延伸端板13,可以更方便工件在传送装置上的推送或推出操作,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
44.提升架体7上设置有安全钳组件14,安全栓组件14与第一升降链条33、第二升降链条34相连接,安全钳组件14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往复提升机的操作安全性能,在链条发生断裂或松弛的情况下,通过安全钳将提升架体7紧急制停。
45.传输装置5包括传输架15、传输链组件16和驱动组件17,传输链组件16对称设置在传输架15的两侧,两个传输链组件16均与驱动组件17相连接,驱动组件17固定在传输架15上,两个传输链组件16通过驱动组件17驱动,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驱动组件17同时驱动两个传输链组件16,实现两个传输链组件16的同步运转,配合其他输出装置或接收装置,实现工件在传输链组件16的平稳输出或输入。
46.传输链组件16包括支架座18、传输链轮19、导向轮20和传输链条21,支架座18与传输架15固定连接,支架座18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20,传输链轮19位于支架座18的下方,传输链轮19与两个导向轮20之间绕设有传输链条21,传输架15上设置有张紧导向轮22,通过张紧导向轮22实现传输链条21的张紧和转向,支架座18与传输架15之间安装实现传输链组件16的安装固定,导向轮20和传输链轮19实现传输链条21的绕设,再配合张紧导向轮22将传输链条21张紧,保证传输链条21对工件的正常传输或接收,避免出现打滑现象。
47.驱动组件17包括驱动马达23、主传动链轮24、传动主轴25和副传动链轮26,驱动马达23通过安装座27固定在传输架上,驱动马达23与主传动链轮24相连接,主传动链轮24与副传动链轮26之间连接有输送链条(图中未画出),副传动链轮26固定在传动主轴25上,两个传输链组件16上的传输链轮19分别与传动主轴25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该驱动组件17可以同时带动两个传输链轮19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两个传输链组件16的同步运行,保证传输装置5的整体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确保传输装置5对工件的平稳输出或接收。
48.机架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器28,通过缓冲器28可以在提升架装置2发生冲顶或撞底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提升架装置2直接冲顶或撞底,提高整个往复提升机使用中的安全性能。
49.提升装置3包括提升马达组件29、驱动轴组件30、上从动轴组件31和下从动轴组件32,提升马达组件29与驱动轴组件30相连接,驱动轴组件30和上从动轴组件31分别位于机架体1顶面的两侧,驱动轴组件30与下从动轴组件32上下对应设置在机架体1的同一侧,上
从动轴组件31、驱动轴组件30与下从动轴组件32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33,驱动轴组件30上绕设有第二升降链条34,第一升降链条33和第二升降链条34均与提升架装置2相连接,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通过该提升装置3可以实现提升架装置2的平稳升降操作。
50.提升马达组件29包括提升马达35、提升链轮36、张紧链轮37和辅助链轮38,提升马达35与提升链轮36相连接,提升链轮36与辅助链轮38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39,辅助链轮38固定在驱动轴组件30上,张紧链轮37位于提升链轮36和辅助链轮38之间,通过张紧链轮37对传动链条39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提升马达35提供动力源,带动提升链轮36的转动,在提升链轮36的带动下,传动链条39转动,辅助链轮38再跟随传动链条39一起转动,而辅助链轮38又固定在驱动轴组件30上,从而带动驱动轴组件30的同步运行,同时在提升链轮36与辅助链轮38之间设置了张紧链轮37,通过张紧链轮37张紧传动链条39,保证提升马达组件29的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提高整个提升机的操作安全性。
51.驱动轴组件30包括驱动轴40和驱动链轮41,驱动轴40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链轮41,驱动链轮41为双排链轮,辅助链轮38固定在驱动轴40上,驱动轴40两端均设置驱动链轮41,且驱动链轮41是双排链轮,双排链轮有两排轮齿,从而在驱动链轮41上可以同时连接设置第一升降链条33和第二升降链条34。
52.下从动轴组件32包括下从动轴42和下从动链轮43,下从动轴42的两端均设置有下从动链轮43,下从动链轮43与对应驱动链轮41的内排链轮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下从动轴42的两端均设置了下从动链轮43,两个下从动链轮43与两个驱动链轮41上的内排链轮上下一一对应,使得对应的下从动链轮43与内排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一升降链条33。
53.上从动轴组件31包括上从动轴44和上从动链轮45,上从动轴44的两端均设置有上从动链轮45,上从动链轮45与对应驱动链轮41的内排链轮左右一一对应设置,上从动轴44组件31的两端均设置了上从动链轮45,两个上从动链轮45与两个驱动链轮41上的内排链轮左右一一对应,使得对应的上从动链轮45与内排链轮之间绕设有第一升降链条33。
54.对应端的上从动链轮45与驱动链轮41的内排链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33,第一升降链条33的一端与提升架体7的顶端相连接,第一升降链条33的另一端绕设过对应下从动链轮43与提升架体7的底端相连接,第一升降链条33上设置有配重组件46,配重组件46连接在两个第一升降链条33之间,配重组件46位于提升架装置2的一侧,驱动链轮41的外排链轮上绕设有第二升降链条34,第二升降链条34的一端与提升架体7的顶端相连接,第二升降链条34的另一端与配重组件46的顶端相连接,结构设计合理,上从动链轮45、驱动链轮41的内排链轮、下从动链轮43之间绕设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33,第一升降链条33一端连接在提升架体7的一侧顶端,而第一升降链条33的另一端连接在提升架体7的底端,同时在第一升降链条33上还设置配重组件46,配重组件46整体设置在两个第一升降链条33之间,通过配重组件46达到平衡作用,抵消载有工件的提升架装置2的一部分重量,进而降低提升装置3的使用要求,使得提升装置3的提升马达35能够省力,而第二升降链条34的两端正好连接在提升架体7另一侧的顶端和配重组件46之间,使得在提升马达35的驱动下,第一升降链条33、第二升降链条34同步转动配合,实现提升架体7的平稳升降操作,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运输。
55.配重组件46包括配重框47和配重块48,配重块48位于配重框47内,配重框47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导向滚轮49,机架体1内设置有配重导轨50,导向滚轮49的滚动滑槽51与配
重导轨50相匹配,导向滚轮49滑动卡接在配重导轨50上,导向滚轮49与配重导轨50配合,在提升装置3驱动提升架装置2升降过程中,会带动配重组件46同步移动,配重组件46的移动方向与提升架装置2的移动方向正好反向设置,从而降低提升装置3的使用要求,节约电力资源,且配重组件46移动中,导向滚轮49始终受到配重导轨50的限制,沿着配重导轨50垂直滑移,从而配合提升导轨4对提升架装置2的限位导向,使得整个升降操作过程更加的稳定可靠,确保工件垂直运输的平稳性,提高整个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56.配重框47的顶部和顶部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螺杆52,通过第二连接螺杆52实现配重框47与第一升降链条33、第二升降链条34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二连接螺杆52上预留有连接孔,从而便于第一升降链条33、第二升降链条34与配重框47之间的安装连接,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更便于实际的操作。
57.配重框4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和限位杆53,限位件对称设置在配重块48的两侧,限位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框54,限位折边框54卡接限位配重块48的折角处,配重块48套设在限位杆53上,且通过压紧螺母(图中未画出)限位压紧配重块48,限位件对配重块48的两侧进行限位,有效确保配重块48在配重框47内的放置稳固性,且每个限位件包括了两个限位折边框54,两个限位件即为四个限位折边框54,四个限位折边框54正好限位在配重块48的四周角处,确保配重块48的平稳放置,实现多块配重块48之间的精准叠加,而同时配重块48中部又限位套设在限位杆53上,再通过压紧螺母配合限位杆53从叠加放置的配重块48的最上方将其限位压紧,有效保证整个配重组件46的结构稳固性和牢固性,限位杆53自身的上端贯穿配重框47的上方,且通过限位螺母(图中未画出)限位夹紧在配重框47上。
5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提升架装置2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3驱动提升架装置2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2上设置了传输装置5,传输装置5配合提升架装置2用于工件在机架体1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5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其他输出装置将工件从对应出口槽6传输到传输装置5上,传输装置5运行自动接收工件,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接着提升装置3启动,带动提升架装置2整体升降操作,直至将提升架装置2移动到合适高度的出口槽6处,再启动传输装置5,将工件传输出提升机,配合外部其他的接收装置平稳输出工件,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节约成本,确保整个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技术特征:
1.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体、提升架装置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架装置位于所述机架体内,所述提升架装置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机架体内设置有提升导轨,所述提升架装置滑动卡接在所述提升导轨上,所述提升装置控制所述提升架装置沿着所述提升导轨升降滑移,所述提升架装置上设置有传输装置,通过所述传输装置实现对工件的接收或传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出口槽,所述出口槽与所述机架体内部相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装置包括提升架体和滑动座,所述提升架体的顶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杆,所述提升架体的底面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螺杆,所述提升架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滑动卡槽,所述滑动卡槽与所述提升导轨相匹配,所述滑动座通过所述滑动卡槽滑动卡接在对应所述提升导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位于所述传输装置的两侧,所述侧挡板上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提升架体固定连接,所述侧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延伸端板,所述延伸端板朝向所述传输装置的外侧方向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体上设置有安全钳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架、传输链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传输链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传输架的两侧,两个所述传输链组件均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传输架上,两个所述传输链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链组件包括支架座、传输链轮、导向轮和传输链条,所述支架座与所述传输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座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导向轮,所述传输链轮位于所述支架座的下方,所述传输链轮与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绕设有所述传输链条,所述传输架上设置有张紧导向轮,通过所述张紧导向轮实现所述传输链条的张紧和转向。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马达、主传动链轮、传动主轴和副传动链轮,所述驱动马达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传输架上,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主传动链轮相连接,所述主传动链轮与所述副传动链轮之间连接有输送链条,所述副传动链轮固定在所述传动主轴上,两个所述传输链组件上的所述传输链轮分别与所述传动主轴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器。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马达组件、驱动轴组件、上从动轴组件和下从动轴组件,所述提升马达组件与所述驱动轴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轴组件和所述上从动轴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机架体顶面的两侧,所述驱动轴组件与所述下从动轴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在所述机架体的同一侧,所述上从动轴组件、所述驱动轴组件与所述下从动轴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升降链条,所述驱动轴组件上绕设有第二升
降链条,所述第一升降链条和所述第二升降链条均与所述提升架装置相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马达组件包括提升马达、提升链轮、张紧链轮和辅助链轮,所述提升马达与所述提升链轮相连接,所述提升链轮与所述辅助链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辅助链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轴组件上,所述张紧链轮位于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辅助链轮之间,通过所述张紧链轮对所述传动链条的张紧度进行调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组件包括驱动轴和驱动链轮,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为双排链轮,所述辅助链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从动轴组件包括下从动轴和下从动链轮,所述下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下从动链轮,所述下从动链轮与对应所述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上下一一对应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从动轴组件包括上从动轴和上从动链轮,所述上从动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上从动链轮,所述上从动链轮与对应所述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左右一一对应设置。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对应端的所述上从动链轮与所述驱动链轮的内排链轮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升降链条,所述第一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架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链条的另一端绕设过对应所述下从动链轮与所述提升架体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链条上设置有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升降链条之间,所述配重组件位于所述提升架装置的一侧,所述驱动链轮的外排链轮上绕设有所述第二升降链条,所述第二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架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组件的顶端相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框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配重框内,所述配重框的四周角上均设置有导向滚轮,所述机架体内设置有配重导轨,所述导向滚轮的滚动滑槽与所述配重导轨相匹配,所述导向滚轮滑动卡接在所述配重导轨上。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框的顶部和顶部均设置有第二连接螺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杆实现所述配重框与所述第一升降链条、所述第二升降链条之间的连接固定。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往复式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框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和限位杆,所述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的两侧,所述限位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折边框,所述限位折边框卡接限位所述配重块的折角处,所述配重块套设在所述限位杆上,且通过压紧螺母限位压紧所述配重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提升机,包括机架体、提升架装置和提升装置,提升架装置位于机架体内,机架体内设置有提升导轨,提升架装置滑动卡接在提升导轨上,提升装置控制提升架装置沿着提升导轨升降滑移,提升架装置上设置有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升架装置用于放置工件,再通过提升装置驱动提升架装置整体升降移动,从而实现工件的垂直升降运输,且在提升架装置上设置了传输装置,传输装置配合提升架装置用于工件在机架体内的放置,且传输装置的自动传输设计,可以配合其他输出装置实现工件的自动上料,配合接收装置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出料,整个上料和出料过程自动化作业,减少人工搬运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3/3/13
声明:
“往复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