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磨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及行星球磨机。
背景技术:
2.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与
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
3.行星球磨机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冶金等制粉生产领域,是混合、细磨、小样制备、新产品研制和小批量生产高新技术材料的必备装置。现有的行星球磨机其一般操作过程为:首先将原料装入配有合适魔球的磨桶,然后安装磨桶盖,再将装有原料的磨桶置于球磨机主盘上,其次锁紧磨桶上部的压紧杆,然后开机进行制粉;取料过程相反,制粉完成后,首先要拆除压紧杆,拿出磨桶置于操作平台,然后打开磨桶盖子,通过倒料装置将制好的粉末装入容器。在物料的粉磨过程中,放料和取料均需要将磨桶搬离球磨机主盘,对不同的操作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磨桶盖安装需要密封,否则制粉过程会产生污染,取料过程需要倒料装置,操作者需要了解倒料装置的操作,否则容易混淆制粉后的要求。而且对一些特殊的原料,遇空气易氧化,容易水解的原料,放料和取料需要在密闭的空间操作,显而易见传统的行星球磨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球磨机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通过设置一种能与行星球磨机上的磨桶相匹配的进出料装置,保证了密闭条件下的放料和取料操作,大大减少了原料和研磨后物料的污染,也省掉了研磨过程中频繁安装和拆除磨桶的工作,同时提高了行星球磨机的进出料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研磨效率高的特点。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包括行星球磨机和进出料机构,所述磨桶为若干个且设于磨机主盘上,每一个磨桶均包括磨桶体和磨桶盖,以及设于磨桶体上的进料快接头和出料快接头,磨桶盖位于磨桶体的上端并可拆卸的与磨桶体匹配连接,进料快接头设于磨桶体侧壁的上部或设于磨桶盖上,出料快接头设于磨桶体侧壁的下部,进料快接头的进料口和出料快接头的出料口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进出料机构包括进料泵、进料软管、出料泵、出料软管、原料桶和物料桶,进料软管包括第一进料软管和第二进料软管,出料软管包括第一出料软管和第二出料软管,进料泵的进料端通过第一进料软管与进料快接头的进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进料软管与原料桶连接,出料泵的进料端通过第一出料软管与出料快接头的出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软管与物料桶连接。
6.优选地,所述出料快接头与磨桶体内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筛网。
7.优选地,所述磨桶体与磨桶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8.优选地,所述磨桶盖上设有观察镜。
9.优选地,所述进料泵和出料泵均为隔膜泵。
10.优选地,还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将进料泵和出料泵进行固定的基架,以及设于基架上用于盛放若干个原料桶的原料容器和用于盛放若干个物料桶的物料容器。
11.优选地,还包括程序控制系统,所述进料泵和出料泵均与程序控制系统连接。
12.一种行星球磨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
1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通过设置一种能与磨机主盘上的磨桶相匹配的进出料装置,保证了密闭条件下的放料和取料操作,减少了原料和研磨后物料的污染,提高了研磨后物料的精度,同时也省掉了研磨过程中频繁安装和拆除磨桶的工作,提高了行星球磨机的进出料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研磨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磨桶的剖视图。
16.图中:1.磨机主盘,2.磨桶,21.磨桶体,22.磨桶盖,23.进料快接头,24.出料快接头,25.密封盖,31.进料泵,321.第一进料软管,322.第二进料软管,33.出料泵,341.第一出料软管,342.第二出料软管,35.原料桶,36.物料桶,4.筛网,5.密封圈,6.观察镜,71.基架,72.原料容器,73.物料容器,8.程序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如图1、图2所示,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包括磨机主盘1、磨桶2和进出料机构,所述磨桶2为若干个且设于磨机主盘11,每一个磨桶2均包括磨桶体21和磨桶盖22,以及设于磨桶体21上的进料快接头23和出料快接头24,磨桶盖22位于磨桶体21的上端并可拆卸的与磨桶体21匹配连接,进料快接头23设于磨桶体21侧壁的上部或设于磨桶盖22上,出料快接头24设于磨桶体21侧壁的下部,且进料快接头23的进料口和出料快接头24的出料口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25,进出料机构包括进料泵31、进料软管、出料泵33、出料软管、原料桶35和物料桶36,进料软管包括第一进料软管321和第二进料软管322,出料软管包括第一出料软管341和第二出料软管342,进料泵31的进料端通过第一进料软管321与进料快接头23的进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进料软管322与原料桶35连接,出料泵33的进料端通过第一出料软管341与出料快接头24的出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软管342与物料桶36连接。
19.本实施例中,所述磨桶2立式设置于磨机主盘1上,出料快接头24设于磨桶盖22上,磨机主盘1和磨桶2通过行星球磨机的门盖板置于行星球磨机内。当需要进料时,首先打开行星球磨机的门盖板,将进料快接头23上的密封盖25拆除,然后通过第一进料软管321将进
料快接头23的进料口与进料泵31的进料端连通,此时利用进料泵31将球磨原料从原料桶35内抽取并注入磨桶2内,完成注入后,再将进料快接头23上的密封盖25安装好,即可操作行星球磨机工作,待磨桶2内的球磨原料完成研磨后,拆除出料快接头24上的密封盖25并通过第一出料软管341将出料快接头24的出料口与出料泵33的进料端连通,此时利用出料泵33将磨桶2内的研磨后的物料导入存放物料的物料桶36内,即完成一次球磨原料的研磨过程,本实用新型中原料和研磨后的物料在进入磨桶2和导出磨桶2的过程都是在软管中完成的,从而实现了密闭条件下进行放料和取料的操作,不仅省去了研磨过程中频繁安装和拆除磨桶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原料的污染,保证了原料的纯净度,提高了研磨后物料的精度,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星球磨机的进出料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研磨效率高的特点。
20.如图2所示,所述出料快接头24与磨桶体21内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筛网4。本实施例中,所述筛网4设于出料快接头24与磨桶体21内侧壁的连接处,当行星球磨机对磨桶2内原料进行研磨后,首先取下出料快接头24上用于密封的密封盖25,然后将进出料机构中的第一出料软管341安装于出料快接头24上,从而实现了磨桶2与物料桶36之间的连通,此时,可将磨桶2内研磨后物料经过出料快接头24进行出料,由于筛网4对研磨后物料进行过滤筛选,省掉了倒料装置,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有效保证了物料桶36内研磨后物料的精度。
21.如图2所示,所述磨桶体21与磨桶盖22之间设有密封圈5。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磨桶体21与磨桶盖22之间设置密封圈5,有效保证了磨桶2的密封性能,为研磨后物料的精度提供了保障。
22.如图2所示,所述磨桶盖22上设有观察镜6。本实施例中,所述观察镜6与设于磨桶盖22上的出料快接头24间隔设置,通过设于磨桶盖22上的观察镜6可对磨桶2内的物料进行观察,操作人员可根据实时观察情况调整行星球磨机的研磨操作,进一步保证了研磨后物料的精度。
23.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均为隔膜泵。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均选用隔膜泵,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泵,只要能够保证物料的稳定进料和出料即可。
24.如图1所示,还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将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进行固定的基架71,以及设于基架71上用于盛放若干个原料桶35的原料容器72和用于盛放若干个物料桶36的物料容器72。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基架71、原料容器72和物料容器73,其中,原料容器72和物料容器73均可以密闭存储,基架71上设有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的固定结构用于将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进行固定,保证了进料和出料的稳定性;同时,进料泵31的进料端与原料容器72中的其中一个原料桶35通过进料软管32连通,进料泵31的出料端与磨桶2上的进料快接头23通过另一端的进料软管32连通,出料泵33的出料端与物料容器73中的其中一个物料桶36通过出料软管34连通,出料泵33的出料端与磨桶2上的出料快接头24通过另一端的出料软管34连通,从而实现了原料和研磨后物料在密闭空间中的进料和取料。因此,所述辅助系统既能够保证密闭空间中进料和出料的稳定性。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辅助系统的下部增设滚轮以便于辅助系统的移动,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如图1所示,还包括程序控制系统8,所述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均与程序控制系统8
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程序控制系统8设于行星球磨机上并与行星球磨机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将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与程序控制系统8连接,实现了行星球磨机的自动运行以及原料和研磨后物料的自动进出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机器的自动化程度。
26.一种行星球磨机,包括上述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
2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下面通过行星球磨机的进料和出料的工作流程予以说明。
28.如图1、图2所示,磨桶2进料工作流程:
29.首先打开行星球磨机的门盖板,拆除进料快接头23上的密封盖25并通过进料软管将磨桶2与原料容器72中的其中一个原料桶35连通,然后利用进料泵31抽取该原料桶35中的原料并注入到磨桶2内,完成注入后,断开进料快接头23和第一进料软管321之间的连接并将密封盖25重新安装于进料快接头23上进行密封,最后启动行星球磨机对磨桶2内的原料进行研磨。
30.磨桶2出料工作流程:
31.当磨桶2内的原料完成研磨后,此时打开行星球磨机的门盖板,拆除出料快接头24上的密封盖25并通过出料软管将磨桶2与物料容器73中的其中一个物料桶36连通,然后利用出料泵33将磨桶2内研磨后的物料导入该物料桶36中进行存储,直至磨桶2内研磨后的物料全部导出并存储后,断开出料快接头24和第一出料软管341之间的连接并将密封盖25重新安装于出料快接头24上进行密封,进而完成一次原料的研磨过程。
32.值得注意的是,进料和出料时,所述原料容器72内的原料桶35和物料容器73内的物料桶36均可以密闭存储,从而大大减少了原料和研磨后物料的暴露风险,提高了原料纯度和研磨后物料的精度,实现了密闭空间中的进料和出料。
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及行星球磨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技术特征:
1.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磨机主盘(1)、磨桶(2)和进出料机构,所述磨桶(2)为若干个且设于磨机主盘(1)上,每一个磨桶(2)均包括磨桶体(21)、磨桶盖(22)、进料快接头(23)和出料快接头(24),磨桶盖(22)位于磨桶体(21)的上端并可拆卸的与磨桶体(21)匹配连接,进料快接头(23)设于磨桶体(21)侧壁的上部或设于磨桶盖(22)上,出料快接头(24)设于磨桶体(21)侧壁的下部,且进料快接头(23)的进料口和出料快接头(24)的出料口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25),进出料机构包括进料泵(31)、进料软管、出料泵(33)、出料软管、原料桶(35)和物料桶(36),进料软管包括第一进料软管(321)和第二进料软管(322),出料软管包括第一出料软管(341)和第二出料软管(342),进料泵(31)的进料端通过第一进料软管(321)与进料快接头(23)的进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进料软管(322)与原料桶(35)连接,出料泵(33)的进料端通过第一出料软管(341)与出料快接头(24)的出料口连接,其出料端通过第二出料软管(342)与物料桶(36)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快接头(24)与磨桶体(21)内侧壁的连接处设有筛网(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桶体(21)与磨桶盖(22)之间设有密封圈(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桶盖(22)上设有观察镜(6)。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均为隔膜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将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进行固定的基架(71),以及设于基架(71)上用于盛放若干个原料桶(35)的原料容器(72)和用于盛放若干个物料桶(36)的物料容器(73)。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程序控制系统(8),所述进料泵(31)和出料泵(33)均与程序控制系统(8)连接。8.一种行星球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及行星球磨机,包括行星球磨机和进出料机构,行星球磨机上设有磨机主盘和磨桶,每一个磨桶均包括磨桶体、磨桶盖、进料快接头和出料快接头,磨桶盖位于磨桶体的上端并与磨桶体匹配连接,进料快接头设于磨桶体侧壁的上部或设于磨桶盖上,出料快接头设于磨桶体侧壁的下部,进料快接头进料口和出料快接头出料口均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进出料机构包括进料泵、进料软管、出料泵、出料软管、原料桶和物料桶,进料泵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均通过进料软管分别与进料快接头和原料桶连接,出料泵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通过出料软管分别与出料快接头和物料桶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研磨效率高的特点。磨效率高的特点。磨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潘皓 李国良 何亚登 罗正坤 易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创未来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0
技术公布日:2021/6/8
声明:
“行星球磨机自动化进出料装置及行星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