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
背景技术:
2.球磨机是物料破坏后进行进一步粉碎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色与
有色金属选矿和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中,实现对各种矿石或其他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者湿式粉磨。
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7981319 u)中公开了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一般球磨机都包括回转部、传动部和设置于回转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其中回转部由传动部的旋转轴带动组合筒体的旋转,在组合筒体内层中放入工艺钢球,当大体积的物料进入组合筒体内后,通过组合筒体的旋转以使物料和钢球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物料被磨细,但是由于在实际使用中,球磨机面临很多工作情况,例如球磨腔内的压力变化会对物料球磨产生影响,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具备便于控制压力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球磨机不便控制压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柱,右侧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左侧固定有并且与右侧支撑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本体,所述球磨机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球磨机本体的左侧设有可控装置,所述球磨机本体的上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
6.所述可控装置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左侧固定的高压空气泵,所述高压空气泵的输入端固定有控制器,所述可控装置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内腔左壁固定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可控装置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上表面的右侧固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表面固定有电动阀门,所述可控装置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的左侧并且与高压空气泵的输送端固定的导气管,所述可控装置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内腔左壁固定有防护罩。
7.进一步,所述压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的输入端电连接。
8.进一步,所述防护罩呈内部中空且在此缺失的矩形,所述防护罩的上下两端与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圆孔。
9.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球磨机本体上表面右侧固定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侧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正面固定有移动杆,所述压板的左侧固定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套,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
10.进一步,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壁与两个伸缩套
的左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位于凹槽的内部。
11.进一步,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的内部且与卡接。
12.进一步,所述盖板的正面开设有滑孔,所述移动杆贯穿滑孔至盖板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圈,所述通孔的上表面连通于球磨机本体上的放置槽,所述橡胶圈位于放置槽的内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压强可控的球磨机,通过设置有可控装置,便于控制球磨机内的压强,使球磨机内的压强维持在合适的数值内,进而使不同物料进行球磨时能够达到同样的球磨效果。
16.2、该压强可控的球磨机,通过盖板和密封圈可提高与通孔之间密封性,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便于将盖板从球磨机上打开关闭,提高球磨机在进行工作时盖板的稳定性,并方便将盖板打开进行上料或下料,操作方便且简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支撑柱、3球磨机本体、4通孔、5可控装置、501压力感应器、502控制器、503高压空气泵、504电动阀门、505排气管、506导气管、507防护罩、6盖板、7驱动机构、8固定机构、801固定块、802卡块、803压板、804移动杆、805滑杆、806伸缩套、80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柱2,右侧支撑柱2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的左侧固定有并且与右侧支撑柱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本体3,用于驱动球磨机本体3进行旋转,球磨机本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4,用于物料的上料与下料,球磨机本体3的左侧设有可控装置5,球磨机本体3的上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6,盖板6下表面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8。
24.需要说明的是,球磨机本体3与驱动机构7均为现有技术中公众所常知的球磨机本体3与驱动机构7,文中不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赘叙。
25.请参阅图1-3,为了控制球磨机内的压强,可控装置5包括与底座1上表面左侧固定的高压空气泵503,高压空气泵503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控制器502,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内腔左壁固定的压力感应器501,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上表面的右侧固定的排气管505,排气管505的外表面固定有电动阀门504,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的左侧并且与高压空气泵503的输送端固定的导气管506,导气管506的远离高压空气泵503
的一端与球磨机本体3的左侧相连通,以便对球磨机本体3进行输送气体,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内腔左壁固定有防护罩507,防护罩507呈内部中空且在此缺失的矩形,防护罩507的上下两端与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圆孔,在球磨机本体3进行工作时,钢球在对物料进行磨料时避免对压力感应器501造成损坏,通过圆孔不会阻碍压力感应器501的感应效果。
26.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感应器501、高压空气泵503、电动阀门504与控制器502均为现有技术中公众所知常规的压力感应器501、高压空气泵503、电动阀门504与控制器502,其工作方法是现有技术中常用方法,因此,文中不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赘叙。
27.其中,压力感应器50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02的输入端相电连接,控制器502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504的输入端相电连接,以便当压力感应器501感应到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力过高或较低时,以便控制器502控制电动阀门504进行打开进行放出球磨机本体3内的气体或通过高压空气泵503对球磨机本体3进行输送气体。
28.本实施例中的可控装置5,通过排气管505对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强进行降压,或通过高压空气泵503通过导气管506对球磨机本体3内进行输送气体,以便可在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强。
29.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8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上表面右侧固定的固定块801,固定块801的右侧卡接有卡块802,固定块801的左侧开设有卡槽,卡块802位于卡槽的内部且与卡接,卡块802通过卡槽,以便对固定块801进行限位固定,将盖板6固定在球磨机本体3上,卡块802的左侧固定有压板803,压板803的正面固定有移动杆804,盖板6的正面开设有滑孔,移动杆804贯穿滑孔至盖板6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以便移动杆804进行移动,便于带动压板803进行移动,压板803的左侧固定有两个滑杆805,滑杆80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套806,盖板6下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左壁与两个伸缩套806的左端相固定,对滑杆805起到支撑的作用,固定块801位于凹槽的内部,便于固定块801通过凹槽位于盖板6的内部,滑杆80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807。
30.其中,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圈,通孔4的上表面连通于球磨机本体3上的放置槽,橡胶圈位于放置槽的内部,当盖板6固定在球磨机本体3上时,使密封圈位于放置槽内,即可增加通孔4与盖板6之间的密封性。
3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8,卡块802移动至固定块801的卡槽内,即可将盖板6关闭,可提高盖板6与通孔4之间的封闭性。
32.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33.在使用时,通过通孔4将刚球与物料依次放置在球磨机本体3内,即可将移动杆804向左移动,使移动杆804带动压板803向左移动,使压板803推动两个滑杆805向左移动,使其移动至伸缩套806的内部,并对弹簧807进行挤压,从而使压板803带动卡块802向左移动,即可将盖板6翻转向下,使固定块801通过凹槽位于盖板6的内部,松开移动杆804,通过弹簧807的弹性作用下,弹簧807推动压板803向右移动,使压板803带动两个滑杆805向右移动,使其移动出滑杆805的内部,从而使压板803带动卡块802移动至固定块801的卡槽内,对固定块801进行限位固定,即可将盖板6固定在球磨机本体3上,从而使密封胶位于放置槽内,增强通孔4与盖板6之间密封性,从而对球磨机本体3进行封闭,之后通过驱动机构7驱动球磨机本体3进行工作,使钢球对球磨机本体3内的物料进行球磨,同时,通过压力感应器501对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力强度进行感应,当压强数值低于设定值时,压力感应器501通过控
制器502,使控制器502控制高压空气泵503进行工作,使高压空气泵503抽取外部的空气,通过导气管506将气体输送至球磨机本体3内,进而对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强进行增加,当压强数值高于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502驱动电动阀门504进行工作,使电动阀门504打开,通过排排气管505将球磨机本体3内的气体排出,以便降低球磨机本体3内的压强进行降压处理,以便控制球磨机本体3的压强,当球磨结束后,使球磨机本体3带动盖板6位于下端,重复上述步骤,使卡块802移动出固定块801的卡槽内,即可将盖板6向下翻转,即可将橡胶垫从放置槽内移动出,使物料通过通孔4排出球磨机本体3内。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技术特征:
1.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柱(2),右侧所述支撑柱(2)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的左侧固定有并且与右侧支撑柱(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本体(3),所述球磨机本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4),所述球磨机本体(3)的左侧设有可控装置(5),所述球磨机本体(3)的上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下表面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8);所述可控装置(5)包括与底座(1)上表面左侧固定的高压空气泵(503),所述高压空气泵(503)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控制器(502),所述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内腔左壁固定的压力感应器(501),所述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上表面的右侧固定的排气管(505),所述排气管(505)的外表面固定有电动阀门(504),所述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的左侧并且与高压空气泵(503)的输送端固定的导气管(506),所述可控装置(5)还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内腔左壁固定有防护罩(5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感应器(50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0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02)的输出端与电动阀门(504)的输入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507)呈内部中空且在此缺失的矩形,所述防护罩(507)的上下两端与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与球磨机本体(3)上表面右侧固定的固定块(801),所述固定块(801)的右侧卡接有卡块(802),所述卡块(802)的左侧固定有压板(803),所述压板(803)的正面固定有移动杆(804),所述压板(803)的左侧固定有两个滑杆(805),所述滑杆(80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套(806),所述滑杆(80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8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下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壁与两个伸缩套(806)的左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801)位于凹槽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801)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802)位于卡槽的内部且与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的正面开设有滑孔,所述移动杆(804)贯穿滑孔至盖板(6)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有橡胶圈,所述通孔(4)的上表面连通于球磨机本体(3)上的放置槽,所述橡胶圈位于放置槽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强可控的球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支撑柱,右侧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左侧固定有并且与右侧支撑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球磨机本体,所述球磨机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球磨机本体的左侧设有可控装置,所述球磨机本体的上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的右侧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可控装置包括与底座上表面左侧固定的高压空气泵,所述高压空气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控制器。该压强可控的球磨机,通过设置有可控装置,便于控制球磨机内的压强,使球磨机内的压强维持在合适的数值内,进而使不同物料进行球磨时能够达到同样的球磨效果。能够达到同样的球磨效果。能够达到同样的球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起阳 刘小生 赵威 刘森 崔涛 王雪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市铄鑫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3/1/12
声明:
“压强可控的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