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采矿技术

> 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60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铁一局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2023-09-25 15:07:03

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隧道反坡施工的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隧道内的地下水与施工用水由于重力作用均向工作面底部汇集,导致隧道底部的掌子面积聚水过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差,并且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3.同时,隧道中除了有大量水需要排出,当水与隧道中的泥土和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掺杂物混合后,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混杂,影响施工人员的正常施工,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施工的工期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隧道反坡施工中,隧道底部的掌子面水积聚水过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差,影响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施工现场泥泞混杂,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进口处的沉淀池、设置在隧道内的n个集水坑、设置在集水坑内的过滤网、设置在集水坑内的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与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排水管路、与排水管路连接的反冲管路,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处的临时集水坑,其中n≥2;

6.每个集水坑上方均设置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下端连通至该集水坑的过滤网上方;所述排水管路设置在每个集水沟上方一侧,排水管路进水口与该集水坑中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管路出水口设置在该集水坑相邻较高处一侧集水坑的过滤网上方;

7.所述临时集水坑内设置有临时抽水泵,所述临时抽水泵出水口通过软管10连通至隧道底部集水坑内,所述软管出水口设置在隧道底部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

8.所述反冲管路位于该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所在的集水坑内且出口朝下;

9.位于隧道顶部一个集水坑的排水管路连通至沉淀池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路包括至少两根并列设置的排水管,其中一根为备用排水管,其余为正常排水使用。

11.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为无缝钢管。

12.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钢丝网。

13.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集水坑之间的间距为130

?

180m。

14.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均为污水泵。

15.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坑的容积自下而上递增,所述集水坑设置有3

?

7个。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集水坑可收集隧道中各处的漏水,

改善了隧道存水后的泥泞路面,减少了高处水向低处掌子面的聚集;同时工作水泵(当工作水泵有意外故障,使用备用水泵)经排水管路将掌子面处的积水逐级向上抽排,可及时将隧道中的水排到隧道外的沉淀池,保证了隧道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

18.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设置的过滤网可过滤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输送的水,避免了污泥杂质在积水坑的沉积,防止污泥杂质堵塞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影响正常的排水工作;同时,污泥杂质可分离在过滤网上,便于施工人员对污泥杂质的定期收集清理。

19.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设置的反冲管路可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抽排水的同时,向集水坑中持续冲水,将集水坑中的污泥杂质搅动起来,避免污泥沉积溢流至隧道的施工路面,或者在集水坑底部进入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造成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的堵塞。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集水坑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集水坑的俯视图。

23.图中:

[0024]1?

沉淀池,2

?

集水坑,3

?

过滤网,41

?

工作水泵,42

?

备用水泵,5

?

排水管路,6

?

反冲管路,7

?

临时集水坑,8

?

集水沟,9

?

临时抽水泵,10

?

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进口处的沉淀池1、设置在隧道内的3个集水坑2、设置在集水坑2内的过滤网3、设置在集水坑2内的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与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出水口连接的排水管路5、与排水管路5连接的反冲管路6,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处的临时集水坑7;

[0027]

每个集水坑2上方均设置有集水沟8,所述集水沟8下端连通至该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所述排水管路5设置在每个集水沟8上方一侧,排水管路5进水口与该集水坑2中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管路5出水口设置在该集水坑2相邻较高处一侧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

[0028]

所述临时集水坑7内设置有临时抽水泵9,所述临时抽水泵9出水口通过软管10连通至隧道底部集水坑2内,所述软管10出水口设置在隧道底部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

[0029]

所述反冲管路6位于该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所在的集水坑2内且出口朝下;

[0030]

位于隧道顶部一个集水坑2的排水管路5连通至沉淀池1内。

[0031]

所述排水管路5包括至少两根并列设置的排水管,其中一根为备用排水管,其余为正常排水使用。

[0032]

所述过滤网为过滤网筐,所述排水管为无缝钢管。

[0033]

所述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钢丝网。

[0034]

相邻两个集水坑2之间的间距为150m。

[0035]

所述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均为污水泵,备用水泵42一般不使用,当工作水泵41有意外故障时,备用水泵启动。

[0036]

3个集水坑2的容积自下而上递增。

[0037]

本实施例的隧道反坡排水系统运行时,临时抽水泵9通过软管10向最底部的集水坑2输送积水,积水穿过过滤网3后,由最底部集水坑2中的工作水泵41向上方相邻的集水坑2输送积水,最底部集水坑2中排水管路5向上方相邻的集水坑2中输送积水,积水穿过该处过滤网3后,经该处工作水泵41持续向上方相邻集水坑2输送排水,依次类推,直到将积水排出隧道外的沉淀池1中;同时集水沟8中可实时收集其周围的隧道漏水,并将漏水汇集至相近的集水坑2,减少了隧道路面的存水。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进口处的沉淀池(1)、设置在隧道内的n个集水坑(2)、设置在集水坑(2)内的过滤网(3)、设置在集水坑(2)内的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与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出水口连接的排水管路(5)、与排水管路(5)连接的反冲管路(6),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处的临时集水坑(7),其中n≥2;每个集水坑(2)上方均设置有集水沟(8),所述集水沟(8)下端连通至该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所述排水管路(5)设置在每个集水沟(8)上方一侧,排水管路(5)进水口与该集水坑(2)中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管路(5)出水口设置在该集水坑(2)相邻较高处一侧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所述临时集水坑(7)内设置有临时抽水泵(9),所述临时抽水泵(9)出水口通过软管(10)连通至隧道底部集水坑(2)内,所述软管(10)出水口设置在隧道底部集水坑(2)的过滤网(3)上方;所述反冲管路(6)位于该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所在的集水坑(2)内且出口朝下;位于隧道顶部一个集水坑(2)的排水管路(5)连通至沉淀池(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路(5)包括至少两根并列设置的排水管,其中一根为备用排水管,其余为正常排水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无缝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的进水口处均设置有钢丝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集水坑(2)之间的间距为130

?

180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泵(41)和备用水泵(42)均为污水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的容积自下而上递增,所述集水坑(2)设置有3

?

7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排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以解决现有隧道反坡施工中,隧道底部的掌子面积聚水过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变差,影响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施工现场泥泞混杂,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进口处的沉淀池、设置在隧道内的N个集水坑、设置在集水坑内的过滤网、设置在集水坑内的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与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出水口连接的排水管路、与排水管路连接的反冲管路,以及设置在隧道掌子面处的临时集水坑,其中N≥2。其中N≥2。其中N≥2。

技术研发人员:雷威 郭正安 张林 成永锋 张俊青 杨帆 陈磊 安斌超 韩佳磊 李晓曦 武文浩 冯民选 马元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一局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12/28
声明:
“隧道反坡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