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376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10-07 16:33:32
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锈钢产量不断升高,同时伴随大量不锈钢渣的产生,不锈钢渣中因含有复杂的含铬物相而与其他钢渣在理化性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别。电炉冶炼不锈钢时,为了保证质量,必须吹氧脱碳。吹氧后,碳虽然能降低到规格要求,但熔池中的铬会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氧化,致使不锈钢渣中含有大量的铬。不锈钢的冶炼主要采用eaf-aod工艺,因此产生了电炉渣(eaf渣)和aod渣,自然冷却的eaf渣呈黑色,颗粒较大,其中质量分数大于1%的元素有ca、mg、si、al、fe、cr、o等。而aod渣中cr含量一般低于0.5%,且产生量少,因此一般研究电炉不锈钢渣的无害化处置方法。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如果在钢渣不能稳定存在,就会以离子状态迁移于自然环境中,并被氧化为剧毒性的六价铬。由于不锈钢渣中铬的含量较低,直接回收铬的经济价值不足。因此,一般采用堆存或填埋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并没有效解决铬污染问题,同时也限制了电炉不锈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截止2019年,我国不锈钢产量超过3000万吨。按照每吨钢大约产生0.25吨渣来计算,目前每年的电炉不锈钢渣产量接近750万吨。

目前关于电炉钢渣方式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湿法还原:不锈钢渣在酸碱性溶液中进行溶解,使渣中的铬大部分都转移到水溶液中,然后添加合适的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并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最后通过煅烧得到含铬的产品。

(2)固化封存处理:是利用稳定化物质来固定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形成稳定的晶格结构和化学键,将有害组分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从而降低危险废物的浸出风险,主要通过水泥固化。

(3)熔融还原:熔融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c、si、al)将不锈钢渣中的cro或cr2o3还原为金属铬,这样不仅可以回收有价金属,而且也降低了不锈钢渣中铬的危害。

(4)尖晶石稳定化:通过向熔融的电炉渣中加入改质剂,使的渣中的铬向稳定的尖晶石相富集,从而实现电炉不锈钢渣的无害化。

发明专利cn106517834a公开了一种利用熔融高炉渣高温无害化处理不锈钢渣的方法,是将不锈钢渣加入到熔融的高炉渣内,通电加热并搅拌,水淬得到玻璃态渣,而重金属cr被固定于玻璃态炉渣中。但该方法处理不锈钢渣,并未全部实现炉渣玻璃化,仍有部分铬赋存于不稳定物相中,不仅能耗较高,而且依然存在铬污染风险。发明专利cn109796145a公开了一种降低电炉钢渣中铬污染风险的方法,是将熔融的不锈钢渣与改质剂均匀混合,并经过降温处理,实现铬向稳定的尖晶石相富集,但该改质剂为纯氧化物,增加了处理成本,不能实现以废治废的效果。发明专利cn111471871a公开了一种电炉不锈钢渣中铬资源回收的方法,主要通过添加sio2和al2o3,调整渣的碱度和al2o3含量,使渣中含铬富集相生长,从而创造铬回收的基础条件,但上述两个添加改质剂的方法中由于加入的改质剂是冷料,且加入比例较高,因此导致高温电炉渣的温度骤降,不利于电炉渣中铬富集相的生长,因此需提出一种更为绿色经济的电炉不锈钢渣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炉不锈钢渣出渣后,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装入渣灌,并保温维持电炉不锈钢渣熔融状态;

2)将熔融的高炉渣倒入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内,通过搅拌作用使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熔融的高炉渣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渣;

3)将步骤2)的混合渣缓慢冷却后进行热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尾渣,使铬富集于稳定的尖晶石相中,并实现尖晶石相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电炉不锈钢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0~50wt%,sio220~45wt%,al2o30~10wt%,mgo5~15wt%,cr2o31~10wt%,feo0~5wt%。

进一步的,所述高炉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2~49wt%,sio232~41wt%,al2o36~17wt%,mgo2~13wt%。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熔融的高炉渣质量为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质量的20~100%。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控制al2o36~20wt%,mgo<12wt%,1.2<w(cao)/w(sio2)<1.4,cr2o31~10wt%。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混合渣缓慢冷却速度小于10℃/min,且其冷却至1200℃以下再进行热焖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使熔融的高炉渣和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混合,利用高炉渣中的sio2和al2o3来改质不锈钢渣,实现铬向稳定的尖晶石相富集,并经过缓冷处理后,实现铬富集相的生长,从而实现电炉渣的无害化,满足环境排放标准,也为铬的选矿分离创造了物理条件。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可使得经过高炉渣改质和缓冷处理后的电炉不锈钢渣中铬在稳定的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达到95%以上,尖晶石晶体尺寸大于50μm,且电炉不锈钢渣中的铬在标准浸出液中的溶出量小于0.05mg/l。

(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中利用熔融电炉不锈钢渣和熔融高炉渣的显热,不需要外加能耗和设备,能耗低,节约处理成本,而且熔融的高炉渣加入到电炉不锈钢渣中,不会使电炉不锈钢渣的温度骤降,有利于电炉不锈钢渣中铬富集相的生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绿色处理电炉钢渣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炉不锈钢渣出渣后,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装入渣灌,并保温维持电炉不锈钢渣熔融状态。其中,该电炉不锈钢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0~50wt%,sio220~45wt%,al2o30~10wt%,mgo5~15wt%,cr2o31~10wt%,feo0~5wt%。

(2)将熔融的高炉渣倒入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内,通过搅拌作用使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熔融的高炉渣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渣。

具体的,高炉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2~49wt%,sio232~41wt%,al2o36~17wt%,mgo2~13wt%。该高炉渣质量为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质量的20~100%,通过熔融的高炉渣的成分及添加量的优化,使得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和高炉渣的混合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控制在al2o36~20wt%,mgo<12wt%,1.2<w(cao)/w(sio2)<1.4,cr2o31~10wt%;其中,通过控制al2o3含量在6~20wt%范围,以促进渣中铬向稳定的尖晶石相相富集,同时控制1.2<w(cao)/w(sio2)<1.4促进富铬尖晶石相的生长。

(3)将步骤(2)的混合渣缓慢冷却后进行热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尾渣,使铬富集于稳定的尖晶石相中,并实现尖晶石相的生长。其中,混合渣缓慢冷却速度小于10℃/min,并使其冷却至1200℃以下。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以下实施例中采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最小二乘法的方法测定铬在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采用hj/t2009-2007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测定不锈钢渣中铬的溶出量。

实施例1:

电炉产生的不锈钢渣正常出炉后,将高温的不锈钢渣装入渣罐,电炉不锈钢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6.8%,sio231.2%,mgo10%,al2o34%,feo3%,cr2o35%。

将熔融高炉渣加入到电炉不锈钢渣渣罐中,高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o38.5wt%,sio235.3wt%,al2o314.8wt%,mgo8.8wt%,p2o51.6wt%;采用搅拌桨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高炉渣混合均匀形成熔融混合渣,其中高炉渣的质量为电炉不锈钢渣的30%,混合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4.53wt%,sio232.22wt%,al2o36.97wt%,mgo9.75wt%,cr2o33.86wt%;然后将经过高炉渣改质后的混合渣以20h的缓冷时间冷却至1000℃以下,得到铬以尖晶石相为主要赋存状态的炉渣。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铬在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达到98%以上,电炉不锈钢渣中铬的浸出浓度低于0.04mg/l,尖晶石平均晶体尺寸达到从10μm提升到30μm以上。

实施例2

电炉产生的不锈钢渣正常出炉后,将高温的不锈钢渣装入渣罐,电炉不锈钢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7wt%,sio233wt%,mgo8wt%,al2o35wt%,feo2wt%,cr2o35wt%。

将熔融高炉渣加入到高温的不锈钢渣渣罐中,高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o36.6wt%,sio235.6wt%,al2o317.2wt%,mgo8.2wt%,p2o51.4wt%;采用搅拌桨将熔融的不锈钢渣与高炉渣混合均匀形成熔融混合渣,其中高炉渣的质量为电炉不锈钢渣的50%,混合后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3.68wt%,sio233.98wt%,al2o39.10wt%,mgo8.09wt%,cr2o33.34wt%;然后将经过高炉渣改质后的混合渣以24h的缓冷时间冷却至1000℃以下,得到铬以尖晶石相为主要赋存状态的炉渣。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铬在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达到97%以上,电炉不锈钢渣中铬的浸出浓度低于0.06mg/l,尖晶石平均晶体尺寸从10μm提升到50μm以上。

实施例3

电炉产生的不锈钢渣正常出炉后,将高温的不锈钢渣装入渣罐,电炉不锈钢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7wt%,sio233wt%,mgo8wt%,al2o35wt%,feo2wt%,cr2o35wt%。

将熔融高炉渣加入到电炉不锈钢渣渣罐中,高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o35.3wt%,sio237.6wt%,al2o317.8wt%,mgo7.5wt%,p2o51.3wt%;采用搅拌桨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高炉渣混合均匀形成熔融混合渣,其中高炉渣的质量为不锈钢渣的80%,混合后渣的主要成分为cao41.89wt%,sio235.12wt%,al2o310.71wt%,mgo7.80wt%,cr2o32.78wt%;然后将经过高炉渣改质后的混合渣以48h的缓冷时间降低混合渣冷却至1000℃以下,得到铬以尖晶石相为主要赋存状态的炉渣。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铬在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达到95%以上,电炉不锈钢渣中铬的浸出浓度低于0.08mg/l,尖晶石平均晶体尺寸从10μm提升到80μm以上。

实施例4

电炉产生的不锈钢渣正常出炉后,将高温的不锈钢渣装入渣灌,电炉不锈钢渣的主要成为分cao52.7wt%,sio226.3wt%,mgo9wt%,al2o34wt%,feo3wt%,cr2o35wt%。

将熔融高炉渣加入到电炉不锈钢渣渣罐中,高炉渣的主要成分为cao35.3wt%,sio237.6wt%,al2o317.8wt%,mgo7.5wt%,p2o51.3wt%;采用搅拌桨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高炉渣混合均匀形成熔融混合渣,其中高炉渣的质量为不锈钢渣的60%,使电炉不锈钢渣的碱度从2.0降低到1.5左右,al2o3含量提高到10%左右;然后将经过高炉渣改质后的混合渣以24h的缓冷时间冷却至1000℃以下,得到铬以尖晶石相为主要赋存状态的炉渣。

经检测,本实施例中铬在尖晶石相中的富集度从82%提升到99%以上,电炉不锈钢渣中铬的浸出浓度从0.62mg/l降低到0.02mg/l,尖晶石平均晶体尺寸达到20μm以上。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电炉不锈钢渣出渣后,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装入渣灌,并保温维持电炉不锈钢渣熔融状态;

2)将熔融的高炉渣倒入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内,通过搅拌作用使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熔融的高炉渣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渣;

3)将步骤2)的混合渣缓慢冷却后进行热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尾渣,使铬富集于稳定的尖晶石相中,并实现尖晶石相的生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炉不锈钢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0~50wt%,sio220~45wt%,al2o30~10wt%,mgo5~15wt%,cr2o31~10wt%,feo0~5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包括cao32~49wt%,sio232~41wt%,al2o36~17wt%,mgo2~13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熔融的高炉渣质量为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质量的20~1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渣主要成分按质量百分比控制al2o36~20wt%,mgo<12wt%,1.2<w(cao)/w(sio2)<1.4,cr2o31~10wt%。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混合渣缓慢冷却速度小于10℃/min,且其冷却至1200℃以下再进行热焖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处理电炉钢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电炉不锈钢渣出渣后,将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装入渣灌,并保温维持电炉不锈钢渣熔融状态;2)将熔融的高炉渣倒入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内,通过搅拌作用使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与熔融的高炉渣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渣;3)将混合渣缓慢冷却后进行热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尾渣,使铬富集于稳定的尖晶石相中,并实现尖晶石相的生长。该发明使熔融的高炉渣和熔融的电炉不锈钢渣混合,利用高炉渣中的SiO2和Al2O3来改质不锈钢渣,实现铬向稳定的尖晶石相富集,并经过缓冷处理后,实现铬富集相的生长,从而实现电炉渣的无害化,满足环境排放标准,也为铬的选矿分离创造了物理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操龙虎;徐永斌;陈洪智;李伟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尾矿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包括设置在尾矿库下游的初期坝和设置在尾矿库上游的拦洪坝,所述初期坝下游设置有用于收集尾矿库回水的回水池和消力池;所述初期坝和拦洪坝之间设置有主排洪隧洞;所述主排洪隧洞内设置有挡墙,将主排洪隧洞分隔为清水侧和污水侧,主排洪隧洞清水侧上游与拦挡坝连接,下游与消力池相连通,污水侧与回水池连通;本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山谷型尾矿库洪污分流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尾矿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地面修建尾矿库常用的形式一般有二种:山谷型、围堰型,其中山谷型尾矿库占大多数。山谷型尾矿库就是利用天然形成的沟道,在沟道合适的位置修建初期坝,利用初期坝为依托,采用水力冲填的方式向沟道内堆筑尾矿。因为水力冲填的尾矿占用了沟道的大部分空间,为了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解决山谷的排洪问题,尾矿库必须配套建设相应排洪系统。但目前绝大部分尾矿库实际运行时,其排洪系统不仅承担了尾矿库库区的泄洪问题,同时也是水力冲填尾矿库回水的通道。大量含有化学药剂、重金属、超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尾矿库回水与沟道的长流水或洪水在排洪系统混合后,在坝下的回水池部分被返回选矿厂循环使用,部分被排放到下游河道,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000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这种粗放的尾矿库排放方式逐渐不能适应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特别是重点城市的水源地、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尾矿库,更是迫切需要采取环保的尾矿排放形式,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因此一种投资少却能确保山谷型尾矿库洪污分流、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排洪系统便成为矿山企业在尾矿库建设时的必然选择。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本系统能够将山谷型尾矿库的长流水或洪水与已污染的尾矿库回水进行分离,从而节约用水并减少环境污染,并且降低投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包括设置在尾矿库下游的初期坝和设置在尾矿库上游的拦洪坝,所述初期坝下游设置有用于收集尾矿库回水的回水池和消力池;所述初期坝和拦洪坝之间设置有主排洪隧洞;所述主排洪隧洞内设置有挡墙,挡墙将主排洪隧洞分隔为清水侧和污水侧,主排洪隧洞清水侧上游与拦挡坝连接,下游与消力池相连通,污水侧与回水池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污水侧还连通有若干用于收集、导流库内回水的排污支洞。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墙高度小于等于主排洪隧洞高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消力池通过设置有阀门的清水桥管与回水池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污水侧通过设置有阀门的污水桥管与回水池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排洪隧洞在初期坝和拦洪坝之间沿山谷的一侧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初期坝上游面和拦洪坝下游面铺设有反滤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在上游设置拦洪坝,将沟道长流水或洪水与已污染的尾矿库回水、尾砂分割开来,通过在主排洪隧洞内设置挡墙,将排洪隧洞分隔为清水侧和污水侧,并将沟道长流水或洪水导入主排洪隧洞的清水侧,经消力池后消减能量后流入下游河道;将尾矿库回水引入污水侧送入坝下回水池,集中后输送至选矿厂循环使用。从而实现一洞双用,达到节约投资,治理污染的目的。本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山谷型尾矿库洪污分流问题。

[0014]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清水桥管,当回水池内回水不能满足选矿厂使用时,可将清水输送至回水池,输送至选矿厂循环使用。

[0015]进一步的,通过在山谷的一侧设置主排洪隧洞,能够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便于回水收集导流。

[0016]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反滤层,在拦挡尾矿的同时,又能起到过滤堆积坝渗沥水的作用,安全与环保二者皆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系统平面布置图。

[0018]图2为本发明主排洪隧洞与排污支洞剖面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坝下回水池与主排洪隧洞连接图。

[0020]其中:I为拦挡坝;2为主排洪隧洞;3为排污支洞;4为初期坝;5为回水池;6为消力池;7为挡墙;8为污水桥管;9为清水桥管;1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包括:设置在尾矿库下游的初期坝4和设置在初期坝4上游的拦洪坝I,所述初期坝4下游设置有用于收集尾矿库回水的回水池5和消力池6;所述初期坝4和拦洪坝I之间沿山谷的一侧设置有主排洪隧洞2;所述主排洪隧洞2内设置有挡墙7,挡墙7将主排洪隧洞2分隔为清水侧和污水侧,主排洪隧洞2清水侧上游与拦挡坝I连接,下游与消力池6相连通,污水侧与回水池5连通。主排洪隧洞2污水侧连接有若干用于收集、导流库内回水的排污支洞3,所述主排洪隧洞2污水侧通过设置有阀门的污水桥管8与回水池5连通。所述消力池6通过设置有阀门10的清水桥管9与回水池5连接。

[0023]所述挡墙7高度小于等于主排洪隧洞2高度。所述初期坝4上游面和拦洪坝I下游面铺设有反滤层。

[0024]库尾拦洪坝I将尾矿库上游的长流水或洪水与尾矿库的尾砂、矿浆分割开来,并将长流水或洪水导流进主排洪隧洞2的清水侧;在洪水期间,利用拦洪坝形成一定的调洪库容,减小主排洪隧洞的断面,节约投资。

[0025]尾矿库内需返回选矿厂的已污染的回水通过库区排污支洞3也进入主排洪隧洞2的污水侧。排污支洞主要承担尾矿库已污染回水的导流作用,因大量的库区洪水已被拦洪坝导入主排洪隧洞,所以排污支洞断面可减小很多,达到节约投资目的。库区排污支洞布置在主排洪隧洞的一侧,方便库内回水的收集导流。

[0026]如图2所示,主排洪隧洞2内部的结构有别于现有的结构形式,本发明在主排洪隧洞2内相应的位置设置挡墙7,将主排洪隧洞2的泄流空间分成清水侧和污水侧,清水与污水虽共用隧洞或涵洞,但两种水并没有混合,沿着各自的通道流出主排洪隧洞或涵洞2。挡墙7高度及结构可按照具体尾矿库的洪水设防标准确定。

[0027]如图3所示,污水侧的水流出后通过污水桥管8进入坝下回水池5,集中后输送至选矿厂循环使用,实现真正意义的零排放。清水侧的水流出后通过消力池6,消减能量后流入下游河道。如果选矿厂回水不足,需补充新水时,可打开清水桥管9上的阀门,让排洪隧洞或涵洞的部分清水流入回水池5,与污水混合后输送至选矿厂循环使用。

【主权项】

1.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尾矿库下游的初期坝(4)和设置在尾矿库上游的拦洪坝(I),所述初期坝(4)下游设置有用于收集尾矿库回水的回水池(5)和消力池(6);所述初期坝(4)和拦洪坝(I)之间设置有主排洪隧洞(2);所述主排洪隧洞(2)内设置有挡墙(7),挡墙(7)将主排洪隧洞(2)分隔为清水侧和污水侧,主排洪隧洞(2)清水侧上游与拦挡坝(I)连接,下游与消力池(6)相连通,污水侧与回水池(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洪隧洞(2)污水侧还连通有若干用于收集、导流库内回水的排污支洞(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7)高度小于等于主排洪隧洞(2)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力池(6)通过设置有阀门(1)的清水桥管(9)与回水池(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洪隧洞(2)污水侧通过设置有阀门(1)的污水桥管(8)与回水池(5)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洪隧洞(2)在初期坝(4)和拦洪坝(I)之间沿山谷的一侧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坝(4)上游面和拦洪坝(I)下游面铺设有反滤层。

【文档编号】E02B7/02GK105908823SQ20161047248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马玄恒, 陈晓博, 郑卫琳, 卢星, 王刚, 黄晓毅, 罗小新, 付碧峰, 杨平伟

【申请人】陕西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声明:
“山谷型尾矿库排洪系统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