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矿处理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尾矿自流输送管道消能结构。
背景技术: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选矿厂提取精矿后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即为尾矿,这些尾矿一般需要通过尾矿自流输送(利用选矿厂与尾矿库之间的几何高差,将尾矿浆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而推动其在自流道或者流槽内流动,到达尾矿库进行堆存的输送方式)的方式输送至尾矿库进行储存。
尾矿自流输送的方式具有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特点,在具备自流输送的条件下,自流输送都是尾矿输送的首选方式。然而,尾矿自流输送所需势能,即所需几何高差是一定,当选矿厂与尾矿库的实际几何高度差大于所需几何高度差时,势能所转化的动能就会过大,造成管道流速过快,从而加快管道磨损,大大缩短自流管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尾矿的这部分多余的能量进行消减。
目前,尾矿自流输送现有的消能方式为钢管式跌水井型式,在《尾矿设施设计参考资料》(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年)中有记载。现有钢管式跌水井消能型式,主要是通过在地形坡度较陡的地段布置钢制竖井连接前后段自流管,通过在钢制井内形成跌水井进行消能。然而,跌水井消能的方式具备以下技术缺点:1、钢制井管径必须大于自流管管径,耗材较多;2在流量和自流管径较大的情况下,跌水井制作和安装较困难,工作效率较低。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亟需一种耗材量低、工作效率高的消能效果好的尾矿消能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矿自流输送管道消能结构,以解决现有尾矿消能方法耗材量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尾矿自流输送管道消能结构,包括设置在选矿厂与尾矿库之间的自流管;在所述自流管的陡坡段连接有缩经管;其中,所述缩经管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自流管相连;并且,所述缩经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衬层;自所述选矿厂产生的待消能尾矿通过所述自流管配合所述缩经管消能后收入所述尾矿库。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自流管相连的弯头管,所述自流管通过所述弯头管转入所述陡坡段后与所述缩经管相连。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变径管,所述弯头管通过所述变径管与所述缩经管适配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法兰,所述自流管与所述弯头管之间、所述弯头管与所述变径管之间以及所述变径管与所述缩经管之间均通过所述法兰相连。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弯
声明:
“尾矿自流输送管道消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