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面层、第二面层和第三面层,所述第一面层为生态多孔纤维棉,第二面层为土工膜,第三面层为铁丝网片,所述第三面层通过锚杆固定连接于岩坡上,所述第三面层与岩壁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的范围在90°-150°之间,所述第一面层与岩壁形成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设置有土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上布设有滴灌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进入岩坡的长度为400mm-60mm,锚杆直径为12mm-16mm,所述锚杆延伸出岩坡的长度为300mm-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的厚度为200mm-3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临近岩坡的一端设置有弯折结构,弯折段与岩壁相贴合,非弯折段与第二面层相贴合。
说明书
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矿产资源的支持,为了获得大量的矿产资源,需要对矿山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会对山体和山体上的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坏,形成大量岩石裸露的岩坡;裸露的岩坡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因而在雨水较大时可能会产生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岩坡硬度较大,加上营养成分和水土保持能力较差,因而岩坡上的植被难以进行自我修复,因而需要人工辅助的方式对岩坡上的植被进行修复。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矿山上的土层含量较低,为了给植被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需要使用异地土壤做为种植土层对岩坡表面进行覆盖;在使用异地土壤对岩坡表面进行覆盖前,一般会先在边坡表面覆盖土工网,从而使土壤与网格互相锁合,进而使土壤层与岩坡表层保持稳定,降低土壤层发生大面积滑坡的可能。
虽然土工网能够提高土壤层与岩坡表层整体的稳定性,但雨水较大时
声明:
“生态多孔纤维棉种植槽结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