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包括:分级轮,所述分级轮包括轮毂、叶片、端面板,所述轮毂位于所述端面板的左侧并与所述端面板同轴设置,所述叶片焊接连接在所述轮毂和所述端面板之间,所述叶片有多个并沿所述轮毂的周向方向均布;
出料器,所述出料器位于所述分级轮的右侧并与所述分级轮同轴设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右端部贯穿所述端面板并向右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出料器的左端面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出料器的外周部设置有气腔,所述出料器的左端面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出料器周向方向均布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间隙,并将所述气腔内的惰性气体喷入所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2?
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器左端面的中部向右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凸出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凸出部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间隙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和所述端面板之间还焊接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叶片的内侧并靠近所述叶片的内边缘,所述支撑柱有多个并沿所述分级轮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中空圆杆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该叶片对应的所述分级轮的纵切面之间的夹角为小于25°的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大小为0?
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焊接连接在所述叶片内侧的轮毂本体和焊接连接在所述叶片外侧的第一保护圈,所述端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叶片内侧的端面板本体和焊接连接在所述叶片外侧的第二保护圈。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右端面的中心设有向右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开设有与传动轴相匹配的传动轴孔。
说明书: 一种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流粉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背景技术[0002] 气流粉碎机是利用高速气流撞击物料,带动物料与物料之间碰撞、粉碎,使物料破碎成细微颗粒的设备,现有气流粉碎机大多通过分级轮和出料器组成的分级组件对细微颗
粒进行分级,在使用时,分级轮通过相对于出料器的转动实现分级功能,因此,分级轮和出
料器相向侧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由于该间隙形成在两个端面之间,间隙两侧分级轮端面
和出料器端面的面积大,在处理硫磺粉类有黏附特性的物料时,物料颗粒容易黏附这两个
端面上并逐渐结块硬化,不仅影响分级轮的转动效率,影响分级精度,严重的,还会导致分
级轮和出料器相互卡死,迫使气流粉碎机停机,需要将分级组件拆开并清理干净后才能正
常使用,操作不便且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级精度高、不易卡死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包括:[0005] 分级轮,所述分级轮包括轮毂、叶片、端面板,所述轮毂位于所述端面板的左侧并与所述端面板同轴设置,所述叶片焊接连接在所述轮毂和所述端面板之间,所述叶片有多
个并沿所述轮毂的周向方向均布;
[0006] 出料器,所述出料器位于所述分级轮的右侧并与所述分级轮同轴设置;[0007] 所述叶片的右端部贯穿所述端面板并向右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出料器的左端面与所述凸出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出料器的外周部设置有气腔,所述出料器的左端面开设
有多个沿所述出料器周向方向均布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气腔和所述间隙,
并将所述气腔内的惰性气体喷入所述间隙。
[0008] 优选地,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2?0.6mm。[0009] 优选地,所述出料器左端面的中部向右凹陷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凸出部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凸出部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间隙的宽度相等。
[0010] 优选地,所述轮毂和所述端面板之间还焊接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叶片的内侧并靠近所述叶片的内边缘,所述支撑柱有多个并沿所述分级轮的周向方向均匀
分布。
[001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中空圆杆状部件。[0012] 优选地,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该叶片对应的所述分级轮的纵切面之间的夹角为小于25°的锐角。
[001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夹角的大小为0?20°。[0014] 优选地,所述轮毂包括焊接连接在所述叶片内侧的轮毂本体和焊接连接在所述叶片外侧的第一保护圈,所述端面板包括位于所述叶片内侧的端面板本体和焊接连接在所述
叶片外侧的第二保护圈。
[001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轮毂的右端面的中心设有向右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开设有与传动轴相匹配的传动轴孔。
[0016]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包括分级轮和出料器,分级轮包括轮毂、叶片、端面板,轮毂位于端面板的左侧并与端面板同轴设置,叶片焊接连接在轮毂和端
面板之间,叶片有多个并沿轮毂的周向方向均布,出料器位于分级轮的右侧并与分级轮同
轴设置,通过使叶片的右端部贯穿端面板并向右凸出形成凸出部,使出料器的左端面与凸
出部之间具有间隙,在出料器的外周部设置有气腔,在出料器的左端面开设有多个沿出料
器周向方向均布的用于连通气腔和间隙的喷气孔,既能通过喷气孔将气腔内的惰性气体喷
入间隙,防止物料颗粒进入,又能将间隙限定在凸出部端面和出料器端面之间,由于叶片厚
度薄且在分级轮径向方向上的宽度窄,使得凸出部的端面面积小,使得物料颗粒能够黏附
的面积小,即使有少量物料颗粒滞留,也不容易结块硬化,不影响分级轮的转动,分级精度
高、不易卡死。
附图说明[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局部进行了剖视。[0019]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0] 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0021] 其中:10.分级轮;11.轮毂;111.轮毂本体;112.第一保护圈;113.凸台;114.传动轴孔;12.叶片;121.凸出部;13.端面板;131.端面板本体;132.第二保护圈;14.支撑柱;
141.中空腔体;20.出料器;21.气腔;22.喷气孔;23.凹槽;231.槽壁;3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
界定。
[0023]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左右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0024]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包括:分级轮10和出料器20,其中,分级轮11包括轮毂11、叶片12、端面板13,轮毂11位于端面板13的左侧并与端面
板13同轴设置,叶片12焊接连接在轮毂11和端面板13之间,叶片12有多个并沿轮毂11的周
向方向均布;出料器20位于分级轮10的右侧并与分级轮10同轴设置;叶片12的右端部贯穿
端面板13并向右凸出形成凸出部121,出料器20的左端面与凸出部121之间具有间隙30,出
料器20的外周部设置有气腔21,出料器20的左端面开设有多个沿出料器20周向方向均布的
喷气孔22,喷气孔22用于连通气腔21和间隙30,并将气腔21内的惰性气体喷入间隙30,为降
低成本,气腔21内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0025]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既能通过喷气孔将气腔内的惰性气体喷入间隙,防止物料颗粒进入,又能将间隙限定在凸出部端面和出料器端面之间,由于叶片厚度薄且在分级轮
径向方向上的宽度窄,使得凸出部的端面面积小,使得物料颗粒能够黏附的面积小,即使有
少量物料颗粒滞留,也不容易结块硬化,不影响分级轮的转动,分级精度高、不易卡死。
[0026] 为进一步提升分级组件的分级精度并降低分级轮10的转速,降低能耗,在本实施例中,间隙30在分级轮10轴向方向上的宽度为0.2?0.6mm,叶片12所在平面与该叶片12对应
的分级轮10的纵切面之间的夹角为0?20°的锐角,间隙30的宽度可根据叶片12筛选的物料
颗粒尺寸及凸出部121端面及出料器20端面的加工精度确定,夹角的大小可根据分级轮10
的转速进行确定。
[0027] 为进一步增大分级轮10外部的物料颗粒进入间隙30的难度,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器20左端面的中部向右凹陷形成用于容纳凸出部121的凹槽23,凹槽23的侧壁231与凸出部
121的外边缘之间的间距与间隙30的宽度相等。
[0028] 为增加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1和端面板13之间还焊接连接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位于叶片12的内侧并靠近叶片12的内边缘,支撑柱14有多个并沿分级轮10的周向方向
均匀分布,为减轻分级轮10转动时的负载,支撑柱14为中空圆杆状部件。
[0029] 在本实施例中,轮毂11包括焊接连接在叶片12内侧的轮毂本体111和焊接连接在叶片12外侧的第一保护圈112,端面板13包括位于叶片12内侧的端面板本体131和焊接连接
在叶片12外侧的第二保护圈132,轮毂本体111的右端面的中心设有向右凸出的凸台113,凸
台113的中心开设有与传动轴相匹配的传动轴孔114。
[003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声明:
“气流粉碎机的分级组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