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腿(2),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筛网(3)和第二筛网(4),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的主动轮(7),所述主动轮(7)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从动轮(8),所述从动轮(8)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出壳体(1)的转轴(9),所述主动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设置在第一筛网(3)上侧的粉碎刀(11)以及设置在第一筛网(3)下侧的研磨板(12),所述研磨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研磨球(13),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4),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1),所述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振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底壁由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网(4)的上侧设置有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隔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6)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壁的振动室(15),所述振动室(15)的内部设置有与转轴(9)固定连接的凸轮(16),所述凸轮(16)的下侧设置有与振动室(15)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17),所述滑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振动杆(18),所述振动杆(18)的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19),所述振动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头(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头(20)均设置在第二筛网(4)的上方。
说明书: 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背景技术[0002] 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与
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
[0003] 现阶段,用于金属粉末加工的振动球磨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0004] 1、存在金属粉末研磨不充分的情况,影响产品质量;[0005] 2、研磨后的金属粉末会有少量残留在球磨机内部,存在排不干净的情况。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该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通过对金属粉末进行预处理,能够使金属粉末被
研磨的更加充分,不仅可以保障产品质量,还能够加快研磨效率,同时能够避免研磨后的金
属粉末残留在球磨机内部。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
定连接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设
置有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
轮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出壳体的转轴,所述主动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
述连接轴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设置在第一筛网上侧的粉碎刀以及设置在第一筛网下侧
的研磨板,所述研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研磨球,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壳体的
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振动机构。
[0008]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底壁由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0009]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筛网的上侧设置有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隔板。[0011]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壳。[0012] 优选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外壁的振动室,所述振动室的内部设置有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凸轮的下侧设置有与振动室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
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壳体内部的振动杆,所述振动杆的外侧设置有复位弹
簧,所述振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头。
[0013] 优选的,所述振动头均设置在第二筛网的上方。[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0015] 1、通过设置粉碎刀,可以对待研磨的金属粉末进行预处理,进而使金属粉末可以被研磨的更加充分,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加快研磨效率;
[0016] 2、通过设置振动机构,能够避免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滞留在第二筛网上,且壳体1的底部底壁是由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的,因此可避免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残留在壳体1底部。
附图说明[001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振动室内部结构组件示意图。[0020] 图中标号:1、壳体;2、支腿;3、第一筛网;4、第二筛网;5、环形隔板;6、驱动电机;7、主动轮;8、从动轮;9、转轴;10、连接轴;11、粉碎刀;12、研磨板;13、研磨球;14、出料管;15、振动室;16、凸轮;17、滑板;18、振动杆;19、复位弹簧;20、振动头;21、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22] 实施例一[0023]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底壁由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避免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残留在壳体1底部,壳体1的底部分别固定连
接有支腿2,壳体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筛网3和第二筛网4,第二筛网4
的上侧设置有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环形隔板5,通过设置环形隔板5,避免研磨球13与振
动头20发生碰撞,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壳,通
过设置防护壳,对驱动电机6进行保护,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与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的主动轮
7,主动轮7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从动轮8,从动轮8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延伸出壳体1
的转轴9,主动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连接轴10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设置在第
一筛网3上侧的粉碎刀11以及设置在第一筛网3下侧的研磨板12,研磨板12的上表面设置有
研磨球13,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4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21,壳体1的两侧分别
设置有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外壁的振动室15,振动室15的内部设
置有与转轴9固定连接的凸轮16,凸轮16的下侧设置有与振动室15内壁滑动连接的滑板17,
滑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振动杆18,振动杆18的外侧设置有复位弹簧
19,振动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头20,振动头20均设置在第二筛网4的上方。
[0024] 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料口21将待研磨的金属粉末加入壳体1的内部,并通过第一筛网3对金属粉末进行筛分,达到预处理要求的金属粉末会穿过第一筛网3的网孔下落,不符
合预处理要求的金属粉末会滞留在第一筛网3的上表面,在这一过程中可启动驱动电机6,
通过驱动电机6带动主动轮7转动,主动轮7带动连接轴10转动,连接轴10带动粉碎刀11和研
磨板12转动,粉碎刀11转动时对滞留在第一筛网3上表面的金属粉末进行粉碎,使其达到预
处理要求,而研磨板12转动时会通过与研磨球13的配合作用对穿过第一筛网3的金属粉末
进行研磨,研磨合格的金属粉末会穿过第二筛网4下落至壳体1底部,研磨完毕后可打开出
料管14,将壳体1内部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排出,由于壳体1的底部底壁是由两侧向中间倾斜
设置的,因此可避免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残留在壳体1底部,且主动轮7转动时会与两侧从动
轮8啮合并带动两侧从动轮8转动,从动轮8带动转轴9转动,转轴9带动凸轮16转动,凸轮16
转动时通过与复位弹簧19的配合作用带动滑板17上下往复运动,滑板17通过振动杆18带动
振动头20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第二筛网4产生振动,通过第二筛网4的振动能够将残留在
第二筛网4上的研磨后的金属粉末振动到壳体1底部,进一步避免球磨机的内部有研磨后的
金属粉末残留。
[0025] 实施例二[0026] 参照图1,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支腿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通过设置防滑垫,能够提高支腿2对壳体1进行支撑时的稳定性。
[002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金属粉末加工用振动球磨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