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包括:设备轴套(1)、设备箱体(2)、动环(3)和静环(7),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环(3)固定连接于设备轴套(1)上,所述静环(7)固定连接于设备箱体(2)上,所述静环(7)套接于动环(3)上,所述动环(3)的截面呈反C字型,所述动环(3)包括第一内环(31)、第一连接环(32)和第一外环(33),所述第一内环(31)、第一连接环(32)与第一外环(3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内环(31)固定套接于设备轴套(1)上,所述第一内环(31)的外圆面上或第一外环(33)的内或外圆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5),所述静环(7)的截面呈C字型,所述静环(7)包括第二内环(71)、第二连接环(72)、第二外环(73)以及固定环(74),所述第二内环(71)、第二连接环(72)、第二外环(73)以及固定环(7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内环(71)与第二连接环(72)之间设置有防尘唇口(14),所述固定环(74)平贴在设备箱体(2)上,所述第二外环(73)的内圆面上或第二内环(71)的内或外圆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密封齿环(10),所述静环(7)和动环(3)相互套嵌安装,所述第一外环(33)位于第二内环(71)和第二外环(73)之间,所述第二内环(71)位于第一外环(33)和第一内环(31)之间,所述动环(3)和静环(7)之间共同形成曲折的储油槽;
所述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均呈梳齿状,所述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相互交错分布;
所述动环(3)、静环(7)、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的表面均涂覆有石墨镀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环(73)上的第二密封齿环(10)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槽(11),所述设备箱体(2)上与回油孔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设有回油孔槽(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72)表面固定连接有静环Z型压板(12),所述静环Z型压板(12)均匀分布在第二连接环(72)与第二外环(73)表面,所述静环Z型压板(12)的最外端贴合有压板(13),所述压板(13)的最外端与设备箱体(2)之间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9),所述静环Z型压板(12)内端压在第二连接环(7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31)的外环壁上固定套接有喉箍(4),所述设备轴套(1)表面固定连接有动环支架(6),所述第一内环(31)与动环支架(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74)与静环Z型压板(12)之间压合有静环长压条(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环(71)、第二连接环(72)与防尘唇口(14)为一体式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环(3)和静环(7)之间的储油槽分为三部分,且每个部分至少有两个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
说明书: 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背景技术[0002] 迷宫密封是转动零件和固定零件之间有许多曲折的小室使泄漏减小的密封。是在转轴周围设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行密封齿,齿与齿之间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腔,
被密封介质在通过曲折迷宫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由于迷宫密封的转
子和机壳间存在间隙,无固体接触,毋须润滑,并允许有热膨胀,适应高温、高压、高转速频率的场合。这种密封形式被广泛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压缩机、
鼓风机的轴端和各级间的
密封。
[0003] 现有技术下,在一些对使用标准比较严格的设备中,除了要保证密封腔中润滑介质的零泄漏,还要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密封腔内部。而且对于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有较
高的要求,所以,提供一种密封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久的密封装置,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一些对使用标准比较严格的设备中,除了要保证密封腔中润滑介质的零泄漏,还要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密封腔内部,而且对于密封装置
的使用寿命也有较高的要求,为此提供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其包括:设备轴套、设备箱体、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固定连接于设备轴套上,所述静环固定连接于设备箱体上,所述静环套接于动环上,所述动环的截面呈反C字型,所述动环包括第一内
环、第一连接环和第一外环,所述第一内环、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外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
一内环固定套接于设备轴套上,所述第一内环的外圆面上或第一外环的内或外圆面上设置
有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所述静环的截面呈C字型,所述静环包括第二内环、第二连接环、第二外环以及固定环,所述第二内环、第二连接环、第二外环以及固定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
第二内环与第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防尘唇口,所述固定环平贴在设备箱体上,所述第二外
环的内圆面上或第二内环的内或外圆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密封齿环,所述静环和动环相
互套嵌安装,所述第一外环位于第二内环和第二外环之间,所述第二内环位于第一外环和
第一内环之间,所述动环和静环之间共同形成曲折的储油槽。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环上的第二密封齿环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槽,所述设备箱体上与回油孔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设有回油孔槽,储油槽中的润滑介质经回油孔槽流回密
封腔中,经济效益极高。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环表面固定连接有静环Z型压板,所述静环Z型压板均匀分布在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外环表面,所述静环Z型压板的最外端贴合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最外
端与设备箱体之间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所述静环Z型压板内端压在第二连接环上,将静环
Z型压板压在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外环的表面,再通过压板和压紧螺栓将静环Z型压板固定在
设备箱体上,完成固定。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环的外环壁上固定套接有喉箍,所述设备轴套表面固定连接有动环支架,所述第一内环与动环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与静环Z型压板之间压合有静
环长压条,第一内环通过喉箍与动环支架固定连接在设备轴套上。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均呈梳齿状,所述第一密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相互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一密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能够阻止润滑介质从
储油槽中外泄,同时也能够阻止外界的污物由储油槽进入密封腔,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环、第二连接环与防尘唇口为一体式结构,与第二连接环一体连接的防尘唇口可更有效阻止外界的灰尘或其他污物进入密封装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动环和静环之间的储油槽分为三部分,且每个部分至少有两个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
[0012] 优选的,所述动环、静环、第一密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的表面均涂覆有石墨镀层,石墨镀层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
[001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001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第二内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防尘唇口,可有效阻止外界的灰尘或其他污物进入密封装置,防止污染密封腔内的润滑介质,提高使用寿命,并
且密封腔中的润滑介质由第一外环和第二外环之间进入储油槽,储油槽中所设置的第一密
封齿环和第二密封齿环能够阻止油脂从储油槽中外泄,同时也能够阻止外界的污物由储油
槽进入密封腔;并且在第二外环上的第二密封齿环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孔槽,设备箱体上与
回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回油槽,储油槽中的润滑介质经回油槽流回密封腔中,经
济效益极高。
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的动环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1、设备轴套;2、设备箱体;3、动环;31、第一内环;32、第一连接环;33、第一外环;4、喉箍;5、第一密封齿环;6、动环支架;7、静环;71、第二内环;72、第二连接环;73、第二外环;74、固定环;8、静环长压条;9、压紧螺栓;10、第二密封齿环;11、回油孔槽;
12、静环Z型压板;13、压板;14、防尘唇口。
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实施例[002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包括设备轴套1、设备箱体2、动环3和静环7,动环3固定连接于设备轴套1上,静环7固定连接于设备箱体2上,静环7套接于动环3
上,动环3的截面呈反C字型,动环3包括第一内环31、第一连接环32和第一外环33,第一内环
31、第一连接环32与第一外环33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内环31固定套接于设备轴套1上,第一
内环31的外圆面上或第一外环33的内或外圆面上均设置有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5,静环7的
截面呈C字型,静环7包括第二内环71、第二连接环72、第二外环73以及固定环74,第二内环
71、第二连接环72、第二外环73以及固定环74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内环71与第二连接环72之
间设置有防尘唇口14,防尘唇口14可有效阻止外界的灰尘或其他污物进入密封装置,从而
污染密封腔内的润滑介质,动环3和静环7之间共同形成曲折的储油槽,在使用时,密封腔中
的润滑介质由第一外环33和第二外环73之间进入储油槽,固定环74平贴在设备箱体2上,第
二外环73的内圆面上或第二内环71的内或外圆面上均设置有凸起的第二密封齿环10,静环
7和动环3相互套嵌安装,第一外环33位于第二内环71和第二外环73之间,第二内环71位于
第一外环33和第一内环31之间,储油槽中所设置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能够
阻止润滑介质从储油槽中外泄,同时也能够阻止外界的污物由储油槽进入密封腔。
[0022] 其中,第二内环71、第二连接环72与防尘唇口14为一体式结构,与第二连接环72一体连接的防尘唇口14可更有效阻止外界的灰尘或其他污物进入密封装置。
[0023] 其中,为了更好的阻止外界污物由储油槽进入密封腔,动环3和静环7之间的储油槽分为三部分,且每个部分至少有两个凸起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储油槽每
个部分设置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可以更好的阻止外界污物进入。
[0024] 其中,为了更好的对第一内环31进行固定,第一内环31的外环壁上固定套接有喉箍4,设备轴套1表面固定连接有动环支架6,第一内环31与动环支架6固定连接,固定环74与
静环Z型压板12之间压合有静环长压条8,第一内环31通过喉箍4与动环支架6固定连接在设
备轴套1上,更加稳固。
[0025] 其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回油,第二外环73上的第二密封齿环10的底部开设有回油孔槽11,设备箱体2上与回油孔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设有回油孔槽11,储油槽中的润滑
介质经回油孔槽11流回密封腔中,可以再次利用,经济效益极高。
[0026] 其中,为了更好的对第二连接环72进行固定,第二连接环72表面固定连接有静环Z型压板12,静环Z型压板12均匀分布在第二连接环72与第二外环73表面,静环Z型压板12的
最外端贴合有压板13,压板13的最外端与设备箱体2之间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栓9,静环Z型压
板12内端压在第二连接环72上,将静环Z型压板12压在第二连接环72与第二外环73的表面,
再通过压板13和压紧螺栓9将静环Z型压板12固定在设备箱体2上,使得压板13与静环Z型压
板12贴合,完成固定。
[0027] 其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密封,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均呈梳齿状,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相互交错分布,交错分布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
能够阻止润滑介质从储油槽中外泄,同时也能够阻止外界的污物由储油槽进入密封腔,起
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0028] 其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动环3、静环7、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的表面均涂覆有石墨镀层,石墨镀层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
[0029] 工作原理:在第二内环71和第二连接环72之间设置有防尘唇口14,可有效阻止外界的灰尘或其他污物进入密封装置,从而污染密封腔内的润滑介质,动环3和静环7之间共
同形成曲折的储油槽,在使用时,密封腔中的润滑介质由第一外环33和第二外环73之间进
入储油槽,储油槽中所设置的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能够阻止润滑介质从储油
槽中外泄,同时也能够阻止外界的污物由储油槽进入密封腔,此外,第二外环73上的第二密
封齿环10的底部设置有回油孔槽11,设备箱体2上与回油孔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设置有
回油孔槽11,储油槽中的润滑介质经由回油孔槽11流回密封腔中,经济效益极高,并且动环
3、静环7、第一密封齿环5和第二密封齿环10的表面均涂覆有石墨镀层,石墨镀层可以起到
防护作用,提高使用寿命。
[0030]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1] 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003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声明:
“用于球磨机的密封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