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轴式冲击
破碎机用破碎壳,包括破碎壳本体(1),所述破碎壳本体(1)内形成有破碎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壳本体(1)内滑移设置有破碎刀具(2),所述破碎壳本体(1)上设置有驱动破碎刀具(2)滑移的驱动组件(3);所述破碎刀具(2)呈弯曲设置,且所述破碎刀具(2)刀锋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呈相切设置;所述破碎刀具(2)的内凹处设置有加强肋筋(4);所述破碎壳本体(1)上贯穿有滑移槽(14),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呈弯曲设置的滑移杆(31)和转动盘(32),所述滑移杆(31)固定设置在破碎刀具(2)背离刀锋的一侧,且所述滑移杆(31)弯曲的程度与破碎刀具(2)的弯曲程度相同,所述滑移杆(31)嵌入滑移槽(14)中并与滑移槽(14)形成滑移配合,所述转动盘(32)同轴设置在破碎壳本体(1)上并与破碎壳本体(1)形成转动配合,所述转动盘(32)上开设有弧形槽(322),所述滑移杆(31)远离破碎刀具(2)的一端位于破碎壳本体(1)的外侧且嵌入弧形槽(322)中并与弧形槽(322)形成滑移配合,所述驱动组件(3)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盘(32)转动的驱动机构(33);
所述驱动机构(33)包括驱动电机(331)和主动锥齿轮(332),所述驱动电机(331)固定在破碎壳本体(1)上,所述驱动电机(331)输出轴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主动锥齿轮(332)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331)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盘(32)的外缘壁上设置有从动锥齿(323),所述主动锥齿轮(332)与从动锥齿(323)相啮合;所述滑移杆(31)远离破碎刀具(2)的一端设置有嵌入轮(311),所述嵌入轮(311)的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所述嵌入轮(311)嵌入弧形槽(322)中并与弧形槽(322)形成滚动配合;所述破碎腔(13)的底壁上沿破碎刀具(2)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6),所述破碎刀具(2)的底壁嵌入导向槽(16)并与导向槽(16)形成滑移配合;所述破碎刀具(2)靠近滑移槽(14)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阻挡刀具(5),所述弧形阻挡刀具(5)罩设滑移槽(14),且所述弧形阻挡刀具(5)的刀锋的指向与破碎刀具(2)的指向平行。
说明书: 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立轴式冲击破碎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
背景技术[0002] 立轴式冲击破碎机是式一种岩石破碎设备,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具有工作稳定可靠、维修方便、制砂率高等特点。特别适合石料整形、生产机制砂,可广泛应用于水电、
公路、建筑、水泥、金属矿山等行业的细碎作业。
[0003] 现有技术中,如图7所示,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包括进料斗10、破碎壳20、转子30和驱动转子高速转动的驱动组件40,该破碎壳20内部形成有破碎腔201,破碎腔201的内
壁沿其周向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破碎刀具50。
[0004] 采用上述方案,当石料被高速旋转的转子迅速地甩出后,一起冲击到破碎腔刀具上,实现对物料的撞击和破碎,然而,上述破碎刀具均为直板刀具,当该石料积较大的石料
被转子呈涡旋状甩出时,石料不一定会直接落在破碎刀具的刀锋上,会对破碎刀具的刀背
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大,易导致破碎刀具的刀背上出现严重的磨损,降低破碎刀具的使用寿
命,存在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0005]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可根据石料体积的大小,通过驱动组件调节破碎刀具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防止破碎刀具
受到过大的撞击力,而出现严重的磨损,进而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的寿命。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7] 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包括破碎壳本体,所述破碎壳本体内形成有破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壳本体内滑移设置有破碎刀具,所述破碎壳本体上设置有驱动
破碎刀具滑移的驱动组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大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增加破碎刀具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降低破碎刀具所受的撞击力,进而有
助于提高破碎刀具的寿命;同理,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小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减
少破碎刀具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提高对体积较小的石料的破碎率。
[000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刀具呈弯曲设置,且所述破碎刀具刀锋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呈相切设置。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将破碎刀具呈弯曲设置,且使破碎刀具刀锋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呈相切设置,一方面,使破碎刀具的刀锋更易于与石料接触,
进而提高对石料的破碎率;另一方面,可对破碎刀具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分解,进而有效地减
少破碎刀具所受到的冲击力。
[001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刀具的内凹处设置有加强肋筋。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利用在破碎刀具的内凹处设置的加强肋筋,有助于提高呈弯曲设置的破碎刀具自身的抗冲击力,进而提高破碎刀具的使用寿命。
[0013]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壳本体上贯穿有滑移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弯曲设置的滑移杆和转动盘,所述滑移杆固定设置在破碎刀具背离刀锋
的一侧,且所述滑移杆弯曲的程度与破碎刀具的弯曲程度相同,所述滑移杆嵌入滑移槽中
并与滑移槽形成滑移配合,所述转动盘同轴设置在破碎壳本体上并与破碎壳本体形成转动
配合,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滑移杆远离破碎刀具的一端位于破碎壳本体的外
侧且嵌入弧形槽中并与弧形槽形成滑移配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的
驱动机构。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当需要调节破碎刀具在破碎腔内移动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盘绕着破碎壳本体的轴线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移杆在滑移槽内滑
移,由于滑移杆远离破碎刀具的一端位于破碎壳本体的外侧且嵌入弧形槽中并与弧形槽形
成滑移配合,最终使得破碎刀具在破碎腔内的滑移轨迹呈弯曲设置,即保持破碎刀具刀锋
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相切。
[0015]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破碎壳本体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主
动锥齿轮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盘的外缘壁上设置有从动锥齿,所述
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相啮合。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当需要调节破碎刀具在破碎腔内移动时,利用主动锥齿轮与转动盘上的从动锥齿相啮合,进而随着主动锥齿轮的转动带动转动盘进行
转动,即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
[0017]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移杆远离破碎刀具的一端设置有嵌入轮,所述嵌入轮的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所述嵌入轮嵌入弧形槽中并与弧形槽形成
滚动配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嵌入轮与弧形槽之间的滚动配合,将滑移杆与转动盘之间的摩擦设置为滚动摩擦,进而降低滑移杆与转动盘之间的摩擦力,即有助于减小滑
移杆与转动盘之间的内耗。
[0019]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腔的底壁上沿破碎刀具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破碎刀具的底壁嵌入导向槽并与导向槽形成滑移配合。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到导向槽对破碎刀具的导向作用,提高破碎刀具在破碎腔内滑移的稳定性。
[0021]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破碎刀具靠近滑移槽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阻挡刀具,所述弧形阻挡刀具罩设滑移槽,且所述弧形阻挡刀具的刀锋的指向与破
碎刀具的指向平行。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利用在破碎刀具靠近滑移槽的一侧设置的弧形阻挡刀具,对破碎壳本体内壁上的滑移槽起到保护作用,即有助于防止在破碎壳本体
内部的石料堵塞滑移槽,有助于保证滑移杆在滑移槽中正常的移动。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24] 本发明可根据石料体积的大小,通过驱动组件调节破碎刀具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防止破碎刀具受到过大的撞击力,而出现严重的磨损,进而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的
寿命。;
[0025] 通过减少破碎刀具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提高对体积较小的石料的破碎率;[0026] 利用破碎刀具和弧形阻挡刀具,可进一步提高对石料的破碎率。[0027] 将破碎刀具呈弯曲设置,且在破碎刀具的内凹处设置加强肋筋,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的抗冲击力,进而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0028] 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0029] 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导向轨和转动槽结构的示意图;[0030] 图3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滑移槽和导向槽结构的剖视图;[0031] 图4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破碎腔内结构的剖视图;[0032] 图5为图4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嵌入轮和弧形槽的结构;[0033] 图6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破碎刀具和弧形阻挡刀具结构的示意图;[0034] 图7为现有技术中,主要体现轴式冲击破碎机结构的剖视图。[0035] 附图标记:1、破碎壳本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破碎腔;14、滑移槽;15、转动槽;16、导向槽;2、破碎刀具;3、驱动组件;31、滑移杆;311、嵌入轮;32、转动盘;321、导向轨;
322、弧形槽;323、从动锥齿;33、驱动机构;331、驱动电机;332、主动锥齿轮;4、加强肋筋;5、
弧形阻挡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7] 如图1所示,一种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包括呈圆盘状的破碎壳本体1,破碎壳本体1上下分别形成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且破碎壳本体1内形成有破碎腔13,破碎腔
13内滑移设置有多个破碎刀具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八个破碎刀具2,八个破碎刀具2沿破
碎腔13的缘边分布,且八个破碎刀具2相邻之间的夹角均相等,破碎壳本体1上均设置有用
于驱动八个破碎刀具2同步滑移的驱动组件3。
[0038] 实际使用中,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大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3同步调节八个破碎刀具2增加八个破碎刀具2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降低破碎刀具2所受的撞击力,
进而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2的寿命;同理,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小时,工作人员通过驱
动组件3减少破碎刀具2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提高对体积较小的石料的破碎率。
[0039] 如图1和图6所示,八个破碎刀具2均呈弯曲设置,可分解破碎刀具2刀锋处所受到的冲击力;且任一破碎刀具2刀锋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呈相切设置,使破碎刀具2
的刀锋更易于与石料接触,进而提高对石料的破碎率。为进一步提高破碎刀具2自身的抗冲
击力,破碎刀具2的内凹处设置有加强肋筋4。
[0040] 如图2和图4所示,破碎壳本体1上贯穿有滑移槽14,滑移槽14设置有八个,且八个滑移槽14分别与八个破碎刀具2相对应;驱动组件3包括呈弯曲设置的滑移杆31和转动盘
32,滑移杆31设置有八个,八个滑移杆31分别固定在八个破碎刀具2背离刀锋的一侧,滑移
杆31弯曲的程度与破碎刀具2的弯曲程度相同,八个滑移杆31分别对应嵌入滑移槽14中并
与滑移槽14形成滑移配合,任一滑移杆31长度方向远离对应破碎刀具2的一侧均转动连接
有嵌入轮311,任一嵌入轮311的轴线均呈竖直设置,破碎壳本体1外壁沿其周侧开设有转动
槽15,转动盘32呈中空设置,且转动盘32的内壁上固定有导向轨321,导向轨321嵌入转动槽
15中,即转动盘32与破碎壳本体1形成转动配合,转动盘32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弧形槽322,
弧形槽322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弧形槽322分别与八个滑移杆31相对应,且任一嵌入轮311嵌
入弧形槽322中并与弧形槽322形成滚动配合,驱动组件3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盘32转动的
驱动机构33。
[0041] 实际使用中,当需要调节八个破碎刀具2在破碎腔13内移动时,利用驱动机构33带动转动盘32绕着破碎壳本体1的轴线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移杆31在滑移槽14内滑移,由于
滑移杆31远离破碎刀具2的一端位于破碎壳本体1的外侧且嵌入弧形槽322中并与弧形槽
322形成滑移配合,最终使得破碎刀具2在破碎腔13内的滑移轨迹呈弯曲设置,即保持破碎
刀具2刀锋的指向与石料抛甩出后的轨迹相切。
[0042] 如图3和图4所示,破碎腔13的底壁上沿破碎刀具2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6,破碎刀具2的底壁嵌入导向槽16并与导向槽16形成滑移配合,进一步提高破碎刀具2在破碎腔
13内滑移的稳定性。
[0043] 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33包括驱动电机331和主动锥齿轮332,驱动电机331固定在破碎壳本体1周侧的固定物体上,驱动电机331输出轴的轴线呈水平设置,主动锥齿轮332同
轴固定在驱动电机331的输出轴上,转动盘32的外缘壁上成型有从动锥齿323,主动锥齿轮
332与从动锥齿323相啮合。当需要调节破碎刀具2在破碎腔13内移动时,驱动电机331驱动
主动锥齿轮332进行转动,利用主动锥齿轮332与转动盘32上的从动锥齿323相啮合,进而带
动转动盘32进行转动。
[0044] 如图6所示,破碎刀具2靠近滑移槽14的一侧成型有弧形阻挡刀具5,弧形阻挡刀具5罩设滑移槽14,弧形阻挡刀具5的刀锋的指向与破碎刀具2的指向平行;该弧形阻挡刀具5
对破碎壳本体1内部的石料起到阻碍的作用,对破碎壳本体1内壁上的滑移槽14起到保护作
用,即有助于防止在破碎壳本体1内部的石料堵塞滑移槽14,同时,该弧形阻挡刀具5也可对
石料进行切割,提高石料的破碎率。
[004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0046] 实际使用中,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大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电机331驱动主动锥齿轮332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32转动,使得嵌入弧形槽322中的滑移杆31推动破碎刀具2
沿着导向槽16向内进行移动,进而增加破碎刀具2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降低破碎刀具
2所受的撞击力,进而有助于提高破碎刀具2的寿命;
[0047] 同理,当需要破碎的石料体积较小时,工作人员利用驱动电机331驱动主动锥齿轮332转动,进而带动转动盘32反向转动,使得嵌入弧形槽322中的滑移杆31推动破碎刀具2沿
着导向槽16向外进行移动,进而减少破碎刀具2与转子之间的间距,有助于提高对体积较小
的石料的破碎率。
[004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声明:
“立轴式冲击破碎机用破碎壳”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