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包括框体(1)、限位板(2)、夹持板(6)、限位块(7)和连接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侧表面被限位板(2)所贯穿,且同侧的限位板(2)为反向设置,所述限位板(2)的一侧外表面被限位杆(3)所贯穿,且限位杆(3)与框体(1)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2)的一侧外表面被导向杆(4)所贯穿,且导向杆(4)与框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2)位于框体(1)外部的一端被夹持杆(5)所贯穿,且夹持杆(5)位于框体(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夹持板(6),并且夹持板(6)与限位板(2)为滑动连接,所述框体(1)的一侧上表面连接有滑动的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与框体(1)之间连接有解锁弹簧(8),所述框体(1)安装有限位块(7)的一侧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0),且2个框体(1)通过连接槽(10)与连接杆(9)卡合连接,所述限位板(2)位于框体(1)内部的一端侧表面固定有定位杆(11),所述框体(1)的侧表面连接有滑动的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所述下定位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14),所述上定位板(12)的下表面连接有滑动的插杆(15),所述插杆(15)与上定位板(12)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与限位杆(3)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板(2)呈开口朝上的C字型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与导向杆(4)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板(2)与夹持杆(5)为螺纹连接,并且夹持杆(5)与限位板(2)和夹持板(6)的连接处分别位于限位板(2)和夹持板(6)的侧表面正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7)为直角梯形设计,且限位块(7)的斜面向上朝向框体(1)的内部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呈X型设计,且连接杆(9)与框体(1)连接的一端上表面低于限位块(7)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1)的一端贯穿框体(1)的侧表面,且4个定位杆(11)位于框体(1)外部的一端分别与2个上定位板(12)和2个下定位板(13)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上定位板(12)的下表面与下定位板(13)的上表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4)与插杆(15)为卡合连接,且插杆(15)的上端贯穿上定位板(12)的侧表面。
说明书: 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联接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背景技术[0002] 胶带斗式提升机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过程中粉状物料的输送,输送物料的传送件为钢丝胶带,其制造方式为内部钢丝和外部橡胶整体硫化而成,其中胶带斗式提升机包括具有头部滚筒的头部区段、中部机壳和具有尾部滚筒的尾部区段,由于提升机整机高度很高,双通道壳体叠加起来之后十分的不稳定,前后左右偏大会比较大因此需要通过联接框对壳体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壳体联接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壳体联接框往往是通过螺栓对上下两段壳体进行固定,而由于壳体较长,在输送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壳体连接处的螺栓因为弯曲变形而无法拆卸,且由于壳体联接框需要对壳体进行稳定的连接,因此壳体联接框与壳体之间的间隙较小进而导致不易装配。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固定方式不佳和装配不便的问题。[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包括框体、限位板、夹持板、限位块和连接杆,所述框体侧表面被限位板所贯穿,且同侧的限位板为反向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外表面被限位杆所贯穿,且限位杆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外表面被导向杆所贯穿,且导向杆与框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框体外部的一端被夹持杆所贯穿,且夹持杆位于框体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夹持板,并且夹持板与限位板为滑动连接,所述框体的一侧上表面连接有滑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框体之间连接有解锁弹簧,所述框体安装有限位块的一侧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且2个框体通过连接槽与连接杆卡合连接,所述限位板位于框体内部的一端侧表面固定有定位杆,所述框体的侧表面连接有滑动的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下定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上定位板的下表面连接有滑动的插杆,所述插杆与上定位板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0005]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杆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板呈开口朝上的C字型设计。[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杆转动可以带动限位板从壳体内侧将壳体夹紧。[0007]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导向杆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板与夹持杆为螺纹连接,并且夹持杆与限位板和夹持板的连接处分别位于限位板和夹持板的侧表面正中间。[00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夹持杆转动可以带动夹持板对限位板所夹紧的壳体外表面进行支撑防止壳体变形。[0009]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直角梯形设计,且限位块的斜面向上朝向框体的内部设计。[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块斜面受压时能够横向滑动,而解锁弹簧在限位块不受力时能够带动限位块复位。[0011]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X型设计,且连接杆与框体连接的一端上表面低于限位块的下表面。[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块滑动时能够挡住连接杆与连接槽的连接处防止连接杆滑出连接槽。[0013]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贯穿框体的侧表面,且4个定位杆位于框体外部的一端分别与2个上定位板和2个下定位板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上定位板的下表面与下定位板的上表面相贴合。[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板滑动时能够通过定位杆带动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滑动。[0015] 优选的,所述插槽与插杆为卡合连接,且插杆的上端贯穿上定位板的侧表面。[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插槽与插杆卡合时能够判定上下对应的限位板处于相对框体相同的位置。[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0018] 1.通过将壳体的两侧表面分别插在2个限位板与框体之间的方式,利用限位板的移动对壳体进行夹紧,然后再通过夹持板从反方向顶住壳体的外侧表面的方式,降低限位板对壳体夹持造成的壳体变形,从而通过双向夹持的方式实现稳定方便的固定,并且夹持板所在框体两侧与罐体的间隙配合使得壳体的两侧表面能够更加轻松的放入框体进行装配;[0019] 2.通过壳体在插入框体时挤压限位块的方式,使得限位块能够滑动并对连接杆与连接槽的连接处进行遮挡,从而使得连接杆在课壳体插入后无法脱离与连接槽的卡合,保证了2个框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0020] 3.通过2个定位杆带动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滑动的方式,使得上下对应的限位板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插槽与插杆的卡合进行定位,以保证上下对应的限位板能够对2个壳体的连接端进行对准安装。附图说明[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5] 图中:1、框体;2、限位板;3、限位杆;4、导向杆;5、夹持杆;6、夹持板;7、限位块;8、解锁弹簧;9、连接杆;10、连接槽;11、定位杆;12、上定位板;13、下定位板;14、插槽;15、插杆;16、支撑弹簧。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7]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包括框体1、限位板2、限位杆3、导向杆4、夹持杆5、夹持板6、限位块7、解锁弹簧8、连接杆9、连接槽10、定位杆11、上定位板12、下定位板13、插槽14、插杆15和支撑弹簧16,框体1侧表面被限位板2所贯穿,且同侧的限位板2为反向设置,限位板2的一侧外表面被限位杆3所贯穿,且限位杆3与框体1转动连接,限位板2的一侧外表面被导向杆4所贯穿,且导向杆4与框体1固定连接,限位板2位于框体1外部的一端被夹持杆5所贯穿,且夹持杆5位于框体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的夹持板6,并且夹持板6与限位板2为滑动连接,限位板2与限位杆3为螺纹连接,且限位板2呈开口朝上的C字型设计,限位板2与导向杆4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板2与夹持杆5为螺纹连接,并且夹持杆5与限位板2和夹持板6的连接处分别位于限位板2和夹持板6的侧表面正中间,使得限位板2和夹持板6能够分别从壳体的内外两侧对壳体的侧表面进行夹紧,使得壳体的侧表面在受力时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保证了壳体连接端连接的稳定性。
[0028] 如图1所示,框体1的一侧上表面连接有滑动的限位块7,限位块7与框体1之间连接有解锁弹簧8,框体1安装有限位块7的一侧上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0,且2个框体1通过连接槽10与连接杆9卡合连接,限位块7为直角梯形设计,且限位块7的斜面向上朝向框体1的内部设计,连接杆9呈X型设计,且连接杆9与框体1连接的一端上表面低于限位块7的下表面,利用连接杆9对2个框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在壳体插入框体1时,框体1能够挤压限位块7的斜面使得限位块7压缩解锁弹簧8滑动将连接杆9与连接槽10连接的一端挡住,以达到防止连接杆9从连接槽10内部脱出的情况发生。
[0029] 如图1?4所示,限位板2位于框体1内部的一端侧表面固定有定位杆11,框体1的侧表面连接有滑动的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下定位板13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14,上定位板12的下表面连接有滑动的插杆15,插杆15与上定位板12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6,定位杆11的一端贯穿框体1的侧表面,且4个定位杆11位于框体1外部的一端分别与2个上定位板12和2个下定位板13构成卡合结构,并且上定位板12的下表面与下定位板13的上表面相贴合,插槽14与插杆15为卡合连接,且插杆15的上端贯穿上定位板12的侧表面,通过限位板2滑动过程中带动定位杆11横向滑动的方式,使得定位杆11能够带动上定位板12滑动,在上定位板12滑动过程中,当上方的限位板2滑动至与下方的限位板2同一位置时,插杆15正好在支撑弹簧16的支撑下滑动并与插槽14卡合,从而使得上下两段壳体能够对准连接在一起,不会产生较大的错位。
[003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时,首先将框体1通过朝下设置的2个限位板2分别架在下方壳体的上表面两侧的方式放置在壳体的上端,然后转动限位杆3,使得2个朝下设置的限位板2通过导向杆4滑动并从壳体的内侧与壳体贴合,此时转动夹持杆5,夹持杆5带动夹持板6在朝下设置限位板2上滑动并与壳体的外表面贴合,此时继续转动限位杆3使得朝下设置限位板2在夹持板6的支撑下将壳体夹紧,此时上定位板12和下定位板13处于错位状态,然后将连接杆9与2个框体1相对一侧的连接槽10卡合,然后将上方的壳体的下端分别架设在朝上设置的限位板2上表面,然后转动对应的一侧限位杆3,限位杆3带动限位板2滑动,直至该侧的定位杆11带动上定位板12滑动至与下定位板13重合的位置,使得插杆15在支撑弹簧16的支撑下下滑与插槽14卡合,此时将另一侧的朝上设置的限位板2通过转动限位杆3的方式与壳体的内侧表面相贴合,然后再转动两侧的夹持杆5,使得夹持板6与上方壳体的外侧表面贴合,再转动朝上设置的限位板2对应的限位杆3,使得朝上设置的限位板2将壳体夹紧,完成对上下两段壳体的定位和固定;[0031] 同时在上方的壳体卡入框体1时,壳体挤压限位块7的斜面使得限位块7滑动压缩解锁弹簧8将连接杆9与连接槽10的连接处挡住,使得连接杆9无法滑出连接槽10,保证了2个框体1连接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003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胶带斗式提升机用中间节扶正框”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